全面二胎时代“老漂族”社会适应的问题及应对论文

全面二胎时代“老漂族”社会适应的问题及应对论文

全面二胎时代“老漂族”社会适应的问题及应对

申鲁军1于晓静2 杨 磊1

(1.新乡医学院心理学院,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新乡 453003)

[摘 要 ]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老漂族”群体日益壮大,但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出现了许多生活、心理等层面的社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居住在新乡市一些社区的“老漂族”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对“老漂族”的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议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应对,帮助他们走出社会适应的困境。

[关键词 ]“老漂族”;社会适应;问题应对

“老漂族”特指为支持子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城市的异乡老年人。2016年国家正式启用了全面二孩政策,城市“老漂族”群体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国“老漂族”已超过2000万,且该群体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对城市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代际冲突、缺乏城市归属感等问题让“老漂族”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引发了系列社会适应问题。

肿瘤细胞自身所释放外泌体可将miRNAs转运至受体敏感细胞中,因其转运可对肿瘤耐药形成诱导作用或增强作用,并且在此过程中外泌体也对miRNAs形成了保护性作用。有报道表示肺腺癌耐药细胞中的外泌体表达增强,而其中miR-21、miR-33水平明显上升,将此外泌体作用于药物敏感细胞后会明显诱导细胞耐药[7]。

目前,学界已开始关注“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问题,但探讨的深度还不够 。为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对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的认识,本研究尝试分析老漂族的社会适应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老漂族”心理适应过程的应对策略,可以为增进他们异地生活的幸福与健康福祉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访谈了30名“老漂族”老人,最后经过筛选获得22名有效测试者,其中男性7名,女性15名;64%的老人来自外省市,60~65岁的占总数的32%,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人占68%,32%的老人在新乡待了5年以上。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老漂族”社会适应问题及影响因素开放式访谈提纲》对“老漂族”进行深度访谈。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半开放式访谈提纲。由心理学教授进行主试评定,由老人进行被试评定,之后对访谈提纲进行了修订,形成正式访谈提纲。

(三)研究程序

(2)“I want each of you to know that you were the best campaign anybody could have ever expected or wanted.”(Hillary Clinton,2016)

二、研究结果

(一)“老漂族”的身心健康问题

访谈结果显示,多数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堪忧,感觉带孩子十分疲惫,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他人交流,而子女对他们关心也不够,再加上语言不通,和外界交流少,感觉在城里带孩子是一种负担,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在异乡身体有这样或那样疾病,心里不舒服的老人占到80%以上。

采用正式访谈提纲对被试人进行深度访谈,并在征得被试人同意后录音,访谈时间均在30分钟以上,就一些核心问题深入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并对访谈内容进行深度分析。

(二)“老漂族”对居住环境的适应问题

老人进入城市生活的“任务”导致了其家庭地位由“主导”变“从属”,有些老人对这一转变难以接受。另外,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上老人与子女也相差甚远,在育儿理念上也与子女存在分歧。

本研究发现,“老漂族”由于语言不通、风俗习惯等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社会融入度低。20%左右的老人认为基本无法与当地人顺畅交流。60%以上的老人表示自己现在的邻里关系是点头之交。在参与社区集体活动方面,80%以上的老人表示参与得非常少,也基本是社区义诊或有其他福利的时候参与。

(三)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适应问题

大多数老人提到住不惯楼房,上下楼不方便。有老人提到城市环境太过复杂,街道太多,上街迷向,不能一个人顺利出行。还有的老人对城市里的新鲜事物接受困难,比如不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结账等,因此,他们会感觉心理有压力,焦躁不适应。漂得越远的老人越缺乏归属感,越不适应。

(四)“老漂族”的社交状况

【十五天之后,子棱提着箱子,脚如铅重,茉莉跟着他的后头,虽然不舍,但脸上却是从没有过的幸福。子棱突然间放下箱子,回转身。

其实Sarah这么拼也不是没有渊源的,Sarah的母亲当年在怀着她的时候也努力成为了自己律所的合伙人之一。“想要同时成为一名母亲和一名有雄心的专业人士是绝对可能的,”Sarah母亲给予她的信念支撑着她走过这一年。而这一年里,Sarah也学着在工作取舍中变得冷酷些:只挑那些真的有意义的,能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事情先做,而不是什么事情都随手接过来。就如上一年采访时候Sarah对我说的:“我会尝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加专注,”要想家庭和事业两者都能兼顾,总要作出牺牲和取舍。

三、对策建议

(一)社会层面

社会应多给予“老漂族”人文关怀,增加其求助途径,提升归属感。要完善公共医疗体系,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老漂族”的社区参与度,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呼吁公众多关心这个特殊群体,精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家庭层面

子女要多关心理解父母,遇有分歧要多共情,多换位思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子女要感恩父母的付出,同时平衡好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三)个人层面

“老漂族”要积极自我调适,提高社会适应性。主动交新朋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兴趣爱好,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生活。主动改变自己的旧观念,对自己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刘亚娜.社区视角下老漂族社会融入困境及对策——基于北京社区“北漂老人”的质性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6(04):34-43.

[2]王建平,叶锦涛.大都市老漂族生存和社会适应现状初探——一项来自上海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2):8-15.

[3]霍海燕,魏婷婷.社会质量视域下“老漂族”生活现状探究——基于郑州市金水区H社区的实证分析[J].学习论坛,2016,32(10):71-75.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融合视角下老漂族社会适应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018BSH009);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和谐社会建设视域下“老漂族”的社会适应及精准应对”(182400410455);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研究课题“智慧养老视角下积分养老新模式探索”(2018B458)。

标签:;  ;  ;  ;  ;  

全面二胎时代“老漂族”社会适应的问题及应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