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母亲论文_李元蓉

伟大的母亲论文_李元蓉

在中国抗日英烈名单上,有一对母子特别引人注目,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而他的母亲就是宁死不屈绝食殉国的白文冠。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1901年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的农民家庭,1921年他前往东北加入了张作霖的奉军,并在奉军最好的军校接受了正规军事教育.1929年,他成为山东军阀刘珍年第17军21师的一名上校团长。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一名有经验的军人。因他为人豪爽、朴实、正直、有谋略,使得他在冀中军区享有很大威望。1935年,马本斋出于对时局的失望而退役返回家乡。

1937年,一个平常的年份,却不平常的一年,这年发生了什么,中国人刻骨铭心。7月7日,卢沟桥炮火击碎千年晓月,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他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面对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行为,马本斋义愤填膺,满腔怒火,国恨家仇使得他无法平静,他登高一呼,本村60多个回族青年站在了他的旗下,他们拿着土枪、土炮、大刀长矛,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杀。他指挥回汉健儿,转战于冀中平原,

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夺城上百,歼敌数万,令日寇闻风丧胆!因此,回民支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河间日军联队长山本用武力不能征服马本斋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就改变了策略,先是用诱降没有成功,最后又迫降,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采用哈少甫的一个计策,获知马本斋是一个大孝子后,在8月27日的早晨,山本率4000多日伪军把马本斋家乡的村子全部包围,把他的母亲抓到河间县城,企图以马母为人质逼迫马本斋投降。

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祖国危难之时,她毅然送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参加了八路军。在狱中,敌人威逼利诱马母,让他给儿子写劝降信,马母却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为了不让儿子担忧,一心杀敌,她决意绝食而死!

马母被日军抓捕的消息传来后,马本斋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当战士们涌进司令部请战要救出老太太时,他却反过来劝说战友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能上敌人的圈套。马本斋明白,这是敌人的一石二鸟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救母亲,必然要率部围攻河间县城,但是如果短时间攻不下,日伪军就会四面增兵,回民支队就会陷入四面包围的绝境,就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如果不救母亲,马本斋是个大孝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在这种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马本斋以大民族大义和抗战大局为重,放弃了救母亲的机会。

最后,马母绝食七天,壮烈牺牲!母亲牺牲之后,马本斋悲痛欲绝。当他拿到母亲的遗物——一个已断成两半的玉镯,失声痛哭,写道: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从此,马本斋把那两半玉镯带在身上,更加勇猛的杀敌,他率领回民支队浴血作战,奋勇杀敌。从1937年至1944年,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边区,所向披靡,屡建战功!

1943年底,马本斋身上突然长了毒疮。他并没有当回事,仍然四处征战,可是这毒疮却越长越大,病情越来越严重,马本斋每日疼痛难忍,高烧不退。正在这时,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去延安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马本斋多想亲自率领战友们一起去延安保卫毛主席,可是他已经站不起来了,只好握着战友们的手,流着泪嘱咐着,“你们等着我,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到延安的,我多想延安啊,多想见毛主席啊”。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因高烧不退,毒火攻心,病逝于河南濮阳县小屯村,时年42岁。

朱德总司令给母子两代英雄题挽联: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马本斋和回民支队,以及马母的英勇事迹,成为冀中抗日军民英雄的缩影,成为抗日战争中我国少数民族人民抗击侵略、抵御外侮的一面光辉旗帜!

时代会冲淡记忆,岁月能改变山河,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的英名将和共和国的历史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代人的心中!

作者简介:李元蓉,女,1990年5月出生,

民族:汉;

单位名称: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 延安革命纪念馆

邮编:716000

论文作者:李元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伟大的母亲论文_李元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