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蔡洁萍

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蔡洁萍

蔡洁萍 (肇庆市鼎湖区鼎湖人民医院儿科 526070)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支气管肺炎急性期心肌酶谱的变化、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价值。方法 以酶动力学法检测心肌酶谱,以乳胶凝集法检测CRP,并展开数据统计分析检验。结果 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异常率、CPR异常率均高于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组及其他肺炎组患儿,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早期的心肌损害可以通过心肌酶谱变化反应出来,而CRP的变化是区别细菌感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 心肌酶 CRP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68-02

支气管肺炎属于临床儿科的一种较为常见及多发的疾病,多发于春季及冬季,尤其是冬季肺炎,可呈重症表现,会影响到心肌,因此检查肺炎患者的心肌酶是诊断心肌损害的最主要指标[1]。为了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的心肌酶谱以及CRP的相关变化,本文以2012年6月份至2013年6月份儿科收治的88例急性期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的心肌酶以及CRP的有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份至2013年6月份儿科收治的88例急性期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女性48例,男性40例,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10岁,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36例细菌性支气管肺炎,35例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男,17例为其他微生物造成的支气管肺炎。

2.临床方法

2.1诊断标准

全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诊断标准均以气促、发热、呼吸困难以及咳嗽、肺部湿性罗音作为根据,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CT扫描以及X线检查,综合上述得出诊断结果。

2.2检测方法

把8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肺炎的类型分为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组以及病毒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组、其它病原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组,对全部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CRP水平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具体检测方法为:收集全部病患早晨空腹的静脉血,量为3ml,并进行离心处理,进而做血清分离,最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1)心肌酶谱检测: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CRP水平检测。其中心肌酶谱是采用酶动力学法进行检测,CRP则是用乳胶凝集法进行检测。

2.3心肌酶谱以及CRP的正常值范围参照

儿童心肌酶:α-HBDH、AST、CK-MB、LDH、CK、CRP的正常值分别如下:735U/L、82U/L、39U/L、644U/L、595U/L、10mg/L,若超于上述各限值均属于阳性结果。

2.4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所得的有关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用t对相关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Χ2对组间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结果

3.1心肌酶谱以及CRP的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机统计,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异常率比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组及其他肺炎组患儿要高,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组患儿的CRP异常率也一样,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重症支气管肺炎与普通支气管肺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通过统计,8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70例患儿的心肌酶谱异常,其中50例为普通支气管肺炎,20例为重症支气管肺炎,而且重症组全部患儿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都高于普通组,即P<0.05。具体见下表:

重症与普通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心肌酶谱测定结果对比

组别ASTLDHα-HBDHCKCK-MB

重症组97.01±0.42442.02±1.32451.87±1.29438.01±0.252.06±0.21

普通组40.57±0.36200.32±1.01201.12±1.03274.55±0.3118.78±0.30

P<0.05<0.05<0.05<0.05<0.05

3.3 CRP的检测结果

本组研究中,CRP的增高主要以病毒性肺炎患儿显著,其他类型的肺炎患儿也也有一定升高,两者的差异较为明显。

4.讨论

支气管肺炎属于儿童时期各类肺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通常肺组织出现炎症症状时,因受到感染及处于缺氧状态,心肌遭到病原体以及毒素的入侵,尤其是出现重症肺炎,患儿体内氧的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有所增加,而这样带来的结果直接会损伤患儿心肌细胞的生物膜[2]。由于心肌酶是一种胞浆酶,通常是存在脑组织、心肌以及骨骼肌之中,一旦心肌受损,心肌酶会立即释放入血,快速升高血内相对应心肌酶的活性。正是由于心肌细胞对缺氧以及感染中毒十分敏感,其产生及释放酶学的细微变化均会被发现,而这些变化又可以及时反映出支气管肺炎患儿早期的心肌损伤,由此可得出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心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心肌损害则能够经过心肌酶谱的检测而得以在早期反映出来。

本组研究8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70例患儿的心肌酶谱异常,即具有心肌受损症状,其中50例为普通支气管肺炎,20例为重症支气管肺炎,而且数据显示重症组全部患儿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都高于普通组,P<0.05。心肌酶谱异常患儿早期的症状一般是以功能变化为多见,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够显著,再加上心肌受损的程度还和肺炎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虽然都是心肌酶谱异常患儿,但是重症肺炎患儿的心肌酶谱的每项指标均比普通肺炎患儿的明显要高,P<0.05。有报道显示,以往临床也采用心电图对支气管肺炎病患的早期心肌损伤进行诊断,但由于心电图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因此心电图的阳性率比较低,在10%~15%之间,比心肌酶谱测定的阳性率显著要低,这也提示了采用心肌酶谱法检测比采用心电图诊断更能作为检测支气管肺炎急性期的早期心肌损伤指标。

CRP为机体组织损伤或者机体炎症时所形成的一种急性时存在于血清之中的相性反应蛋白,不会受到年龄、性别以及高球蛋白血症、贫血等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患儿的机体反应比较低下,经过常规检查,例如WBC,机体反应呈正常状态时,CRP检测结果也可以呈现阳性,而且会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不断升高。若是如果是在急性期,急性炎症时,CRP值会显著的上升,且在6~12 h时达到高峰。如果病情有所好转,CRP值亦会随之下降,和病情的变化相对同步,特别是其他急性期的反应物[3]。在本组研究中,经过测定,病毒性肺炎患儿的CRP增高最为显著,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也有一定升高,但是比较两者差异,相对明显。由此可提示,CRP能够用于区别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的一项有效指标。

总而言之,将心肌酶检测与CRP检测有效配合起来,可以对支气管肺炎做出有效的早期诊断,同时也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监测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学增.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变化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04):127~128.

[2]史玉艳,翟雪玲.心肌酶在支气管肺炎中的动态变化分析[J].新疆医学,2011,41(12):39~40.

[3]崔宝杰.儿科肺炎血清心肌酶谱和CRP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0(04):62.

论文作者:蔡洁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  ;  ;  ;  ;  ;  ;  ;  

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蔡洁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