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建新西北_环境保护论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建新西北_环境保护论文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再造新西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保护论文,力度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6 月西北五省区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在集中精力发展甘肃经济时,把保护和建设甘肃的生态环境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目标是实现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当务之急

大力治理生态环境。山地多、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甘肃生态环境的头号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加大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一是大规模开展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明令禁止植被破坏的基础上,以“三北”、“长防”、“长治”、“黄防”、“治沙”、“平原绿化”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主体,大搞植树造林,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69年的5.7%提高到1998年的9.4%。二是大范围开展梯田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我省山旱地占耕地面积60%以上。我们坚持开展以兴修梯田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采取集中修与分散修、突击修与常年修、人工修与机械修相结合的办法,连片整村推进。三是开展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工程为重点,塬、峁、沟、坡、川全部设防,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已达6.6 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治理4.2万平方公里。 四是大力开展沙漠化防治工作, 加大防风固沙造林力度。现已完成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封护117万亩, 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510万亩。 五是积极实施生态农业县建设。 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推广流域治理经验和旱作农业技术,在县域范围内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去年已有6个县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大力开展水利建设。甘肃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大的困难是干旱缺水,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干旱缺水,生态环境严酷的根源也是干旱缺水。在水利建设上,我们提出了大、中、小工程并举,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齐抓的方针,全面强化建设、节水、管理三个环节。一是兴建了一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在黄河流域相继建成了跨流域调水的引水入秦工程和景泰川、靖会、兴堡子川、西岔、三角城等高扬程提灌工程,新增灌溉面积547万亩。二是积极开发水电资源。 先后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碧口、大峡等大中型水电站,为省内外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同时这些设施还在防洪抗洪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三是多形式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水资源较好的地区,通过兴修各类蓄、引、提、井灌工程,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透度开发利用地下水。四是大力开展节水,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积极采用常规节水,解决大水漫灌和土渠渗漏;推广喷灌、渗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全面推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水资源保护。

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我省坚持预防为主和强化管理的方针,制定了跨世纪的绿色工程计划,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了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污染治理。一是加强了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保管理。坚持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和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执行率已达到95%以上。二是加大了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对河流和水库进行了功能分类,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三是加强了对乡镇企业污染防治。全省属于“十五小”的企业共731家,已关停了705家。四是积极筹措治污资金。全省环境保护治理投入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近年来, 兰州市的大气污染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剧,特别在冬季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我们采取了长远的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3.9亿元的兰州市环保项目已正式列入第四批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计划,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省和兰州市共同采取措施,把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施防治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特殊工程,加大对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

重整山河再造秀美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把黄河水变清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夙愿,古人就有“圣人出,黄河清”的梦想和“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的期盼。1997年江总书记提出了“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今年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环保问题,人代会召开了人口与环保座谈会,最近又制定了《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面部署安排了全省环保建设工作。

加快水土保护和生态农业建设工程进度。实践证明,必须把水土保护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重点是治理黄土高原,减少向黄河排放的泥沙量。目前,全省正在实施的生态建设项目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建设、长防长治、陇东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和农业生态环境县建设。在全力抓好这些骨干工程的同时,将继续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坚持大力开展规模造林和草地建设。到2000年全省梯田面积将达到25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将达到7.13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将达到56%;到2010年梯田面积将达到坡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将达到9.13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将达到72%。

加强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污染的综合治理。推进兰州市等5个重点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黄河等5条河流的综合治理,抓好7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防治。一是继续抓好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企业进行彻底清理,以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二是加快工业污染治理进度。继续全面推行工业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努力实现全省工业污染源2000年达标排放目标;坚持取缔关停“十五小”企业,加快区域和流域治污进度。三是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对城市排水管网逐步实行雨污分流,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扩建和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水平。四是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投入。重点研究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和措施,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五是努力改变能源结构。重点是继续加大对兰州市工业窑炉的治理,加快集中供热的进度,加快天然气的建设和利用,对现有火电厂进行整体改造,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兴建骨干工程,控制洪水,拦减泥沙,调节径流,供水发电。规划建设黄河干流黑山峡大型水电骨干工程和小峡、乌金峡等中型水电工程;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建设九甸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为中部干旱地区发展百万亩水地的引洮工程。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强化水资源管理。继续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坚决查处破坏水利设施、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继续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水费水价改革,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建立完整的灌溉体系,改变大面积漫灌粗放式耕作方法,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的集约式发展。

标签:;  ;  ;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建新西北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