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疗体会论文_田芹棉,高景琨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疗体会论文_田芹棉,高景琨

田芹棉 高景琨

(定州市中医医院 儿科 07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基层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发病原因及诊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新生儿黄疸实行产科儿科家属共同关注及早期干预是必要的。结论:取得家属配合,密切监测黄疸进展,积极针对病因处理早期病理性黄疸对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必要性。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病因治疗;共同关注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38-01

黄疸是指因血清胆红素含量增高引起的皮肤粘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黄染的现象。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在儿科多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或遗留后遗症。基层住院患儿家属多对新生儿黄疸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孩子皮肤发黄都是正常的,对黄疸患儿单予多喂白糖水治疗,对光疗有抵触情绪,所以积极沟通是必要的。现经密切监测干预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降为最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共为2560例新生儿监测黄疸,其中698例患儿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年龄为从出生到生后35天,男378例,女320例。有413例收入院蓝光治疗,85例经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日光照射后好转,200例未经治疗,3例转院治疗患儿随访1例经光疗治疗,2例经换血治疗好转,无一例核黄疸。

1.2方法与结果:我们与产科家属共同合作。对我院产科顺产剖宫产的所有孩子进行常规监测经皮胆红素,做到每个孩子住院期间最少监测2次胆红素水平,分别为生后三天和出院以前。其中对于母亲血型为O型的患儿生后常规检查血型,如果为A或是B型,进行每日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顺产出生患儿出院告知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日光下皮肤黄疸情况,一旦发现孩子腹部以下出现黄疸及时就诊。对698例患儿黄疸原因进行分析:1母乳性黄疸308例,一部分患儿因为喂养不足,生后呕吐,肠道对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多见于生后2-3天患儿,此类患儿我们予经皮胆红素小于12-15mg/dl的加强喂养,适当日光照射大部分可以好转,若有加重大于15mg/dl给予蓝光治疗。对于生后10天就诊的一般情况好纯母乳 喂养儿,胆红素水平在17mg/dl以内给予停母乳喂养3天,胆红素下降的患儿不予处理,每周复查一次。对于17以上予光疗。2各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破坏增加92例:以头颅血肿,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母亲婴儿,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为主,此类患儿黄疸多于生后3天出现,进展较生理性黄疸重,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13mg/dl即给予光疗。3早产:我们收治的以近足月早产儿较多共120例,对于这些近足月的早产儿我们仍予积极治疗,对于经皮肤胆红素大于10mg/dl即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或是光疗,并予每日监测黄疸水平。4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18例:对母亲血型O型于生后即常规查血型,对于黄疸指数大于6mg/dl常规查溶血三项。有异常早期应用静丙阻断溶血,白蛋白预防核黄疸,加强蓝光治疗,根据患儿适应情况可以持续光疗或是光疗6小时停光疗2小时间断光疗。均获得满意效果。所有住院患儿发现溶血因素的无一例发生核黄疸。其中2例生后3天胆红素20mg/dl,生后1天血红蛋白105g/l,转院治疗亦未经换血治疗,均好转治疗。5感染及其他因素共60 例,细菌感染:多见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脓疱病,新生儿脓肿。临床表现为感染症状,黄疸以混合型高胆红素血症为主,此类以积极控制感染灶,保肝对症治疗,一般黄疸在感染控制为主即很快消退。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此类患儿黄疸消退慢,主要是保肝治疗,对于胆汁淤积性黄疸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外科治疗。其他如因为抗生素及止血药物应用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予对症光疗。

2 讨论

新生儿黄 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至脑损伤。(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胆红素脑病是一个非常容易控制的疾病。它可以预防但不能治愈。所以早期干预治疗是防止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要点。而早期干预关键在于对出生的和出院后的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的密切监测。基层农村家庭成员对新生儿黄疸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和缺乏经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201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在推荐光疗标准同时出,对于出生后和出院后监测胆红素的必要性。提出了进行诊断和治疗时一定要个体化。有高危因素的,比如溶血、早产、窒息、酸中毒、感染、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者一定积极干预,不具备高危因素的密切监测,不具备监测条件的可以放宽干预指征。

本研究显示,母乳性黄疸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 44.1 %,既往认为母乳性疸无需治疗,进来国外资料显示母乳性黄疸并非绝对安全,在胆红素为256.5—427.5 vmol/l 的母乳性黄疸患儿中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1/3显示异常,当胆红素降至正常时此改变很快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应该积极干预治疗。针对母乳性黄疸胆红素大于17 mg/dl 采用光疗加继续母乳喂养,既得到家属认可又使患儿黄疸能加以控制。对小于17 mg/dl 无高危因素的向家属解释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予密切观察监测。对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尤为重要的,所以与产科密切合作,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溶血可能的患儿。对于其他类型黄疸遵循病因加对症治疗是必要的。针对近几年胆红素脑病高发于近足月早产儿和48小时早出院人群,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随访,让每一个出院患儿家属知道在家观察黄疸的方法,对于再次随母亲就医或是进行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的孩子告知产科护士注意孩子黄疸情况。

事实证明,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取得家属合作及产科的配合,通过多方共同关注,进行出院前的风险评估和制定出院后的监测管理,制定随访频率和时间,增加家属观察性依从性,对控制胆红素脑病是充分有效的,起到了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邱小灿.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4:267.279

论文作者:田芹棉,高景琨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疗体会论文_田芹棉,高景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