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2
【摘 要】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为医院控制的重点,具有传播迅速、传染性强及种类多样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严控呼吸道传染病成为社会共识。在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中,隔离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染人群进行有效保护,降低传染病的危害。本研究从隔离的作用及实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传染源;作用
【中图分类号】R75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351-02
呼吸道传染病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之一,传染源多为病人,而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H5N1、SARS 病毒等,由于人群抵抗力弱,可对社会造成较大损失,使人们普遍出现恐慌与恐惧情绪。在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中,隔离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在切断传播途径、隔离传染源等方面的作用。
1 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控制介绍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入侵人体的鼻腔、起到、支气管与咽喉等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的传染性症状。呼吸道传染病以飞沫传播为主,但同时也可经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具有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人群来说,应及时就诊治疗,避免相关并发症,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冬季与春季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一旦传染病发生于人群密集区域,易造成疾病的传染与流行。因此,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宣传,提高人们的预防与控制知识、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呼吸道疾病具有严重传染性特点,需全面加强预防与控制:根据呼吸道传染病相关诊断标准,检查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确诊后,及时有效采取隔离措施,并对患者所处环境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消毒剂喷洒量;在实施严格隔离制度下,应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通过物理与化学方式,对患者的排泄物、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等严格消毒,有效控制传染源;在隔离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给患者介绍传染病知识、预防知识与治疗知识,并做好对患者心电图监护、血样饱和度监控、中心静脉压监测与注意观察患者尿液、大便及痰液情况,保持患者机体生理平衡。
2 隔离及其在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中的作用
2.1 隔离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都为病患,病人患病后,通过呼吸道分泌病原体,致使易感人群染病。在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染中,隔离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指通过屏障或距离等有效手段,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流行。
2.2 隔离的作用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与呼吸道传播,隔离可切换疾病传播途径、隔离传染源,进而保护易感人群。在呼吸道传染病中,隔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2.2.1 隔离传染源 患者通常为疾病传染源,及时隔离患者,隔离传染源,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所在。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均需隔离审查、治疗,并要求患者佩戴口罩,无许可不得离开隔离室;谢绝探视,避免与外界人员相见,控制疾病传播;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应做好个人防护[1]。
2.2.2 切断传播途径 气溶胶与飞沫传播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形式,为切断传播途径,应保持隔离室内空气流通,可配备通风设备,或使用负压吸引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隔离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加强卫生管理与消毒,保持隔离区环境卫生。
2.2.3 保护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包括未感染的病人,同时也包括健康群体,保护易感人群是对患者实施隔离的目标之一。通常,医护人员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率较大,因为其与患者机会多、接触时间长。为了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在进入隔离区前,应做好个人防护,根据规定路线进入隔离区,并规范操作,注意消毒,降低感染危险,避免与隔离区内病人身体接触。
3 隔离的实施
在呼吸道疾病感染控制中,隔离的作用与目的不同,常见的隔离手段包括标准预防、类目与区域隔离等。
3.1 区域隔离 区域隔离是呼吸道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措施,内容包括建立隔离室、隔离病区及隔离医院。其中,隔离室由病室、卫生间及缓冲前室组成,为了更好对患者进行治疗,应配备完善的设施,提供舒适的环境,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呼吸道疾病的不同,隔离室包括肺结核隔离室、负压病房、空气感染隔离室与SARS 隔离病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便于管理与控制,将隔离病区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各区之间,应设置醒目的界限,提醒医护人员遵守隔离规范[2]。
3.2 类目隔离 类目隔离为重要隔离手段,分为7 类,即昆虫、严密、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结核病、血液/体液等隔离。隔离标志为橙色、黄色、棕色与红丝。比如SARS 属烈性传染病,对患者实施了接触、呼吸道及严密隔离手段[3]。
3.3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又称之为双向预防,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及血液,均视为带有传染性物体,给予隔离防护措施,以杜绝传播,降低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避免患者将传染病传染给医护人员。
4 隔离使用的防护用品
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受到生物、化学等有害因子伤害,其所佩戴的生物防护口罩、生物防护服、隔离衣、手套与鞋套,以及正压医用防护头罩等,均属于防护用品,是根据隔离原理制成的防护住装备。在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中,生物防护口罩、手套与鞋套、防护眼镜等作为一级屏障,在疾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1 生物防护口罩 口罩具备双向隔离作用,主要是用来阻断飞沫传播,但是普通口罩不具备阻断飞沫传播的功能。美国NIOSHA 对医用防护性口罩阻隔性能的要求如下:(1)95 型过滤效率≥95%,99 型≥99%,100 型≥99.97%;(2)口罩与佩戴者的面部密合度应≥90%,泄漏率<10%;(3)适应不同面部特征佩戴者,使用前应先检查密闭性。为了更好发挥生物防护口罩性能,应规范佩戴,避免认识与操作上的错误,将一次性口罩使用时间控制在4h 以内,污染后及时更换、处理[4]。
4.2 生物防护服及其其他 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应根据呼吸道疾病的传播特点进行控制,避免与患者解除。在隔离中,生物防护服与其他用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相关规定,对防护服及其他物品的要求为:分体或联体式、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且脚踝口、袖口围弹性收口,不对皮肤产生刺激;空气流量15L/min 环境下,过滤效率≥70%,且可用250ml 水持续淋冲;人工血不加压停留5min 或13.8MPa 持续加压1min 不渗血。隔离衣的作用主要是避免液体溅渗,制作材料均应严格清洗与消毒,具备良好的防渗性能。防护眼镜、鞋套等均应具备防渗性能,具备隔离作用。
5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中,隔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隔离属于事后措施,而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来说,加强预防,降低发生率才是关键[5-6]。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1)改善空气质量,工作、生活场所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对于公共场所,采取有效的通风与采光措施,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细菌滋生;宣传锻炼的作用,注意日常锻炼,每日坚持晨练,饭前、便后注意洗手,避免抗生素、保健品过量使用;(2)对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实施接种疫苗保护,以降低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率[7-8]。(3)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态势下,应建立学校、人群密集场所紧急疏导机制,避免传染病在飞沫多、尘埃多与人流量大的场所传播。同时,对于已经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隔离,避免病原菌传播到健康人群,并将密切跟踪接触人群,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处理[9-10]。
综上所述,在呼吸道疾传染病控制中,隔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为避免感染,应对患者实行有效隔离,规范消毒,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避免医护人员遭受感染。
参考文献:
[1]张素,赵燕,高占成.隔离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11(09):11-13.
[2]梁春荣.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3(05):147-148.
[3]霍云艳,孟哲,刘欢等.儿科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3(05):5945-5947.
[4]龙深广.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2(05):696-697.
[5]Munoz-Tuduri M Garcia-Moro C , Walker PL.Time series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in Minorca 1634-1997[J]. HumBiol,2006,78(5):619- 34.
[6]Silawan T,Singhasivanon P,Kaewkungwal J,etal. Temporalpattems and forecast of dengue infection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08,39(01):90-91.
[7]雷静,王光俊,李霞等. 银川市 2004-2010 年 5 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性集中趋势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08):796-797.
[8]潘黎,钟培松,费洁.上海市嘉定区 2006-2011 年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2012,26(7):186-187.
[9]杨够美,刘丽,李枝菊等.150 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245-246.
[10]郑维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6(3):41-42.
论文作者:杨文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呼吸道论文; 传染病论文; 患者论文; 作用论文; 人群论文; 口罩论文; 隔离室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