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萍

(中江县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各50例,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优质护理服务;常规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44-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人群为老年患者,其主要是由于肺、支气管、肺动脉高压以及胸廊所致的心腔扩大、右室心室肥厚,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右心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该疾病具有预后情况差、发病时间长、病情进展快、病情危急等特点,具有全身水肿、二氧化碳潴留、肝大、呼吸困难、缺氧、胃肠道瘀血、酸中毒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因此,本文对2016至2017年收取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客观的研究,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护理方法,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收取例数(100),收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期间,将这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50例为一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69.23±1.02)岁,年龄范围上限值:74岁,下限值64岁;男女性比例各28/22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68.59±1.02)岁,年龄范围上限值:74岁,下限值63岁;男女性比例各占29/21例。

将2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实施对比,其各项资料对比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可将其实施科学的对比(P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并叮嘱其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在饮食方面注意以清淡为主等。

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具体措施:

(1)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病情危急、病程长等特点,部分患者具有长达十几年的病史,且加之患者长期承受心理以及身体上的压力,易导致患者产生较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悲观、暴躁等,且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保持柔和的态度,充分利用沟通技巧与其交谈,引导其说出内心的疑虑,护理人员则表示尊重与同情,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从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3]。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危害,使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2)排痰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多数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常伴有咳嗽、痰量多少不一、高热及黄色浓痰等现象。由于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咳嗽无力,易导致气道内脓性黏痰不易排出,进而出现呼吸道阻塞,严重情况下还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困难或窒息的现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4]。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体位引流、平喘及祛痰剂进行处理,并对患者胸背部进行有节奏的轻叩,促进患者尽快排痰。由于脓性黏稠的痰液易导致患者发生顽固性咳嗽,进而诱发呼吸性衰竭,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及雾化吸入处理,使呼吸道处于湿润的状态,有利于将痰液排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支气管纤毛数量相对减少、功能减弱,肺功能减退,使痰液聚积在患者呼吸道内,对其气体交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处理,能够使患者纤毛运动功能得到强化,防止分泌物结痂、凝固,促进痰液的排出[5]。雾化吸入在临床上虽然十分常用,但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若患者长时间进行雾化吸入易导致其血氧分压下降,因此,临床上常采用间歇雾化。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多饮水,从而避免患者痰液黏稠及气道干燥加重肺部感染。

(3)合理饮食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干预,并告知其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同时根据患者电解质的报告对其食盐的含量进行调整;叮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用力排便。

(4)并发症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急性发作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而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对改善患者症状具有重要作用。该症状通常发生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感染后,一般在呼吸功能改善后即可得到缓解[6]。此外,还需密切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性脑病的发生,若患者出现判断力减退、意识恍惚、抽搐、无意识动作及头痛等早期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析2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其中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分析2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核对,其中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值表示2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由此说明本院研究的2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来表示。

2.结果

2.1 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98.56±1.02)分;心理功能(96.89±1.55)分;社会功能(97.06±1.02)分;物质生活(96.88±1.36)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如表1。

3.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老年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7]。常规护理为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该模式仅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护理,却忽视了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因此不被临床应用。

优质护理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临床依从性。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时的沟通,从而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实施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此外,还应重视对患者家属的护理工作,加强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98.56±1.02)分;心理功能(96.89±1.55)分;社会功能(97.06±1.02)分;物质生活(96.88±1.36)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还能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郑侠.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25):2382-2383.

[2]赵璎.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6,5(20):49.

[3]崔荣恩,靳丽娟,王平静,等.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5):1185-1186.

[4]李颖.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6,74(2):106-108.

[5]周文萍.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31):23-24,25.

[6]王文君.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临床研究,2015,23(6):233.

[7] Thomsen,M.,Nordestgaard,B.G.,Kobzik,L. 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scavenger receptor MARCO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nd lung infection in 10,604 individuals[J].Respira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oracic Diseases,2013,85(2):144-153.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