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语文有效教学中的指导意义论文_陈勇奇

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语文有效教学中的指导意义论文_陈勇奇

陈勇奇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是其思想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三大部分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极为深远。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相融。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学以致用;参与学习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的教学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并循着规律缔造着教育的本真。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普通话和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其思维,扩大其视野,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并吸收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以适应现代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创造型人才。

一、有效教学的源泉是关注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的活水。(于漪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语文教师应以生活为基础,扎根于生活的土壤。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引领学生步入生活的殿堂,用自己高尚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变成一本活的教科书,让学生透过我们的眼睛,探索世界万物的奥妙;通过我们栩栩如生的讲述,感悟世间万物的真情。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启发、灵性。

在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生活。学生只要联系生活,就有东西可写。学校和班级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每堂课上发生的事,都是写作的好材料,都值得写,并且永远写不完。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提倡和鼓励他们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写作。教师要告诉学生,生活中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样才真实,才有生活气息,才是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可以是每天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每天上课的情形,身边的同学、教师、朋友或家庭成员,也可以是学校校园的布局和面貌、每天读书的内容等等。

每堂课开始是5分钟口头作文。题目由笔者出,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是大家关心的国内外、学校、班级的热点问题,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科学、技术、体育等等。或者读一篇短文,对其结构、内容进行分析评论。

二、有效教学的重要内涵是学以致用

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文本文质兼美,但对于学生而言,教材中有些内容毕竟还是或多或少地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用有限的知识、生活储备理解文本内容中那些深奥的道理。所以,语文生活化就要求教师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放开手脚,大胆地将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及现象搬进课堂。例如,笔者布置学生利用晨会时间模仿“新闻联播”,让学生将他们看到的时事新闻、好人好事、社会现象等内容通过其描述给大家听,一天一则,并让其他学生听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聊聊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从小学会关注生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小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情感,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例如,笔者所带班级每周还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笔者为学生指导阅读的方法。对于学生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笔者让其查阅工具书并记在阅读笔记上。笔者还为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阅读前对作品先有大体的了解。这样做,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文的素养,丰富学生的阅历。

在每读完一部作品后,笔者会让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写文学评论,并且在读书交流会上交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地读书,有成效地读书。学生读了书,就有感触,就有话要说。组织读书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思维碰撞,不仅在思想上、思维上对学生有益处,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丰富课外活动,促进语文的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对儿童创造性的培养的来源和土壤首先是生活,抓住了这一个切入点,我们的日常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语文教学带入生活中,就如一缕春风,吹起了学生心中的那片绿地,学生在这片绿野上自己耕耘、劳作、收获,体验成功,体验收获,体会快乐。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就是人的生活世界。“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语文素养产生于生活,并且发展、成长于生活。语文浓缩着民族的历史,凝聚着民族的心理结构,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人生活的四周,塑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让我们明白:学生坐在教室里,是上课;走出教室,融入自然,也是上课;走向社会,走进社区,体察民意,也是上课。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关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私塾的厌恶,笔者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童年的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他们大都出生在农村,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是田野、小河,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他们与大自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现在却不能撒欢在其间了。“为什么?”“我们上学了……”“再和鲁迅小时侯的教育比一比”,学生一下子也就明白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实践需求,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听从安排的教室里。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公,引领学生不仅要重视知识上的求同,还要用自己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到的独到体验指导语文学习,并由此获得语文学习质上的提升。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们将越来越成为顾问,成为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成为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的人,他们需集中精力从事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这些理论也提醒着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方 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于 漪.于漪教育视点丛书:开启门扉的智慧[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陈勇奇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  ;  ;  ;  ;  ;  ;  ;  

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语文有效教学中的指导意义论文_陈勇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