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论文_陈贝欣

关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论文_陈贝欣

陈贝欣

深圳市坪山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518118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壮大,运输发展问题也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分析的研究,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一、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解释可持续发展。狭义的可持续发展侧重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济大起大落的波动。

交通运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又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使交通运输的发展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要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交通运输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

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交通运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统一。一个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是支持和促进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从总体国民经济考虑,交通运输不仅要实现其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还要在总体国民经济的框架中,推动总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包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减少贸易障碍并提供更有效的物流环境、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等等。为此,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国家长期战略投资之一。

二、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1、占有土地。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客货运站场、港航码头、机场以及运输服务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道路通常至少占城市面积的1/5,铁路可能占土地的4%~ 5%,目前,建设1 公里铁路约需占地4.4 ~ 6.0 公顷,六车道高速公路每公里占地8.2 公顷。保护土地资源,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应选择土地资源占用少、使用效率高的运输方式和工程项目。

2、消耗能源。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道路建设和维修要消耗大量有限的材料资源,包括金属、木材、砂石等。交通运输消耗了大量能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占国家总消耗的30%左右,我国汽油的80 以上都消耗在运输业上,而道路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

3、耗费资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需要持续的资金保障。防止交通运输项目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使交通运输合理、有序、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4、破坏环境。一是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丰要污染源,90% ~95%铅和碳化合物、60%~ 70%的氮氢化合物来源于城市公路交通,13%的粒子排放和3%的S0,的排放也是运输造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公路机动化交通是造成地区和全球环境影响的尾气排放的主要源头,占总污染量的75%以上,上海和北京在非供暖期间机动车排放C0、HC、N0x 三项分别占排污总量的86%、90%、56%和60%、86.8%、54.7%。二是噪声污染,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噪声使睡眠质量下降,这会引起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调、疲倦和压力。三是水质污染。运输影响地下水,一方面,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流和水质,有时会导致洪水、水土流失、淤泥的增加或地下水的枯竭,从而影响排水系统的形式和地下水的分布;另一方面,运输产生的粒子排放物及其他排放物会污染水源,也会通过排水系统,导致土壤的酸化以及其他形式的土壤污染。此外,交通运输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影响生态平衡。

三、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可承担的交通需求容量不大。所以增加基础设施、提高运输能力仍是目前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首先要大力强化各种运输方式骨架体系,扩大干线通道的运输能力,同时也要扩展线网的覆盖面,增加通达程度,特别是提高农村广大地区的可达性,使运输网络系统能适应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2、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首先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方面,交通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家在生产力布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运输布局规划,运输的布局规划也应与生产力布局规划相协调,尽可能减少重复、迂回等运输,降低运输强度,减少对运输资源的过分占用,从而减少运输对社会外部环境的损害;另一方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要协调发展。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机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把交通运输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3、有效利用资源

首先,要努力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开发新能源技术,保持运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要提高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集装箱运输及其他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再次,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使城市交通系统成为高速度、低污染、低能耗、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

4、采用先进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运输经济效率最高而社会成本最低的运输发展模式,而无论是效率的提高还是社会成本的降低,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运输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新运输方式、新的运输组织管理方法在运输领域成功运用的全过程。加快运输技术创新步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运输的必然选择。绿色运输技术应该包括降低运输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以及减少运输污染物,缓解交通拥挤以及保障交通安全的技术。

5、加快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关键是要规范运输市场,包括解决运输企业政企不分的问题。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服务、监督检查”,而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国家应制定运输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完善有关的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实行强有力的引导;但政府部门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以服从为主的观念,公正地支持和保护企业享有的经济权利,同时明确其应承担的义务。

四、交通运输发展的展望

可持续发展眼是一全新的、全球性的、富有战略意义的发展观念,是人类21 世纪的主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实现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五、结束语

交通运输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在交通运输的后续发展中,要及时对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加强对发展问题的重视,促进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建华.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铁路[J].2013(12):56-59

[2]张国强,王庆云.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交通运输[J].综合运输,2010(1):35-38

[3]孙朝苑,蒲云.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评估方法初探[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25(2):79-81.

论文作者:陈贝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关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论文_陈贝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