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炎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4月。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换药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换药;应用效果

深静脉导管为血液透析患者比较重要的一种生命通道,常规的血液透析需要患者在每次输液的过程中均需要进行穿刺,这不仅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上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所以可通过深静脉留置导管方法来降低穿刺法的次数,减少对患者血管上的伤害[1-2]。但该种方法需要在透析完全结束后加强护理上的管理,但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后期的护理重视程度存在不足。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4月。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为25例,年龄均在30至72岁间,平均年龄是(51.8±10.9)岁,病程均在3到10年间,平均病程是(5.2±1.1)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均在31-73岁间,平均年龄是(50.8±10.7)岁,病程均在4至9年间,平均病程是(5.5±1.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换药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无菌操作:确保在无菌的环境中,每次在更换贴膜及包扎导管等的操作之前要彻底的洗手。操作时应配戴口罩及帽子,患者也应该戴上口罩同时控制好人员进出;②在穿刺的地方,皮肤消毒处留置的导管一般出现的感染主要是导管出口的感染、隧道的感染以及血液的扩散性的感染等。因为透析的过程中会和空气、物品、药品等接触,导管暴露的时间越长,其感染几率也就越大,所以要严格的控制好穿刺处的创面的感染因素。用碘消毒隧道的出口和皮肤的穿刺点以确保消毒导管到皮肤直径大于8cm。消毒应用碘伏,碘伏可起到持续灭菌的作用,以防止细菌经过皮下而入血[3];③在换药时应嘱咐患者的头部偏向另外一侧,不要和护士过多的交谈,以防止口鼻的细菌进入到换药区。在撕掉敷贴后,应严密的观察患者的创口和周围的情况,观察导管是否移位,穿刺针眼处及管口的皮肤是否出现渗血、红肿和脓性的分泌物等的感染现象;④导管在充分的暴露后,用碘伏消毒导管的连接口应至少保持两分钟。注意揉搓管口,充分消毒。在打开肝素帽后,用20ml注射器将导管内肝素液抽出,再用5至10ml生理盐水来冲洗导管,确定其完全的通畅后在行血液透析。在打开肝素帽之后要立即将注射器接上,避免导管的接口长时间的暴露于空气当中,待透析后用10ml生理盐水将导管冲洗干净,等管腔内不存在残余的血液之后,再取肝素盐水进行封管。管口再充分消毒之后,及时更换好肝素帽,然后闭合导管;⑤敷料:每周一般更换3次敷料,并妥善固定好;⑥必要时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脱管、静脉炎和静脉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8.00%,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2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在静脉留置管治疗中经常出现不良事件以及血液流通不畅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对其护理干预,通过科学化的护理干预流程,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5]。

深静脉留置导管能够降低穿刺的次数,减少对患者血管上的伤害。留置导管要严格的按照相应护理流程消毒处理,使用无菌模式,重视且预防患者感染,这样能够整体改进护理质量,借助规范护理流程,以降低血液透析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加强患者透析中的各项干预,一旦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出现相应的护理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问题分析,以找到患者不适反应,进行必要且及时护理。比如观察是否是透析中出现的问题,此时应及时的拔除导管等等;一旦发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应该及时的找出感染细菌的种类,同时找到适宜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患者整体护理质量[7]。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8.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20.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使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美,张建华.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7):147-148.

[2]唐春艳.血液透析行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及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101.

[3]杜艳晶.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管理中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164.

[4]曹青,吴舒静.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9):29+35.

[5]周晓晓,曹俊萍.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156+163.

[6]李姣.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4):179-181.

[7]唐欢.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0):202+204.

论文作者:王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