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瑶琳山居温泉度假酒店设计探析论文_王俊豪

桐庐瑶琳山居温泉度假酒店设计探析论文_王俊豪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新区浦建路1149号

摘要:以桐庐瑶琳山居(国际)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为例,结合项目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对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总体设计,立面设计等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为将来类似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度假酒店设计,自然建筑,旅游业,地域性

[Summary]Taking the design of Tonglu Yaolin Mountain Residence(International)Hot Spring Resort Hotel as an example,combining with the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of the project,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 design idea.overall design and elevation design of the project,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imilar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Keyword]Resort Hotel Design,Natural Architecture,Tourism,Regionality

引言: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同时二胎政策的放开,亲子假期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在旅游大潮的影响下,风景区酒店和民宿的开发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传统旅游业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旅游业的经验和精神需要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度假酒店的设计中要着重考虑地域文化因素和亲子特点体验因素。下面结合桐庐瑶琳山居(国际)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来分析度假酒店的设计要点。

1.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瑶琳森林公园内,平均海拔530米。基地总用地面积为22061㎡,因当地温泉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为合理开发这一优势,在基地内将建成一个旅游休闲度假区。本项目定位为建设一座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亲子旅游精品度假酒店。

本建筑群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酒店1区(度假酒店主楼)建筑面积9378.76㎡,建筑高度17米,位于基地东侧,同时1区按其建筑形态分为A、B两栋楼,并通过连廊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部分为酒店2区(产权式酒店)建筑面积7523.9㎡,建筑高度17米。,位于基地西南方向,第三部分为酒店3区(单体度假屋)总共17栋,建筑面积8403.91㎡,位于基地北侧。

2.现状分析:

本项目基地属于山地地形,位于桐庐瑶琳森林公园内,公园内树木种类繁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整个山势坡度北面高东南面低,高差有20多米。

基地的南侧为一个天然的峡谷,故南向的视野十分开阔,并且日照条件充足,待酒店完工后,将成为很好的商业卖点。基地中部森林公园主道路穿行其中,将基地与外部联系起来基地内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3.设计理念:

据基地地貌特点,总体规划的设计重点是建筑的布局和旅游路线的引导和组织,以及观光人流的路线设计。让建筑融于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首先,本设计方案根据基地的山地特点,整个建筑群是遵循自然法则依山而建,背面群山围合,南面向阳开敞。建筑的形态布局是根据山势走向进行设计,最大程度上与周边环境融合,同时建筑单体都是根据山势设定启始层平面标高,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

其次,在酒店的交通流线设计上,为了不破坏整个度假村的自然气氛,机动车只到达酒店大堂区,游客进入酒店大堂chick in,然后通过酒店水平及垂直交通到达各个客房,或通过酒店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坐电瓶车到达各个单体度假屋。

4.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群坐落在峡谷之上,酒店的房间基本上都有很好的景观视线来看峡谷,最大程度上争取景观视线。设计大的景观露台并且露台随着层数的增加露台面积缩小,形成自然的退台的效果,17栋单体度假屋依山而建,通过道路将整个度假区分为三个组团,然后组团和组团之间通过小路,台阶,平台等相互连接。而且通过地形的高低形成与其他建筑层叠关系,形成了很好的整体视觉感,同时也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技术上借鉴了传统建筑中吊角楼的做法,整栋楼是建在斜坡上的,顺应山势,通过南北场地标高的平整,充分利用高处的视野优势,建筑形成上三层下二层的阶梯状的排列,自然形成错层的布置,形成丰富的功能层次,并有效的利用了地形的标高差,使得建筑每层都拥有最大化的景观视野。

5.功能分布

入口:酒店主入口处于酒店1区,紧临森林公园主道路,游客经由酒店大堂进入酒店1区与2区,2区位于森林公园主道路南侧。

大堂:酒店1区大堂是一栋2层建筑,隐于树林之中,给人以融于自然的感觉,坡屋顶下形成了极具特点的灰空间,视线的无限延伸,使游客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大堂的北面延伸空间形成一个标志性的观光塔楼。

客房:酒店客房的主要位于1区与2区,1区A楼2-3层为客房部,B楼3-4层为客房部,2区2-4层为客房部。客房设计沿着景观面舒展地布置,主要面向南面的景观大峡谷,建筑群的展开布局使每间客房都争取到舒适的朝向和景观,基本上每个客房都设有景观阳台和温泉泡池,以满足度假酒店的设施标准,度假屋位于3区,总共17栋单体。整个酒店,包括单体度假屋以及产权式酒店,总共有246间客房,其中豪华套间数量为128间,标准客房为118间。按照标准间来计算,酒店最大可接待人数492人。

会议餐厅:商务餐厅位于度假酒店主楼A区的一层,紧临大堂,500平米的大宴会厅为于酒店主楼B区的一层,均通过通透的外廊联系。各个主体餐厅:(中餐厅,西餐厅)均面向景观,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

商务会议位于酒店主楼B区2层,由1个500平米的大型多功能厅,和2个70平米的会议室组成,各个会议室均面向庭院景观,为前来召开会议的商务人士提供舒心的会议环境。

娱乐设施:700平米的康乐中心及超市设置在产权式酒店一层,康乐中心设置有室内泳池,spa,健身等等,均面向景观面,给客人以尊贵的享受。

服务用房:整个酒店的设备用房包括水泵房,配电房,冷冻机房,发电机房,锅炉房布置于酒店2区的地下室,酒店A区地下室为地下车库。

6.道路设计

酒店主要出入口紧接森林公园环山公路,酒店建筑群内部的主要采用人行和电瓶车辅助的交通方式来解决旅游接待工作,沿建筑四周均设有消防通道。道路宽度为≥4.5m。满足消防要求。

行走的道路利用自然地形,形成安静、缠绵、细腻的道路系统,配以大量的当地植被和当地的竹子,让客人能感受到森林的意境。

7.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的设计通过对当地的民居风格的调研,提取当地民居的一些主要元素进行设计,屋面采用单坡的大屋面,通过错落的单坡顶设计,高低起伏的屋面与自然项融合形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通过玻璃、木、石等天然材料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整体协调建筑形象。开放式柱廊周围环绕着吊顶和地板,营造出浓郁的氛围。客房单元立面设计利用观景台形成自然遮阳系统、透明木栏杆、宽檐,具有地方特色。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群与环境融为一体。

当阳光在玻璃上产生衍射,便把周边的风景倒映在上面,一步一换,建筑的表面上总是自然风景。

1区与2区外立面将墙体与百叶,幕墙等表现形式进行结合,立面主要采用白色墙体,通过横向百叶与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玻璃幕墙,以强调典雅稳重之感,充分体现公共建筑的特征。3区是较小的建筑体量,却负担着地块中重要的度假生活功能,其建筑造型设计的重点侧重于与整体建筑环境产生良好的对话,避免出现单调,缺乏生活气息的环境。

3区度假屋的造型设计原则是“重点突出,简洁大气”。在立面处理上用大面积的白色墙体包裹玻璃幕墙,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对比,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又不显突兀,同时结合折线玻璃幕墙设计了水平向的装饰百叶,希望人们可以体验到和谐的建筑尺度。

总的来说,建筑群幽隐于这个绿色的山体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有一种“大隐于世不显山露水”的感觉,正如明末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说)中所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结语:

我一直很欣赏王澍大师的“自然建造“理论,在此项目的设计中,我始终遵循顺应自然的理论,有效的利用自然地形进行设计,合理巧妙的进行土方平衡,让建筑像是在大地中生长出来的,让建筑本身与自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高低的错落形式一些有趣的空间,同时通过立面的设计让每个来体验的人可以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很遗憾本项目在施工图完成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进行下去,希望以后再遇到类似项目的时候能够把自然建筑的理论更好的付诸于实践中。

论文作者:王俊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桐庐瑶琳山居温泉度假酒店设计探析论文_王俊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