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年来荨麻疹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综述论文_杜新亮

关于近年来荨麻疹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综述论文_杜新亮

[摘要]慢性荨麻疹作为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麻烦,甚至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该病发作时患者不仅自觉瘙痒难忍,更重要的是某些患者还会出现呼吸道过敏的情况,导致喉头水肿,严重者会危及生命。为总结其发病因素及经验疗效,给广大皮肤科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与思路,同时为人们及广大荨麻疹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防治措施,本篇就分别从中医、西医和蒙医三大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荨麻疹;发病因素;治疗方法;综述

荨麻疹,中医叫“瘾疹”,俗称“风疹块”。是由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往往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损。迁延数天至数月。有10%-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有0.1%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1]。近年来,关于荨麻疹的发病因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1 发病因素的研究

1.1 中医发病因素的研究。中医称荨麻疹为“瘾疹”或“瘾痧”,是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医把发生在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水肿明显者则称“游风”,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和形态不一的风团,发作时间不定,发无定处,可迅速消退,而不留任何痕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季节,男女皆可发病。

中医认为,瘾疹的发病因素不外以下几种:外邪侵袭、饮食不慎、情志内伤、气血虚弱及冲任失调[2]。①外邪侵袭。外邪以“风邪”最为常见。“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或热相兼。风寒外侵,客于肌表,而致营卫不和;风热之邪郁于腠理,引起营卫失调。此外,外邪亦包括昆虫叮咬、接触花粉及其他过敏物质等。②饮食不慎。因食用海鲜、辛辣刺激等物,导致湿热内蕴,化热动风;或因饮食不洁,湿热生虫,虫积伤脾;或因服用某种药物,致使毒热蕴结,郁于皮肤。③情志内伤。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致使阴血不足,营卫失调而致发病。④气血虚弱。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耗伤,因血虚生风,气血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⑤冲任失调。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营卫不和,生风生燥,肌肤失养。

1.2 西医发病因素的研究。西医认为,荨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食物及其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昆虫叮咬、神经精神及内分泌改变、部分内科疾病及遗传因素[3-5]。①食物及其添加剂。主要为动物蛋白性食物及部分植物性食物,添加剂则包括加入的色素、调味品、防腐剂、柠檬酸等物质。②吸入物。主要包括花粉、动物皮毛、尘螨、孢子、甲醛等物都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病,而且患者常伴有呼吸道症状。③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其中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阑尾炎等。此外,近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荨麻疹的报道不断出现,有研究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胃肠粘膜的通透性往往增加或受到破坏,导致进入肠道的抗原或其他促炎因子更易被吸收并暴露于免疫系统而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另外,幽门螺杆菌毒素和成分作为超抗原,或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幽门螺杆菌模拟抗原,诱发或加重荨麻疹炎症过程[2][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病毒感染主要以柯萨奇病毒为主;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蛲虫、血吸虫及阿米巴等寄生虫。④药物主要是青霉素类、磺胺类、血清及疫苗等,此外,某些非甾体抗炎药也会引起荨麻疹的发病。⑤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⑥昆虫叮咬,某些昆虫,如蜜蜂、黄蜂叮咬后,可发生变态反应,分团是一突出症状。⑦部分患者在精神紧张、感情冲动或月经、妊娠、绝经等情况下会引发荨麻疹。⑧某些内科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甲亢、类风湿、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肝病等可伴发荨麻疹。⑨遗传及环境因素,研究显示该病在患者直系亲属中明显增加,提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6]。另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因素之一,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抗原,如化工制品、空气中的微尘等,同时季节、气候的变化也是导致荨麻疹发病的因素。目前认为这些因素主要通过诱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从而引发慢性荨麻疹病发[7]。另外,凝血功能障碍及维生素D缺乏也被认为是荨麻疹发病的因素之一[8]。

1.3 蒙医发病因素的研究。蒙医认为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与饮食、药物、情志、环境、内分泌、劳累及寄生虫感染有关。如过食辛辣味、涩、轻性之饮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内寄生虫,经常失眠、劳累过度,情志受刺激;久患吐、泻病;久居潮湿之地或汗后受凉,月经不调;对某种药物或食物的不适应等导致体内赫依、齐素相博、外加希拉乌苏和粘虫引起本病[9]。

2 治疗方法的研究

2.1 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发病因素,荨麻疹的中医主要包括:祛风止痒法、温经散寒法、益气养血法和固表法。①祛风法。“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是荨麻疹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祛风法在治疗荨麻疹的过程中贯穿始终。在一项关于加减消风止痒颗粒[10]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疗效研究中,选取风热型荨麻疹5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A、B两组,B组常规使用依巴斯丁,A组在B组的基础之上加上祛风止痒颗粒,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由此可证明,祛风止痒颗粒不仅能起到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还能有降低制慢反应物质的释放量,并能起到良好的抗感染、抗组胺以及抗过敏等作用。另外,祛风法还包括益气固表祛风、补气养血祛风、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祛风、健脾除湿祛风,祛风法[11]辨治慢性荨麻疹的良好疗效不仅在临床观察中得到证实,部分医家还通过现代实验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进一步肯定其疗效。在一项关于祛风止痒汤[12]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观察中,随机选取70例患者,分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给予祛风止痒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基本相当,但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关于疏风消疹饮[13]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将120例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疏风消疹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温经散寒法。在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观察中,温经法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剂有桂枝汤及其类方、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人参汤、小青龙汤、真武汤[14]等,在治疗阳虚寒盛型荨麻疹的过程中疗效显著。③益气养血法。当归饮子出自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多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荨麻疹的临床。柳静[15]等观察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郭静[16]等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当归饮子加减,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陈文彬[17]等随机将94例小儿急性荨麻疹分为两组,中药组口服当归饮子,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啶糖浆,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荨麻疹可有效的降低复发率。任永振[18]运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66例荨麻疹患者,总有效率为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益气固表发:在一项关于玉屏风胶囊(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Meta分析[19]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胶囊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复发率与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前者无不良反应,结论表明:玉屏风胶囊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2 西医治疗方法的组研究

2.2.1 抗组胺治疗。抗组胺药[20]发挥抗变态反应的经典机制是竞争性结合H1受体,阻断组胺引起的生物学效应。H1受体阻断剂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最有效药物之一,总有效率为44%-99%。

2.2.2 增强免疫力治疗。增强免疫力也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种方法,卡介菌素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平衡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通过增强抗病、抗过敏能力,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2.2.3 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荨麻疹肯定有效的药物,但仅用于抗组胺药物治疗抵抗的患者,但仅用于抗组胺药物治疗抵抗的患者。使用时须严格掌握指征并控制每日剂量。此外,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具有免疫抑制及解热等作用。欧洲指南[21]推荐在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急性恶化或难治性荨麻疹中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2.2.4 环孢素治疗。普遍认为:环孢素选择性作用于T细胞活化初期并抑制活化后的辅助淋巴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2,抑制淋巴细胞合成干扰素,已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2.2.5 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多用于顽固性荨麻疹,不良反应较小,患者不耐受发生率较低。一系列临床经验表明,该方法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因其副作用较小,故为广大荨麻疹患者,特别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所接受。

2.3 蒙医药治疗方法的研究。在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中研究表明,蒙医药在治疗荨麻疹方面的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如在一次对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显示,二者联合应用,其总有效率竟达98.53%[22]。在对50例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中,分为热证型和寒证型,根据热则凉治、寒则热治的蒙医学辨证论治法进行治疗,治疗热证型荨麻疹的凉性组方,治疗寒证型荨麻疹的温性组方,结果表明:两组方药在治疗不同类型荨麻疹的过程中,不仅疗效高,而且疗程短、稳定性好[23]。在一项对68例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依巴斯丁及维生素C片,观察组则用数种蒙药,15天为1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3 小结

荨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5],因此探索可靠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本病的方法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必然趋势。不管是中医、西医还是蒙医药,都在荨麻疹发病因素和治疗方法上各有所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或袪一法之长,或博采众方,尽最大限度了解荨麻疹发病原因并接受行之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才是广大人民及荨麻疹患者减少发病率及提高疗效、减少病情复发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783.

[2]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09.

[3] 许旭新,廖小红,闫雪.近5年荨麻疹治疗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3):623.

[4] 随永敏,陈国杰,杨云,王妤,张雁.慢性荨麻疹临床诊疗研究进展[J]. 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1):106-107.

[5] 袁睿.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40-41.

[6] Khalaf AT ,Liu XM,Sheng WX,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sloratadine combined with dipyridamoie in the treatment of cronic urticaria[J].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8,22(04):487-492.

[7] 袁睿.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41.

[8] 胡继荣.慢性荨麻疹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6,29(5):142-145.

[9] 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7.

[10] 张娜.加减消风止痒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0):107-108.

[11] 甘雨龙,张毅,刘晶晶,王梦雅,苏化,张紫琪.祛风法辨治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8,40(9):1437-1439.

[12] 赵长军.祛风止痒汤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176.

[13] 马友谊.疏风消疹饮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1):101-102.

[14] 李晓红,王肃杰,王若馨.《伤寒论》中温散法经方治疗荨麻疹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8,11(33)3238-3240.

[15] 柳静,张旭生.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51.

[16] 郭静,杜艾嫒,余倩颖等.当归饮子加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2):216-219.

[17] 陈文彬,王玉颖,郭淑艳.当归饮子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疗效

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47-1448.

[18] 任永振,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6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38-39.

[19] 刘媛媛,吴晓军,李桂新,陈垚,李文华.玉屏风胶囊(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Mata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39,(4):212-214.

[20] Soter N A.Treatment of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J].J Drugs Dermatol,2015,14(4):332-334.

[21] Zuberbier T,Aberer W,Asero R R,etal.The EAACI/GA(2)LEN/EDF/WAO Guideline for 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the 2013 revision and update[J].Allergy,2014,69(7):868-887.

[22] 萨日盖,乌日柴胡.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10(4):23-24.

[23] 达林太,哈斯巴根.蒙药治疗荨麻疹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10(10):16-17.

[24] 其木格.蒙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J].2015,15(10):240-241.

[25] 王和平, 赵雅宁, 陈秋旸.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8,35(2):126.

论文作者:杜新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关于近年来荨麻疹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综述论文_杜新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