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论文_宋姣姣,孙瀛,邹鹤

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论文_宋姣姣,孙瀛,邹鹤

宋姣姣 孙瀛 邹鹤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大量输血后不同并发症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输血过程中并发心脏负荷过重1例,出血倾血2例,低钾血症3例,低体温14例。治愈19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消除并发症,有效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输血;大量输血;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50-02

输血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措施,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不断改进,成分输血得以迅速发展,将全血的各种有效成分分开制成高浓度的制品,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等不同的成分,这种成分输血不但节约血源,而且根据病人需要针对性进行治疗,还可以避免输入不必要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大量输血导致的并发症患者20例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大量输血导致的并发症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3岁;输血原因:外伤致肝脾破裂9例,外伤性大血管出血2例,宫外孕大出血4例,产后大出血4例。术中输血量2000~11000ml,每小时平均输血速度为1500~3500ml。输血过程中并发心脏负荷过重1例,出血倾血2例,低钾血症3例,低体温14例。治愈19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

2.护理措施

2.1 心脏负荷过重

2.1.1临床表现 胸部紧迫感、呼吸急促、静脉压增高、颈静脉怒张、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发绀、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

2.1.2预防及护理措施 大量快速输血(尤其在单位时间内)可致心脏负荷过重,应严格掌握输血速度,尤其对年老体弱有心脏病的病人及婴幼儿,须根据医嘱和病情,调整每分钟流量,全程输血量要均匀分配,绝不可忽快忽慢[1]。发生心力衰竭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给氧;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和利尿药等。出现肺水肿时,病人取半坐卧位,用50%的乙醇湿化给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及病情变化。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不安与焦虑。

2.2出血倾向

大量输注缺乏或不含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液体会导致稀释后凝血病,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大量等容输血病人,在容量交换约达140%、200%~230%(即1.4、2及2.3个血容量)时,会分别发生严重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V和Ⅷ及血小板稀释。

2.2.1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或输血后皮肤紫癜、穿刺部位淤血。伤口渗血、鼻出血和血尿。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心功能紊乱,甚至死亡[2]。

2.2.2观察与护理

病人24h内输血量超过2500ml,小儿超过血容量50%,特别是大量输库血时,要严密观察有否出血倾向。以便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2.3 枸橼酸中毒预防及护理

大量快速输血,在肝、肾功能不良、代谢障碍、低温、休克等情况下,可致体内枸橼酸积聚、低血钙等,即枸橼酸中毒,临床表现为低钙性神经肌肉障碍伴强直性抽搐、低血压、脉压差变小、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3]。一般输入库存血500ml后,要给予1g钙剂,防止发生低血钙,因氯化钙需经过肝脏代谢,通常选用葡萄糖酸钙。

2.4 体温过低

2.4.1体温过低的原因及危害

浓缩红细胞在1~6℃下保存,快速大量输入低温库血会导致病人体温降低。体重70kg的病人输入一个单位4℃浓缩红细胞,中心温度会降低约0.25℃。体温降低,可导致心排血量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并产生代谢性酸中毒;随着体温下降,止血功能障碍将逐渐加重;体温低于30℃时,心室应激性逐渐增加,已经处于中度低温状态的病人输注未加温血,尤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血时,即使中心温度在30℃以上,心室应激性也会增加;低温还与术后患病率(包括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快速大量输血时,应先将库血加温,以防导致病人低温。

2.4.2预防与护理

除需降温的病人外,大量输用库存冷血时,要将血液升温至20℃左右(通过38~40℃的水浴加温或使用专用的加温器升温)再行输入。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在输血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新生儿(尤其未成熟儿)体温调节功能极差,输血时血的温度不宜过低,速度不宜过快。减慢输血速度。

2.5 输血性血色病

2.5.1临床表现

长期反复输血或输注红细胞的病人由于其红细胞中的铁大量进入体内并以铁血黄素沉积于肝、心等脏器及皮肤上,在皮肤上可出现褐色变,沉积于脏器可引起肝、心、胰的功能障碍,出现肝功异常、心律失常、糖尿病等,严重者可致死亡。

2.5.2护理

对长期反复输血的病人,注意观察记录病人是否出现以上的变化。按医嘱用排铁药,促使体内贮存的铁大量排泄。长期反复输血的病人,输血速度不宜过快。

2.6 空气栓塞

2.6.1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气短、胸痛、发绀、咳嗽、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死亡。

2.6.2预防与护理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病人出现空气栓塞的临床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并将病人置于头低脚高的左侧卧位。给氧。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协助抢救[4]。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空气栓塞的发生多由于操作上的疏忽,将空气由输血器输入循环所致,可发生在开始输血时、更换输血器以及加压输血时,因此输血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免发生意外。

2.6.3高钾血症

血液保存期间,由于离子再分布生成H+,为了维持电化学平衡,K+转移到红细胞外;贮存2周的库血,约有15%的红细胞破坏;3周后可有30%的红细胞破坏,使血K+浓度升高甚至高于正常值数倍。正常速度输血时,K+重新分布到全身细胞外间隙,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如果大量快速输入库血,速度超过90~120ml/min就会导致高钾血症,而现代输血装置最快输血速度可达500~1000ml/min,相当于每小时将全身血容量置换4次;血容量不足、低温及酸中毒也可加重高钾血症。高血钾导致T波高尖、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等心电图改变,严重高钾血症可诱发心搏骤停。病人出现高血钾的心电图改变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静脉注射钙剂;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葡萄糖及胰岛素。

3.讨论

贮血过程会带来血液生化方面的巨大变化,将库血大量输入人体,不仅凝血过程、血流动力学会受到影响,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减少输注大量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尽量采用近期库存血或新鲜血,并加强输血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监测。病人的一般状况和中心体温。脉搏、血压、CVP、PCWP(必要时)和呼吸的监测。心电图及血钾、钙浓度的监测。每小时尿量和尿的颜色。记录输血量和速度,每快速输入4~5单位的血应做动脉血气分析,以防酸中毒产生,必要时给予碳酸氢钠。凝血因子的检查。

【参考文献】

[1]张霞,赵桂红,黄海兰.急诊手术中大量输血26例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2, 18(3):107-107.

[2]王硕,王欣然,韩斌如.大量输血病人并发出血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2(2):168-169.

[3]张伟.大量输血的并发症与护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10):35-36.

[4]杨小蕾,陆叶,严亚群,羊海琴.术中大量输血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4):160-161.

论文作者:宋姣姣,孙瀛,邹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论文_宋姣姣,孙瀛,邹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