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动摇了国际金融体系_金融论文

欧元动摇了国际金融体系_金融论文

欧元震动国际金融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元论文,金融体系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内惟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也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不同程度的波动与调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最重要事件。

在当前国际金融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就是欧元。随着欧洲货币联盟建设的逐步推进,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似乎已不可逆转。未来的欧元究竟会对国际金融体系形成哪些影响呢?

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

近年来,随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内绝对主导地位的逐步衰落,新的国际环境下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应该如何构建,哪种货币将成为主导性的货币,一直备受国际金融界的关注。前两年,在日元大幅升值、德国马克坚挺以及美元大幅贬值的形势下,不少人认为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将由美元独霸天下的“一币时代”转化为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并驾齐驱的“三币时代”。不过,如果任由国际市场的竞争来决定最终格局的话,德国马克和日元事实上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取得与美元抗衡的实力。欧元的出现,将促使国际储备货币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欧元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唯一具有能与美元抗衡实力的货币。

欧元能够具备与美元抗衡的地位,实质上取决于支持欧元的经济体的实力。从欧元所赖以支持的经济体的相对规模及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等角度看,欧元与美元相比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根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目前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达到40%~60%,远远超过欧洲所有货币的总和。但是,美国经济本身在全球货物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却远不及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据统计,目前欧洲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4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31%;美国为7.2万亿美元,占27%。在世界贸易总额中(不包括欧洲内部贸易),欧洲为1.9万亿美元,占20%;美国为1.7万亿美元,占18%。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已经十分不相称,这更多地反映出国际金融界的一种历史惯性,只能说是二战以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延伸。因而,美元的地位在未来必然会受到来自欧元、日元等强经济体的货币的挑战。根据目前的情况预计,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将主要由美元、欧元支撑,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货币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伴随国际金融的波动与调整

欧元的出现,将是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探索过程。国际金融市场对欧元每一步进展的判断和认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金融市场的调整。

将会给国际资本提供投机的机会。在没有先例可援的情况下,如何有步骤地将原有货币转换为欧元,如何正确确定符合市场的欧元汇率(包括各个成员国货币对欧元的汇率以及欧元对欧盟外其他货币的汇率),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在欧元于1999年启用以后,实行单一货币的成员国内部必然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即欧元和本国货币),当双轨货币运行时,必然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如果双轨货币并行的时间较长,必然会遭受蠢蠢欲动的投机资本的冲击,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在这一期间的任何政策失误和政策漏洞都会给国际投机资本提供潜在的投机机会,在国际游资充斥市场的今天,这一冲击的力度不可低估。199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2月以来泰国金融市场在国际资本冲击之下产生的波动就是明显的例证。这主要是由于转换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同时未来两年之内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仍然会存在差异,因而国际投机资本可能会对欧盟内的某一弱币发起冲击。

将会促成国际范围内的资产重组行为。可以预计,各国中央银行出于现实的需要,必然会持有一定的欧元金融资产作为储备资产的一部分;其次,国际金融市场必然会引入以欧元计价的金融工具,国际贸易中也会更多地运用欧元作为结算货币,有关欧元的金融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据估计,从中期来看,国际金融资产的40%~50%将由美元计价,30%~40%将由欧元计价,其余为日元以及其他货币。这一比例意味着将约有5000亿~10000亿美元的资产以欧元金融工具的形式存放。根据欧盟文件的规定,各国中央银行将向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上缴其20%的黄金与外汇储备(其中一半为黄金储备,外汇储备部分约为350亿~400亿美元),其余的外汇储备中有1000亿美元留作各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另有23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需作处理,一部分用以抵补各国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另一部分则需调换为其他资产。同时,目前非欧盟工业国的外汇储备约合12000亿美元,其中美元约6000亿,若这些国家将5%的美元转换为欧元,就会有300亿美元进入市场调换,这在短期内无疑会促成市场的波动。

这一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到底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主要取决于全球范围内包括各国中央银行、各种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投资群体进行资产重组的快慢。不过,根据国际金融界一般的看法,近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这种货币调整的幅度还不会太大,这主要是由于美元的国际地位部分地取决于美国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无论从规模、深度还是流动性来说,均居于世界首位;美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规模几乎是欧洲各国市场规模的两倍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资本市场的优势地位仍然会得到保持,而投资者以美元为主导的投资惯性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将促使欧洲现有国际金融中心格局的调整。欧元的出现将促使欧洲的银行业中心从伦敦向法兰克福转移。随着欧洲货币局在法兰克福的建立和其逐步履行中央银行角色,以及英国对货币单一化的态度含糊不清,伦敦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新兴的法兰克福的挑战。

将促使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调整。从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的长期利率将趋于下调,兼之汇率风险的消失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欧元的出现将显著刺激国际投资的增长。同时,欧盟将按照预定计划向中东欧扩张,这些发展中的中东欧地区将获得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的投资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流入,并加大其他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难度。

以更低的成本运作

从金融制度变革的大方向看,合理的金融制度总是朝着更低的运作成本的方向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欧元的出现对于降低国际金融体系的交易成本显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欧元将会加剧国际金融体系的竞争压力,促使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为有效地配置,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调整。对欧盟来说,货币统一以后,各个成员国之间无需进行货币兑换,每年能够节省下来的汇率风险保值和兑换费用估计达到280亿美元,为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0.4%;许多原来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约占60%)变为以欧元计价的区内贸易,未来中央银行就无需保存高达43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可能将其用于各项能够刺激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投资。从银行体系运作的角度看,欧元的出现将使商业银行不能再简单地依赖货币兑换来赚取可观的利润,这就会迫使银行进一步发掘新的市场,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向固定汇率制回归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一直是国际金融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纵观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自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固定汇率制在70年代初崩溃以来,欧元的出现,可以说是全球货币体系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了。反观国际货币体系内的汇率安排,在当今浮动汇率制盛行的时代,区域性货币组织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以欧洲货币体系最为成功,同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加勒比货币区、中美洲货币同盟、卢布集团等,它们都是以固定的但是可调节的汇率制度为基础。欧洲的货币统一,从本质上说是重新回到了固定汇率制,可以说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反动。如果欧元的出现能够顺利实现,必然会对其他货币联盟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从而有可能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在分散化趋势下对固定汇率制的回归。

应该说,欧洲国家选择货币的单一化,选择这种实质上的固定汇率制,是有其内在的经济原因的。目前,欧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60%是在区内完成的,统一货币以后,欧洲各国就不能通过自行决定的货币和汇率政策来片面刺激出口,避免了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之间以邻为壑、大打“汇率战”的可能。同时,由于各个成员国共同使用欧元,极大地增强了其对欧元汇率稳定的控制能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免除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而在1992年9月,由于投机资本的冲击,英镑被迫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稳定机制。货币的统一和货币稳定性的增强,使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所有经济主体的汇率风险大大降低,在统一货币区内部可以说已经无需承担什么汇率风险了。显然,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这些优点都使固定汇率制度更为引人注目。

标签:;  ;  ;  ;  ;  ;  ;  ;  

欧元动摇了国际金融体系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