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我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集团化组织形式的企业越来越多,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以这类组织形式的职能分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将较高级、较复杂的管理职能设置在集团总部,通过他们的组织、调研来决定企业的战略发展,并由他们来组织集团及所属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可以说在集团化组织形式管理中,总部员工较高的管理水平、较强的管理意识对集团化企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集团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合理的人才配置与流动,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从笔者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看,许多集团化企业总部与下属公司管理人员的比例大约在7%—10%之间,相对而言比例不小。 但如此配比并未带来管理的高效率与高绩效,原因何在?凭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我认为关键原因在于,集团公司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或者说没有发挥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集团,高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应是侧重于在担负的职责范围内,为集团的决策提供可凭借的“外势”(社会发展潮流、外部环境及其蕴含的势头和机遇)和“内势”(企业的基本状态和企业发展的走势),从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或每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绝大多数集团公司管理人员从事的多是一些事务性(包括统计,汇总)、常规性、服务性工作及上下关系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少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工作。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1.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个具有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集团,员工素质必须与集团发展战略吻合。人才的匮乏是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同一个问题,国内现有一些集团人员素质远远达不到集团自身发展需要,存在人员不少,但工作达不到要求的现状。许多集团多年来一直在面向社会吸纳各类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很难实现彻底的人才资本的置换,或者说置换的速度太慢。公司每年都有人员的流动,但流动的人员中并不完全是企业需要置换的。

2.基层工作不到位。集团与下属公司之间管理对接不利,下属公司管理力量薄弱,使得集团管理部门不得不替基层单位做工作,集团总部实行的变革很难在下属企业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

3.员工的潜能急需开发。事实表明在同一公司、同一时期上岗的员工,当初的资历、水平、技能并无太大差别,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员工的发展就会拉开距离,有些人成为企业的优秀分子、中坚力量发挥作用,有些人则庸庸碌碌,形成人才“沉淀”,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解决方法:

1.在集团范围内实现科学的人才流动体系——内外循环,实现人才资本的置换

在单一系统(总部或公司)内,通过对外招聘高素质的人才或对内挖潜培养提高同类人员素质,来实现人才的流动置换。如果按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的高低,依次将员工分成一类人员、二类人员、三类人员……用一类人员置换二类人员,用二类人员置换三类人员……以此类推,直至将最后一类人员淘汰,实现单一系统循环。用集团或大公司的同类人员去置换下属公司或小公司的同类人员,实现大系统的人才流动循环。如下图:

流动体系的建立既可以实现人才资本的置换,又可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以激活人才的“沉淀因子”。

此外,我们还要处理好对外引进及对内培养问题。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对外引进,对内挖潜,集团公司不仅应增设专人负责员工的培训工作,而且应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世界著名企业摩托罗拉在我国天津的生产基地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为500万美元(人均625美元),国内集团公司很难在员工培训上作如此大的投入。

2.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公司经理都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员工的统帅和激发是他们的使命

人事工作并不单纯是人事部门的工作,每个团队或组织的领军人都必须是一个出色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时刻意识到每一个员工的存在,并且不断地思考如何去统帅他们,激发他们,这是每一个领军人的重要使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去激活那些“沉淀因子”,才能使一个团队富有活力和生命力。而我们一些公司经理脑子里装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开拓外部市场,如何融通资金,如何完成当年的利润指标等,很少有人从战略的眼光为企业的明天去培养或带出一批专业人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开发和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军人。

3.有必要让员工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让他们对这份工作有一种认同感,对集团(公司)的发展充满信息,对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抓好“入门”教育。对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要进行“同化”教育,让他们在熟悉本岗位工作之前,要大到对公司发展目标、公司的使命,小到对人的行为规范都有一个认同。

●建立一套通畅的沟通体系。各级主管领导要随时将更高一层领导(或会议)的决策、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下属,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尽量使团队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吸纳每一个因子,形成一种向心力。

●许多集团化公司的体制应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广泛推进职工持股制度。

●尽量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环境,有了公平与公正,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前景就会怀有信心与希望。

标签:;  ;  ;  

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