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高考试题评价:历史系_高考论文

2000年高考试题评价:历史系_高考论文

2000年高考试题评价——历史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试题论文,评价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高考历史卷严格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内容范围、比例和题型比例进行命题。本着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良好的学习潜能的新生和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考历史命题新的改革方向,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学科基本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知识、能力和思想统一的原则,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内在联系性和社会教育相融合的基本特点。从抽样分析统计的结果看,2000年历史试卷的内容比例、题型比例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有较合理的覆盖面。试卷在着手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又不过份提高试卷总体难度,试卷难度符合高考考核要求和命题组的预估,比1999年有明显降低,全卷平均分89.97,难度为0.60,标准差为18.40,分半信度为0.18178,alf信度为0.8378,试卷总体质量较好,从总体上说,2000年高考历史试卷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同时有所创新

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在内容比例和题型结构上基本稳定,同时根据题目选材、问题设计等因素又稍作调整,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如中国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规定的比例约25%,实际考查率为27%,从表面上看实际考查率略有提高,事实上由于第41题命题设计时容纳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中国古代史的考查比例仍维持了稳定。题型比例方面,2000年试卷仍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三部分构成。从题型功能上看,选择题的优点在于题目设问明确、作答简便、答案唯一、评分客观,有利于在规定时间内考查较多知识,保证考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因此在整张试卷中占到约50%的分值。材料解析题的优点在于能够典型地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题目选材广泛,可全面测量《考试说明》规定的四项十条能力,强调用材料中所蕴含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历史现象、论证特定的历史结论,如果命题质量好,可有效地引导中学历史教学作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避免以前历史教学中一直无法回避的死记硬背问题。问答题的特点在于可以积极调动考生的思维,全面测量考生对历史学科的能力,如记忆、分析、比较、归纳、论证、逻辑推理、文字表达等诸项能力要求的掌握程度。从题型比例上看,2000年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仍为74分,占卷总分的49%;材料解析题为33分,占22%,从形式上略低于《考试说明》24%;问答题则为43分占28.7%,略高于《考试说明》的27%。事实上,设计试卷时,有意地将材料引入问答题的设计中,以弥补教材依托的不足,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更有助于全方面考查能力,解答这种题型不能单单依靠教材内容,而必须首先从材料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才行,因此反映了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相互渗透的趋势。例如第41题引用《明史》对郑和下西洋评述的一段文字作为题干;第42题则用维新派的一段话和义和团的一份揭贴作为题干。

二、知识覆盖面较合理,难度适中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为实现科学、公平的测量目的,其试卷必须要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难度,因此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层次分明,有利于区分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上的高低;二是有适当的覆盖面。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对覆盖面的理解比较片面,似乎是比例越高越好,这显然也是源于“以本为本”的思想,注重知识考查而轻视能力考查。例如,一个“大跨度”的问答题同一个“小切口”的问答题相比,覆盖率就很悬殊,而从测试能力的效果看,后者明显优于前者。因此单纯用知识点的覆盖率来评价试卷的优劣,已不能完全适应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这一新形势的要求了。而且对覆盖率并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计算标准,只能是大体的估计。由于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这两种题型的功能重点并不在于考查覆盖面,而选择题最重要的题型功能就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大量试题,从而保证试卷对知识内容的覆盖,避免因试题过少而造成的测量误差。因此本分析只列出Ⅰ卷选择题的覆盖率供考生复习时参考。2000年高考历史试卷的覆盖面,基本上还是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主,如按《考试说明》中的一级标题统计,实际覆盖面为83%,这是比较高的。中学历史教学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领域,2000年试卷适当压缩了对经济史的考查比例,而适当增加了对政治史、文化史的考查比例,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12%、22%,三大块内容的比例基本符合中学教学实际。

试卷难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难度,题型难度、试题内容难度和试卷总体难度。从题型难度讲,难度从小到大依次为材料解析题、选择题、问答题;从试题内容难度上讲,从低到高依次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命题时要合理搭配题型难度和试题内容难度使之达到合理的总体难度。作为选拔性考试,参照有关教育测量学理论,高考试卷难度一般在0.6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考试卷考前无法预测,同时也缺乏科学的测量手段对难度设计进行考核,因此在考前难以拿出一个非常准确的难度系数,只能依靠命题人员凭经验估算出一个大致数据。1999年高考历史试卷的难度偏易,因此2000年命题组计划适当提高难度,力争保持在0.58-0.62左右,从抽样统计结果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试卷设计平实,层层深入

2000年高考历史试题继续注重考查知识。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绝大部分是教材主干知识,尽量不涉及过份琐碎的史实,答案设计不在史实的复杂性上作文章,力求在教材主干知识范围内,通过适当发掘教材内涵和灵活设问,同时适当补充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知识迁移等诸方面能力。从统计的结果看,难、中、易题的分值比例为2:7:1,与历年相比,中等难度的题有了较多的增加,因此试卷的区分度较高,为0.64,区分度在0.3以上的题的分值占到总分的68%以上,这在历年高考历史试卷中是不多见的。尽管如此,个别题目考查的史实仍过于琐碎,如15题、24题等,这应当引起命题组的重视。问答题部分的三道大题通过引入新材料,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掌握学科能力的情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全卷的设计看,三道大题的角度都是对比分析,题目设问角度有些单一,这已引起了命题组的注意。今后命题组将继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拓宽命题思路,规范、完善和丰富试题的形式,在答案的设计上更加重视答案的开放性,注意科学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鼓励学生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的创造性思维。

四、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比分析能力。

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历史学科一贯坚持的原则。2000年历史试卷中考查理解、分析、概括和比较等学科能力方面的试题分值占到全卷总分的约90%,这在历年高考中是少有的。试卷中单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的试题进一步减少,选择题部分统计结果为第1、4、5、6、15、24、25、37题,约占总分的10%。试卷第38、39题采用了文字材料作题干,考虑到试卷长度,第40题采用了图表形式的材料作为题干。从答题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自己所学教材内容对题目作出解答,因此材料解析题部分的平均分为21.97,难度为0.67。但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差,以得分较低的38题为例,部分考生由于古文阅读能力较差而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又如第42题,部分学生在看到义和团的揭贴“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路众神仙”时,却不能从中提取出义和团的“愚昧迷信”等有效信息。试题在深入挖掘各种题型潜在功能方面,又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新进展。2000年高考试卷将材料解析的能力要求较大量地引入问答题,形成了所谓“材料型问题”,扩大了能力考查的范围,弥补了问答题受教材依托不足的局限性,能够更加全面、灵活、有效地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初步的史学研究能力。问答题部分的三道大题基本上属于历史对比分析类的题目。对比分析法是认识历史客体常常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比,可以揭示历史对象的相互联系和本质特征。从答题情况看,虽然三个问答题考查的题是教材主干内容,但是学生得分率却不甚高,究其原因在于不是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不熟悉,而是不懂得如何正确运用比较方法,或是在逻辑上不清晰或是不知如何在事物的多种属性中找出须对比的属性,或是只是简单对比而未进一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从中可看出,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未能掌握历史学科本身的方法论,看来方法论的教学需要进一步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的重视,以适应今后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大趋势。

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重视思想教育因素在历史知识和能力考查中的有机渗透,是历史学科特点和历史教育的性质、任务及功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高考历史命题组的优良传统之一。2000年高考历史命题组继承并充分发挥了这一优良传统,在试卷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还特别注意了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历史的学科教育功能。例如,第39题关于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重大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提出“科教兴国”这一政策的伟大历史意义,等等。

(执笔 李晋波)

标签:;  ;  ;  ;  

2000年高考试题评价:历史系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