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潜伏性感染预防性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戴景涛,卓玛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潜伏性感染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将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行胸片、PPD(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将胸片正常、PPD强阳性(+++)200例结核潜伏性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治疗3个月,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之后随访2年,观察预防性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预防性治疗,以后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危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

【关键词】结核潜伏性感染;预防性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219-02

肺结核是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涂阳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结核病感染的高危人群[1]。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是指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存在持续的免疫应答,但无临床活动性结核病证据的一种特殊状态[2]。潜伏性感染者如不进行治疗,约有5%~10%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在伴有免疫抑制疾病的人群中,这一比例更大[3]。为了控制和预防结核病的流行,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的风险。

预防性治疗是降低潜伏感人群罹患活动性结核病的干预措施,包括接种预防性疫苗及服用抗结核药物等。由于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疫苗,潜伏感染人群的预防性治疗主要以口服异烟肼、利福平等一线抗结核药物为主,治疗时间大多为3~12个月。2015年WHO《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推荐了5种预防性治疗方案,分别为:6个月的异烟肼、9个月的异烟肼、3个月每周1次的异烟肼+利福喷丁、3~4个月的利福平及3~4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我们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发现200例潜伏性感染者,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入选标准 根据2015年WHO《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推荐在对高危人群进行LTBI筛查方法:采用症状与胸片相结合的筛查流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在进行预防性治疗之前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症状筛查主要包括是否有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咯血等结核病可疑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先进行结核病或其他疾病的排查,无症状者,可直接进行PPD的检查,检查强阳性(直径大于20mm或局部水泡)者进行胸片检查,胸片正常者纳入本组,进行预防性治疗。

1.1.2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并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认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群,包括:家庭成员、同宿舍的同学、同办公室或车间的同事等,均纳入检查范围,行胸片、PPD检查,将胸片正常、PPD强阳性200例结核潜伏性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治疗3个月,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之后随访2年。治疗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4.5±8.4)岁;对照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平均(35.1±8.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前行血常规、肝肾功化验,排除应用抗结核药物禁忌症,确保可以应用抗结核药物,给予异烟肼片0.3+利福平胶囊0.45 1次/日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并在治疗后每15天复查1次血常规、肝肾功,观察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给所有纳入对象每6个月复查胸片,随诊2年,并观察有无临床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随访2年结束时,治疗组仅有2例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2.0%,且病情较轻,不需住院治疗;对照组有10例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10.0%,其中有2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伴结核性脑膜炎、2例干酪性肺炎为重症结核病,需住院治疗;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 随访2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结核病情况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00例均完成治疗,有5例出现轻度肝损伤,给予保肝治疗后好转,4例出现轻度白细胞降低。

3.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经过3个月的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预防性治疗,以后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危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建议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但在用药时间、用药方案及治疗理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时间问题

尽管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结核病患病隐患,但由于本研究在实验设计、实施以及实验结果存在的瑕疵,使研究结果作为循证的依据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患者的治疗时间没有统一标准,需要随访多久,预防性治疗的长远效果还并不清楚。

3.2 用药问题

2015年WHO《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推荐了5种预防性治疗方案,分别为:6个月的异烟肼、9个月的异烟肼、3个月每周1次的异烟肼+利福喷丁、3~4个月的利福平及3~4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至于是单用异烟肼或利福平还是异烟肼+利福平方案哪种更好,尚没有大样本对照研究,据程馨禾[4]等研究及结合指南提出以下意见:(1)9个月和6个月INH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无直接对比研究,2015年WHO关于LTBI管理指南中,专家小组对比了美国公共卫生署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关于INH预防性用药的临床研究,提出9个月和6个月INH治疗可视为等效方案。(2)6个月INH方案对比3~4个月RIF方案,6个月INH治疗活动性结核的发生率略低,而肝毒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异烟肼耐药风险较大的患者可采用RIF单药方案。(3)6个月INH、9个月INH和3个月INH/RPT在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面为等效方案,但是对于3个月INH/RIF和4个月RIF是否与6个月INH等效未达成共识。

3.3 治疗理念问题

由于青海省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而结核病高发地区在广大农牧区,以农牧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预防性治疗认识不足,认为没有病为什么要治疗,不能接受预防性治疗;鉴于此要加强健康宣教,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即由花钱治病逐步转变为未病先防的预防理念,使青海广大牧区患者免于结核病困扰。

3.4 对于陈旧性肺结核治疗问题

比如胸片表现为结核球、钙化灶、纤维条索影、胸膜增厚等,既往未经抗结核治疗,PPD试验在弱阳性-阳性之间,而不是强阳性,需不需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还是定期复查(每3~6个月)胸片等,查阅相关文献,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贺秋,赵雁林.现代结核病诊断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5.

[2]裴宁,卢水华.WHO《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要点解析及我国研究现状[J].中国防痨杂志,2015.7(37):736.

[3] Centers for Disen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Center for HIV/AIDS,Viral Hepatitis,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Tuberculosis Prevention.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a guide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providers.Atlant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3.

[4]程馨禾,边赛男,张峣,等.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2):129-135.

论文作者:戴景涛,卓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结核潜伏性感染预防性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戴景涛,卓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