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影响探讨论文_杨三红

《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影响探讨论文_杨三红

衡山县中医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300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周易》所涉及的整体观、运动(变易)观、阴阳平衡观,生动具体的展现出《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辨证论治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应影响,特别是在方法和原则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深入影响。

关键词:《周易》;哲学观;中医辨证论治;影响

1引言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典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哲学典籍中特别有代表性的著作,里边含有丰富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理论层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祖国的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和理论的深入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都有着医易同源这个说法,在中医中所从始至终贯彻落实的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相关的理论都十分切实有效的对于临床实践有着深刻性的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本文中所主要论述的内容是从整体观、运动(变易)观、阴阳平衡观等一系列相关的哲学思想角度来深入细致的探讨《周易》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影响。首先,天地人有机统一的整体观思想,切实有效的反映出整体性的功能反应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失调的问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更着重强调的是三因治宜,所开具的具体的药方也主要渗透着天地人相互统一的整体性思想。

2.整体观

在《周易》中所涉及的整体观思想,主要指的是天地人的有机统一和三才结合思想,这样的思想体现在爻象中,更是十分显著和突出。在周易里面提到,一卦分六爻,在把六爻根据它们的顺序和位置展开相对应的两两并列的时候,这样就构建起了一个天地人三个方面的层级,这就构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三才统一思想,在这里面把人当作是自然界开放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通过一系列相应的联系,变化和制约等角度,对人进行重新的审视,而这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证主要侧重的是对于功能失调的诊治,也是对于人的机体整体性反应状态的深入认识和整体把握。在对于人的肝肺等相应的器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辨证定位的过程中,要切实有效的考虑到各个脏器和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关系和影响,并且深入认识和脏器病变成因相关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包括人的体型,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关系和影响,在发病时间和临床治疗的特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辩证的定位,例如,肝脏在春季是特别旺的,春天生病一般是在肝部,风入肝内,属于一种春季性的发病,而对其进行定位,就是要在肝脏部位。周易“三极六爻”整体观概念也被《伤寒论》继承和发扬,进一步演化成为六经辨证中的“三部六病”。而这样的整体观思想,具体的反映的临床的诊断治疗过程中,也包括了深层次上的因时、因人、因地原则,也就是通常所称之为的“三因制宜”治疗原则,这生动具体的集中呈现在药方的开具过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运动(变易)观

在《周易》中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哲学观点就是,自然界的最普遍规律就是运动。在《易传·系辞上》内容中对这样的自然规律,就有十分生动具体的论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而在中医领域,对病症的认识也十分深刻而广泛地体现出运动思维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在内容中所提到的“气”变易、疾病诊治的变易、论治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中医学有针对性的结合疾病的变化规律和演变形式,总而概之,构建起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一系列相关的辩证法体系,其中最为突出而典型的就是在六经的辩论中,例如,张仲景就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运用了《周易》一卦六爻所传达出的核心思想,有针对性的把外感热病具体的分为三阳三阴这样的六个阶段,而在六经证进行详细而生动体现的就是这六种“象”,而对于病相的演进和变化规律而言,就是对于这“六爻之动”在某种程度上的仿真模拟。换句话说就是把伤寒病当作是其中的一个卦象,而六经传变主要指的也就是六爻之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正邪斗争而导致的一系列阴阳升调和相应的变化。

4阴阳平衡观

在中医理论,对易经中所提倡的阴阳协调和平衡的理论,有着十分明显的继承和发扬。并且这个理论对于后世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都有着本质上的提升作用,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人体阴阳平衡体系。而《周易》内容中所倡导的阴阳平衡理论,对于中医的疾病诊治和临床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决定性意义。例如,在证的诊断过程中,就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提到的“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在八纲辨证学说中,其中最重要的总纲就是阴阳理论,例如,在益卦震下兑上,《彖传》有十分明显的提到:“益,损上益下。”而这样的内容和中医学中所提到的“损有余补不足”这样的治疗原则是高度符合的。与此同时,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损和益是相对而言的,他们之间可以形成互相转化的关系,例如在《易·序卦》针对这一点,就十分明确的提到:“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而损和益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有效的从根本上对于刚柔进行协调,把阴阳真正意义上进行平衡。例如,它内容里面提到“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其中最主要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称物平施”。在《周易》中还提到了“潜龙勿用”,这里面所指的含义主要是体现为,阳气刚刚才在地底下发生,目前这样的情况,还不适宜对外进行活动。这样的思想对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切忌使用攻伐太过的药物,这样的话,可以从根本上有效保护和维持人体内的阳气和正气。而这样的理论和原则在服药连续性和剂量的使用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也是高度符合的。

5结语

综上所述,从本文的论述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辨证论治有着十分深远而全面的深刻影响,而对于证和辨证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也是当前的中医药学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核心课题,在利用当代实证、数学等等一系列现代研究方法之外,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智慧也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深入探究,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医易相通”,在最大程度上力争从哲学的源头深刻把握中医辨证的特点和策略,以及相应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袁浩.《周易》易理文化与中医医理相关性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24):55-56.

[2]程雅君.“易含三义”与中医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60(1):105-110.

[3]刘保延,张志斌.古代辨证方法的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0(5):5-11.

论文作者:杨三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影响探讨论文_杨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