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可独立存在,也可与肝外胆管结石共同存在,患者的年龄大多偏低,很多患者在孩童时期有过黄疸、腹部疼痛、发热等病史,这是一个显著的临床特征。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功能受损,但胆囊功能可不受影响。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典型症状为黄疸、发热和腹痛,往往会伴随较多的并发症,包括胆道出血、肝脓肿等。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触痛,严重情况下休克。4.治疗原则和手段不同胆结石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或者取出结石,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药物、手术取石、体外碎石等。相比而言,口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基本已经被淘汰,仅保留了几种效果较好的药物用于较小胆结石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也分为很多种,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腹后将胆囊取出切开,清除全部结石后缝合,但是手术后造成的疤痕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后出现了腹腔镜技术,能够在微创的情况下完成保胆取石术,风险小,创伤小,术后几乎不会留下疤痕,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此外,还可通过胆囊切除术来彻底解决胆结石问题,终身不复发,如今腹腔镜技术已经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较好。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取出结石,将病灶完全清除,疏通狭窄,建立起通畅的引流。不同情况下,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如结石全部聚于某一处,可进行部分肝脏的切除,即可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但是如果结石分布在多处,尤其是位于一些狭窄处,则需要将狭窄打开,建立通道,使胆汁能够流入肠道中。肝内胆管结石的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胆囊切除,溶石治疗等。针对结石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情况,可采用溶石治疗。目前溶石治疗的主要药物为鹅去氧胆酸,但是这种药物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可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宜服用。总之,胆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在结石出现位置、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症状又存在一些相近之处,因此患者自身是很难辨别的。在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发热等胆结石的典型症状后,建议及时就医,接受影像学检查,了解病情和病别,再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争取在结石体积较小,数量较少时将其完全清除,预防严重并发症。
论文作者:胡家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结石论文; 胆结石论文; 胆管论文; 胆汁论文; 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