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传记中的悲剧性爱国诗篇_赵尚志论文

赵尚志传记中的悲剧性爱国诗篇_赵尚志论文

悲壮的爱国主义诗篇——评《赵尚志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诗篇论文,悲壮论文,赵尚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家王忠瑜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坚持不懈地从革命历史素材的宝藏中选择与提炼最能反映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人民革命历史传统的生活素材,以凝重的笔墨,粗犷酣畅、厚重扎实的写实手法,表现过去时代敌强我弱的最艰苦最复杂的反侵略斗争,高扬坚持抗日、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现主义精神。他在创作中力求打破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模式,根据自己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专长,进行新的探索。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王忠瑜“不羡慕新潮小说一时的轰动效应,也不担心革命历史题材暂时受到冷落”,“孜孜不倦地从事着为革命先烈树碑立传的工作”,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赵尚志传》忠于历史,真实地再现了抗联英雄赵尚志的革命历程。赵尚志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常年缺少给养、弹药,始终处于日寇伪军全方位的包抄、突袭、进剿的艰险条件下,转战于林海雪原。他所率领的抗日武装,从七个人秘密集结开始,逐步发展到拥兵数万。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他竟倒在打入我军内部的汉奸、特务的枪下。《赵尚志传》对重大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性格的艺术把握,在宏观审视上非常强调切近历史过程的原貌,决不妄加更改与随意点染,忠实于历史事件的客观真实,把目光投向特定时期的整个社会生活,在作品中包容了十分深广的历史内容。整个作品把敌强我弱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具体而微地凸现于林海雪原的空间与时间的序列之中,历史地再现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史上的阴云、险壑与漩涡。《赵尚志传》注重在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冲突中塑造英雄性格,在“智取宾州”、“激战三岔河”、“奇袭黑龙宫”等一系列有史实根据的战斗中,逐步深入地塑造了真实可信、有性格深度的赵尚志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围绕赵尚志这一主角,作品的其他人物的设置也力求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样也起到了增强历史内涵的作用,具有极强的思想深度。《赵尚志传》除了开篇的几章外,集中地描绘了总的局势和环境,并随着斗争形势的进展,不时地在情节的推移中引入某些突发事变,把它们作为情节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从而使赵尚志的性格发展同历史冲突紧密联结,息息相通,使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完美融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这是《赵尚志传》的恢宏的史诗性的集中体现。

王忠瑜在提及抗联英雄三部曲的创作宗旨时,曾经说过:“我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以当代意识烛照历史素材,既忠实于历史真实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凝重的历史感与强烈的当代情达到协调一致,从而通过为历史英雄人物立传,给当代社会以深刻的人生启迪,让历史去告诉当今和未来的人们以永不凋谢的生活真理。”由于作者坚持这样的创作宗旨,他敢于把当时身处逆境,蒙受历史冤屈,迄今已半个世纪的传奇性民族英雄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抵制了趋时媚俗的创作观念,按照历史真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了抗联英雄的性格冲突、悲剧命运和光辉业绩。

作者对赵尚志的悲剧命运,以及导致他壮烈殉国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揭示是相当深刻的。《赵尚志传》的悲剧结局确实令读者心情沉重和深长思索。“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这句出自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的赞语,一方面表现了日寇军酋对伪满洲帝国奴颜婢膝的君臣们的蔑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誓死抗日、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的敬畏。造成赵尚志悲剧命运的根源,不仅来自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与疯狂,更主要的是来自民族内部的败类甘心认贼作父,死心塌地破坏团结抗日与无耻叛卖革命事业的罪恶行径。这些邪恶的势力,有打入抗联部队的内奸、叛徒和特务;有在民族大义面前,暂时团结在抗日旗帜下的一些毫无信义、反复无常,易为日寇所分化瓦解的土匪团伙;有卷入抗日潮流以谋生路,动辄为蝇头小利就出卖民族利益的愚昧落后的投机分子;最后是以“革命”的名义,执行王明、康生极左路线,压制与打击抗日斗争的骨干力量,几乎断送团结抗日的大好形势的机会主义分子。《赵尚志传》从悲剧的历史深度上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抗日斗争所造成的严重损害、沉重灾难与精神痛苦,这是一种特殊的悲剧。民族英雄赵尚志的壮烈牺牲,是在不应该发生而又发生、可能避免又未能避免的矛盾冲突中所展示出的崇高事物的毁灭。

《赵尚志传》歌颂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凛然的民族正气,予人以崇高的艺术感受。它的问世表明,取材于过去革命时代生活的作品,只要投射以强烈鲜明的时代精神,渗透以当代的审美意识与艺术观念,就能够对广大读者产生振奋向上的感染力,激发读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标签:;  ;  ;  

赵尚志传记中的悲剧性爱国诗篇_赵尚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