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在脑胶质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论文_王婷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在脑胶质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论文_王婷

王婷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也是发病率最高且预后较差的肿瘤。随着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和脑胶质瘤化疗药物的诞生,其生存率得到较大的改善。而胶质瘤患者在术后不仅要承受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带来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刺激,还要面临重新适应家庭、社会等诸多挑战,因而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术后生活,改善其生活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在脑胶质瘤护理中应用逐年增加,现将其应用现状做一些综述。

【关键词】 华生人性照护理;脑胶质瘤;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62-02

将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运用到现代护理干预中,理论结合实践,为患者提供整体性人性照护,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在照护和康复中它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患者的自身实际需要,实现了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统一,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

1.人性照护理论

人性照护理论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华生中提出的[1]。华生认为人性照护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和本质,它不仅包括一般的自然照护,还包括专业的道德和伦理照护,是使每—个临床护士都能成为照顾自己和别人的专家。人性照护必须是护理人员结合科学与人文知识在与病人的互动关系中按照人性照护的10个要素来完成:(1)形成人性-利他主义价值体系,从而得到自我满足,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地为他人服务;(2)护士在护理实践中为患者灌输信心与希望正向的鼓励、支持及有效地建立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信任关系;(3)培养对自己及他人的敏感性,通过自我接受价值观、信念,以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4)发展助人-信赖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地沟通交流;(5)增进并接受正、负向感受的表达,分享、体谅感同身受,体现人间真情[2];(6)护士使用系统的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做决策,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促进健康;(7)增进人际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通过健康教育增进服务对象的知识;(8)提供支持性、保护性及纠正性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的环境;(9)协助满足人的需要;(10)承认存在现象的力量,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和行为方式观点。每个要素都具有与互动性护患关系相关的动态现象成分人性照护理论的基础是10个关怀照护性要素,其目的是护理活动中强化人文性[3]。华生相信专业的护理活动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这种整合是在护患间的关怀照护过程中达到高潮,并能超越时间和空间。根据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护理目标是促进个体达到“身体,心理,心灵的最高和谐境界,从而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尊重、自我康复、自我照护,同时容许个体存在差异。”该理论促使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将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整合到照护和康复过程中[4]。

2.脑胶质瘤现状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70%,且具有较高复发率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脑胶质瘤起病于神经细胞病变,好发于中年人,是35~54岁患者的第三位死亡原因[6],良性生长缓慢,病程长;恶性瘤体生长快,病程短,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治愈率比较低,是神经外科治疗本病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虽然目前对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多采取外科手术加放、化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但预后仍然非常差。手术后患者多并发肢体功能,言语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放、化疗对胶质瘤细胞均缺乏特异性,放疗局部可损伤正常脑组织,致脑水肿,颅压升高,化疗可产生全身毒副作用,为病人带来新的痛苦。脑胶质瘤患者在确诊后常出现沮丧、悲观、焦虑、抑郁等其不良心理状态[7]。由于患者对手术过程及预后效果的担忧,多数患者在围术期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将会导致脑胶质瘤的恶化对象[8]。

3.人性照护的实施

3.1 建立帮助-信任的关系

建立帮助-信任的关系是形成互动性关怀照护的关键,是进一步开展配合治疗和实施护理干预的前提。C, Schroeder等在丹佛人类关怀护理项目中心针对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运用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开发、实现和评价了一种新模式的护理实践,被称为护理伙伴关系,患者和护士在艾滋病的旅程中形成了一种互相关心信任的伙伴关系[9]。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胶质瘤发生的相关原因、治疗方案,病情观察和预后等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疑惑和焦虑等负性心理,并给予解答和心理支持,尊重患者对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措施的选择,最终与患者建立起互相关心信任伙伴关系[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灌输信念和希望

信念和希望在照护性过程和治疗性过程中均非常重要。华生认为健康包含了个体经历中多维度的协调和平衡,护理人员可通过强化对患者而言有意义的信念和希望,为患者带来安适感[11]。护理人员通过介绍病情相关知识可以让患者充分的了解其病情及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疾病的转归,了解病的影响有助于术后改善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比较有生活经验的截肢病人和肠切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说明了慢性病影响患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12]。提前了解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术后的生活质量,因为通过了解疾病的转归,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可以使患者坚信只要通过经过积极治疗和接受良好的护理,都能得到及时的康复。我们在介绍疾病治疗护理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时应多让患者与康复人员现场交流,使其树立信心和看到疾病康复的希望。

3.3 促进并接受表达正性和负性的感受

表达正性和负性的感受可提高个体的洞察力,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正性心理帮助患者重新审视生命,创伤不仅给幸存者带来躯体的伤害,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在与患者沟通前,提供安静、舒适和隐蔽的环境;沟通中合理利用沟通技巧,注意非语言沟通和同理心倾听,对正性感受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负性感受给予换位理解和同情,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沟通后结合患者的感受合理调整护理措施鼓励,对负性感受给予换位理解和同情,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沟通后结合患者的感受合理调整护理措施[13]。由此说明患者负性心理的变化与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密切的关系。在人性照护理论指导下,能有效促进患者表达内心的正性和负性感受,并通过人性照护者提供支持性、保护性、矫正性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的环境和科学的解决问题,使患者能及时了解疾病的发展并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从而减轻负性心理。

3.4 提供多方位人性化照护

患者到医院有两大需求:治疗与舒适。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希望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一个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文患者所要求的舒适主要有4个方面,即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和灵魂舒[14]。关怀照护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状况与方式而直接去协助、结果发现实施人性照护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明显增加,进一步表明实施人性照护护理后,护士、家属、患者融为一体,护患关系融洽。改变和增添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确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人性照护护理后,患者躯体不适及精神症状有全面的改善。在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中,实施人性关怀照护行为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人性照护,促进了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提高,调动了护理人员的能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达到了使精神病患者全面康复的目的。

4.人性照护护理干预增加了患者信念和希望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70%,且具有较高复发率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术后的化疗、放疗及住院等给患者生理、心理、财力等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加之术后常常并发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负性心理表现尤为突出,使患者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希望[15]。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认为人性照护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和本质,实施人性照护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对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尤为突出。病患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ofer SLinnebank MWellerCancer risk among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nd their parents.Neurology 2010,74(7):614-615.

[2]黄仁华,侯艳丽,徐欣,白永瑞.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疗效分析肿瘤学杂志2015,21(03):219-222.

[3]初红涛 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分析及预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8:139-140.

[4] Merchant TEPollack ILoeffler JS Brain tumors across the age spectrum: biology,therapy,and ate effects. Seminars in radiation oncology, 2010, 20(1):58-66.

[5]王庆华,刘化侠,杨新芳等.华生人性照护理论 [J].护理研究,2004,18(23):2069-2071.

[6]Kathy, Faber.Relationship-based car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Creative nursing2013,9(4):214-218.

[7]曹志芳.人性照护理论在儿童福利院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11,23(01):90-92.

[8]邹询主编.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

[9]张秀明.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3);161.

[10] Chen SJ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glioma in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Chin J Mod Drug Appl, Apr 2015, Vol. 9, No. 8.

[11]董留建.β-catenin和MMP-9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011.

[12]严静玲.付博.廉晓宇.浅谈脑瘤病人术后的心理治疗及护理.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109(01):79.

[13]徐文.闫俊.张爱云.邹立勇.强化心理干预对脑胶质瘤围术期患者中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9:131-132 .

[14]黄海燕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额叶胶质瘤患者的影响.中国病案2012,13(8),75-76.

[15]钟旭.中国与美英德法日五国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5):145-150.

论文作者:王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在脑胶质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论文_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