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止血剂药物配伍规律论文_冯少扬

浅谈止血剂药物配伍规律论文_冯少扬

香港浸会大学14级中医硕士班 中医内科研究与应用专业在读 161005

摘要:本文依据方剂学中止血剂用药配伍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浅谈止血类方剂常用药物及其配伍特点。得出结论止血类方剂常用主要配伍依据致病因素不同,配伍也有所差异。对于瘀血阻络型出血,主要配伍活血祛瘀类药物;对于气虚出血者主要配伍温阳益气类药物;对于血热妄行者主要配伍清热类药物。

关键词:止血;出血;配伍规律

止血剂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出血的临床疾病,主要症状见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等。但对于出血病症的病因却不尽相同,主要病因为瘀血阻络、气虚不摄血、血热迫血妄行。此外,血液经脉流经人体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滋养人体,因此出血性疾病为全身性疾病,其中一处发生病变都会引起全身性疾病。所以,对于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止血剂药物配伍将针对主要病因选用止血药物的同时配伍其他相应病因的药物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常用止血的药物有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三七、血余炭、茜草等,方剂中各种止血药为主,配伍益气行气、化瘀、凉血等药物。下面将对不同类型的止血剂进行简要举例分析:

1治疗瘀血阻络主要配伍活血祛瘀类药物

瘀血主要因素导致血液流行不畅,或积于脉内,或溢于脉外,或形成血栓,以及性质成分发生改变者,凝聚于某一局部而形成的病理产物[1]。临床常见出血症状主要有: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出血,染色多成紫暗色,并伴有血块,甲唇暗紫,或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因此针对此类出血病症,除使用止血药物同时还应搭配活血祛瘀的药物。虽部分医家认为,在出血之时不可运用活血祛瘀的药物,使用活血祛瘀之药则加重出血的现象。但是古代医家缪希雍先生在其所著《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到“宜行血不宜止血”,无论是鲜血还是瘀血,应当以活血祛瘀为首要治疗方法。出血类疾病血液流失较多,当瘀血停留于体内,导致经络阻滞,脏腑失去血液滋养,造成各脏腑功能失调。因此,活血祛瘀使经络通畅,维持体内脏腑正常功能,并能够促进脏腑协作化生新血。常选用活血止血类药物如三七、蒲黄、茜草、五灵脂、小蓟、大蓟、花蕊石、降香、血余炭等药物。代表方剂《十灰散》,方中药物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方中棕榈皮收涩止血;丹皮活血凉血;大蓟、小蓟、大黄、茜草、荷叶收敛止血的同时兼以祛瘀,因此本方的配伍特点为寄祛瘀于凉血止血之中[2]。

2治疗气虚不摄血主要配伍温阳益气类药物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二者相互影响[3]。《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指出:“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因此,在出血类疾病中气不摄血为主要病因。随着出血量增加,气也随着出血流失,导致气虚不能够摄血,血溢脉外,进而导致各类出血。常见出血症状有吐血、便血、崩漏、皮下瘀斑,面色无华。对于治疗气虚型出血,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应使用温阳益气类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温阳益气类药物中,以温补脾阳类药物为主。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摄食水谷化生气血;此外,脾主摄血,因此温阳健脾不仅可以化生气血,还可以防止血液在经脉以外循行。常用配伍药物:干姜、附子、白术、人参、炙甘草、黄精、紫河车等。代表方剂《黄土汤》,方中药物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灶心土。方中灶心土温中收涩止血,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并止血,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因此本方能够达到到标本兼顾,温阳不伤阴,滋阴不碍阳,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3治疗血热妄行主要配伍清热类药物

人体中的血液遇寒则滞,遇热则行[4]。若邪热入血分,可使血络损伤,或迫使血液流动加速造成血不归经,血溢脉外,造成不规则出血。常见出血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治疗该类出血病症辩证治疗是关键。治疗实热造成破血妄行者,治疗应清热凉血止血;治疗虚热者应养阴清热止血。针对实热性出血者,代表方剂使用《犀角地黄汤》,方中药物组成:犀牛角(水牛角代替)、生地、芍药、丹皮。方中犀角(水牛角代替)苦咸寒,凉血清热解毒;生地凉血滋阴生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该方凉血药与活血散瘀药并用,清热宁血而无耗血动血,凉血止血而不留瘀[5]。对于虚热的出血性疾病,常用代表方剂《四生丸》,方中药物组成:生侧柏叶、生地、生荷叶、生艾叶。方中生地养阴清热凉血为主药;侧柏叶凉血止血;荷叶、艾叶止血散瘀。此方之所以叫《四生丸》是由于组成该方剂的四味药全部生用,共同起到凉血止血之功效。

总结:血液流经人体各个部位,因此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可在身体各个部分。但追溯到引起出血疾病的病因不外乎瘀血阻络、气虚不摄血、血热妄行血溢脉外这三种原因。针对以上三种病因,临床根据其症状的不同辩证论治,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分别采用活血祛瘀法、益气健脾、清热养阴凉血。总体来说,止血剂药物的配伍规律是对临床症状的分析之后经过辩证论治对药物进行配伍。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是出血,因此方剂的君药一般都以有止血功效的药物为主。臣药针对兼次证,一般来说就是出血证的病因,常根据病因来进行配伍,对于瘀血阻络类出血采用活血化瘀止血类药物;对于气虚不摄血类出血使用补脾健脾温阳益气之药[6];对于血热妄行性出血,依据临床症状判断虚实,实热清热凉血止血类药物,虚热型选用养阴清热止血类中药。 综上所述,止血是止血剂的主要配伍目的及思想,同时以中医辨证理论结合依据病症不同,调节使用药物,使药对其症,形成止血剂的药物配伍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民.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2003.

[2]胡晨霞,马小兰,王洪琦.化瘀止血法古今应用探析[J].陕西中医.2007,3.

[3]张晓霞,寇焰,吴之煌.从贺普仁的“以血行气”“经络学说”理论看气与血的关系[J].北京中医,2004,4.

[4]韩旭,李七一,陈四清.周仲瑛教授运用求因祛瘀法治疗疑难杂症经验拾零[J].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2009,8(21).

[5]郭小平.论“凉血散血”法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J].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2009,9(01).

[6]王海燕.通脉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硕士,2006.

论文作者:冯少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浅谈止血剂药物配伍规律论文_冯少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