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灵会议看欧盟_欧盟总统论文

从都灵会议看欧盟_欧盟总统论文

从都灵会议看欧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都灵论文,欧盟论文,会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矛盾都要求欧盟进行改革;联合以自强,除了向前迈进欧盟别无选择。

3月29日清晨,在意大利北部的著名小城都灵市, 欧洲联盟政府间特别首脑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欧盟15国的政府首脑、国家元首和外交部长,以及欧洲委员会主席桑特、欧洲议会议长克劳斯等欧盟机构的头面人物。本届会议主持人意大利总理迪尼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开场白,为都灵会议定下了基调。他说:“这次欧盟政府间特别首脑会议,必将在欧洲一体化建设的辉煌历史上翻开新的一页,会议将制定欧盟在下个世纪的发展战略……”这次都灵特别首脑会议标志着长达15个月、以修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主要内容的欧盟政府间会议的正式开始。

修改《马约》

从去年6月开始, 欧盟就紧锣密鼓地积极筹划这届特别首脑会议。欧盟各国周密筹划、认真准备,表现出高度的重视,甚至将这次会议视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特别是会议召开前夕,德、法、英等国的首脑或外长纷纷发表谈话、接受采访,试图先声夺人,以本国的声音影响大会的舆论导向。都灵会议的确值得重视,它着重讨论欧盟“深化、扩大、效率、区别对待”这个重大问题。

冷战结束后的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小镇签署了《马约》,为欧共体的一体化发展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宏伟蓝图。但今天看来,该条约具有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共同外交和防务问题上含糊其辞。面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欧盟需要进一步在外交、防务、安全等政策上统一立场,这样,修改《马约》就变得十分迫切。

《马约》是在苏联解体、西方世界欢呼雀跃的情况下制定的,条约因此带有理想主义和急于求成的成分,鉴于欧盟单一货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过分强调步伐一致而引起的内部争吵,各国不得不再次坐下来,重新讨论,力图使欧盟变得更有弹性、更具包容性,允许各国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速度在欧盟一体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此外,欧盟扩大在即,预计下个世纪初,欧盟将从目前的15个成员国扩大到25—30个成员国。面对这种情况,欧盟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调整欧盟机构,为东扩作好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29日上午的首脑会谈中,大会确定了修改《马约》的主要内容。一、欧盟建设和公民权利。会议将修改《马约》中有关社会、司法和对外事务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使欧盟更加贴近公民。同时,还将协调严重的失业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二、欧盟的体制改革问题。鉴于欧盟机构重叠,缺乏效率,会议决定精简机构,减少欧洲委员会的成员,同时在决策方面改变以往必须一致行动的原则,采用多数表决法代替一致表决法,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吸收中东欧的新成员国铺平道路。三、建立欧盟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为此将设立一个常设的对外政策秘书处,使欧盟尽量能用一个声音对外讲话。在下午的会谈后,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主席国决议》,一致同意对《马约》进行修改,并正式确定由欧盟外长理事会根据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进行具体落实,会议随之闭幕。根据规定,欧盟外长们将立即举行持续一年的政府间会议,负责落实首脑会议所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

处在历史性时刻

欧盟目前正处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十字路口。首先,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盟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多数国家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货币联盟,要求成员国具有联合一致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希望欧洲能用一个强有力的声音说话。法国外长朱佩说,“我们都愿意在单一货币和防务问题上走得更快、更远”。意大利外长阿涅利甚至乐观地认为,“外交和防务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我认为迟早会建立一支共同的军队”。

但是,欧盟有两个尖锐的矛盾。一是一体化日益加深与成员国维护本国主权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随着一体化合作的深入发展,欧盟势必要向“欧洲联邦”或“欧洲邦联”的目标迈进,但是,随着一体化合作向纵深发展,往往意味着一些限制成员国加强主权的措施要出台,像货币联盟、消费税、增值税、设立欧洲中央银行这些关键性措施,可以说是对传统国家主权观念的一种挑战,成员国不得不进行痛苦的抉择。由于一体化日益深入与成员国维护主权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欧洲建设的大厦上空一会儿阳光灿烂,人们满怀希望地期待着一个统一欧洲的出现,一会儿又阴云密布,悲观论调甚嚣尘上。

二是欧盟内部德、法、英这“三套马车”之间不协调,在欧盟发展方向上的分歧是欧盟迈向一体化进程中的最大隐患。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大合唱常常由于德国嗓音的过分激跃、法国调门的忽高忽低、英国唱法的阴阳怪气,以及其他小国跟不上节拍而显得颇为不和谐。特别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怀疑派”对一切旨在促使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积极步骤都持消极态度。在都灵会议前,英国坚决反对建立一个大统一的欧洲联邦,反对增加欧洲议会的权力,反对欧盟用多数票制来提高欧盟的办事效率。德法两国虽然是欧洲统一的积极倡导者,但两国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却貌合神离。特别是由于德国的统一以及前奥匈帝国的组成部分捷、匈等国将要加入欧盟,面对欧洲心脏这股日耳曼势力的崛起,一度与德国十分友好的法国显得忧心忡忡,并转向英国,试图借助英国来牵制德国。同时,希拉克总统一改密特朗主张的更加一体化的方案,开始执行民族主义色彩很浓的戴高乐主义,这不能不对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苏联解体,经互会解散后,原中东欧社会主义地欧盟翘首以盼,争先恐后地想投入欧盟的怀抱。欧盟先后与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届时,欧盟将发展壮大到25—30个成员国。这当然是欧盟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欧盟对此喜不自禁,跃跃欲试,现在就张罗着为东扩作准备。但是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稳以及俄罗斯对欧盟东扩的怀疑态度,使欧盟在雄心勃勃向东扩展之时又显得忧心忡忡。都灵会议之所以采取主动行动革新欧盟机构,就是为了防止未来在东扩问题上引起不必要的震荡。欧盟要向中东欧国家扩展,必须考虑到如何处理同俄罗斯的关系。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一篇题为《为了确立一种欧洲社会模式》的文章中就强调说,“根据所有欧洲国家最终和解的前景,欧洲必须同俄罗斯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欧洲联盟和大西洋联盟的扩大”。

如何处理好欧盟进一步一体化与传统盟友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欧盟面临的挑战之一。欧盟既想要摆脱美国又离不开美国。都灵会议强调欧盟要拥有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就是为了克服欧盟散漫无力、在外交和防务问题上过分依赖美国的局面。都灵会议前,德国《商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欧洲必须克服在政治和军事上各自为政的局面,“只有通过华盛顿才能实现波斯尼亚、爱琴海和北爱尔兰的和平,这对欧洲来说,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希拉克讲得更透彻,他说:“我的想法是,在将成为一个多极世界的21世纪的世界上,面对美国,欧洲联盟应该成为活跃和强大的一极。”

大势所趋

虽然欧盟内部和外部存在着种种矛盾,但是,应该看到,这次都灵特别首脑会议的主旋律是倡导欧洲联合,号召加强团结,力主向东扩展。会议要求革新欧盟、提高效率、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使欧盟具有一个面孔和一个声音。这一切都说明,欧洲联合的大趋势将会继续下去,欧盟无疑会向进一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欧盟在发展进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发生一些曲折。因此,此次都灵会议提出以“深化和扩大”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效率和区别对待”克服困难、缓解矛盾,以便“建立一个欧洲各国人民的比以往更加紧密的联盟”。

标签:;  ;  

从都灵会议看欧盟_欧盟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