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对患者疗效及各项指标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卫,梅丽颖

(长春市208医院神经内二科 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对患者疗效及各项指标的应用研究。方法 将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诊治时间均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随机分为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两组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路径(对照组)并比较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前后的Barthel评分、住院时间相比,入院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出院前Barthel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的出院前Barthel评分均高于入院前Barthel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分数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可提高恢复效果,减少治疗痛苦,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疗效;各项指标;应用;研究

脑出血一直是近些年来中老年人的好发病,且该病多发病急骤、病情严重,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1]。而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故此,本次实验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对患者疗效及各项指标的应用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间我院100例脑出血患者,均满足所有患者经CT或MRI确诊,同意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签署同意书。将100例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组50例,即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6.33±5.12)岁,男:女为27:23,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内囊出血20例、丘脑出血15例、脑干出血8例、其他部位出血7例;观察组: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6.02±5.03)岁,男:女为28:22,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内囊出血19例、丘脑出血15例、脑干出血9例、其他部位出血7例。两组行不同护理措施的脑出血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方面),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两组均统一接受一致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为(1)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组建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1名、护士长1名、主管医生1名、责任护士2名(2)小组成员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具有时间顺序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严格执行(3)护理措施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入院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4)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并定时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措施,并发现、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并不断补充护理措施不完善的地方(5)做到护理工作完全落实到患者,定期查房,发现不足并想到解决措施(6)在患者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认真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路径。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前后的Barthel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法,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值低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前后的Barthel评分、住院天数比较

如表1可知,两组患者的住院前后的Barthel评分、住院时间相比,入院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出院前Barthel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的出院前Barthel评分均高于入院前Barthel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平均为(98.36±2.03)分,对照组为(81.32±2.36)分,T值为38.70,P值为0.00,因此,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分数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急发病、严重病,极易威胁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于急慢性脑出血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但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十分关键,对于中老年人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2]。临床护理路径是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3],其主要主题是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在入院前至出院前的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通过组建护理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人性化的同时达到护理要求,帮助患者尽早康复[4]。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之前护理工作的不足,完善护理措施,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护理模式[5]。在本次试验中,选择我院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另选择我院50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可观察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更高效、更高品质,主要措施包括入院前的组建团队、针对病情建立护理措施,通过更多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要求,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6]。此外,在治疗前后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措施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提高自主能动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自愈率[7]。另外,在本次试验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脑出血患者的入院前后Barthel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相比出院前的Barthel评分更高、住院天数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26(13):59-61.

[2]黄惠平,吕颖斌.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临床医学,2015,9(7):90-90.

[3]王海霞,黄嫒.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2):162-163.

[4]赵艳艳.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7):147-149.

[5]吴海燕.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141-143.

[6]袁慧丽.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5):134-135.

[7]朱姣姣,陶锡珉,陈小金.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哈尔滨医药,2016,36(1):60-62.

论文作者:李卫,梅丽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对患者疗效及各项指标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卫,梅丽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