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_直觉思维论文

论化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觉论文,思维能力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直觉思维是历代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甚至包括艺术家和科学家们都十分关注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思维具有随机性、瞬时性、简捷性和应激性的特点,它常常给人们一种神奇玄妙、不可捉摸的印象,于是便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议的对象。

一、什么是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不受惯常的逻辑规则约束,对于事物及其关系作出的迅速、敏锐而深入的洞察,并能直接获得本质理解和整体判断的认知方法。其特点就是它能在瞬间把握客观事物,萌发“闪念式”的灵感,凭借“潜在相关知识”的印象,形成认识上的飞跃,产生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恩格斯曾将这一过程称之为“天才的直觉”,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思维。

直觉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在直觉思维的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地意识到它的过程、步骤和环节,不能用语言将这个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及其原因清楚地表达出来,大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甚至过去还有学者将其视作培养严密逻辑思维的障碍。

其实,正是由于直觉思维具有猜测和想象的成分,它才能成为创新的源泉。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和创造,书画家的神来之笔,文学家、诗人偶得佳句……无不发端于直觉思维。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直觉思维……是正式的学术科学和日常创意思维的容易被忽视却又很重要的心理活动;机灵的预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做出问题结论,这是从事任何工作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早在1858年就提出了碳原子在有机分子中连成长链的碳链学说,但这种长链的连接方式却无法解释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是如何排列的,为此他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在书房里烤火,一阵倦意袭来,不觉睡去,梦境中他见到长长的碳链就像一条条的长蛇在翩翩起舞,突然一只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他猛然惊醒,由此顿悟出了苯分子中碳链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正六边形环状结构。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就在这一瞬间给解决了!

事实上,直觉是对问题的内在、本质联系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它是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实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共鸣,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的“顿悟式”理解。每一个勤于思考、刻意求索的人,都有可能激发并获取有价值的直觉思维成果。因此我们说,直觉是人们实践经验的升华,离开科学实践,就根本谈不上直觉创造。同时,直觉也是人脑整体思维的一种直截了当的表现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人的思维的直觉。直觉是一种具体的、生动的、非逻辑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常常以直觉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化学学习中的直觉思维

化学科学研究运用到直觉思维,中学化学的教学和学习中也会运用到直觉思维,近几年的高考和竞赛试题中,已经出现一些独具匠心,形式新颖,立足于基础巧妙设问,着重考查思维能力的题目。解答这类试题,惯常的应对方法是按照逻辑规则推理或计算求解,然而,更简捷和有效的应对方法则是按非逻辑的直觉思维进行判断。

例1.在a g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已知含氢元素b g,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40% C.50% D.无法计算

例2.将质量分数为5.2%的NaOH溶液1L(密度为1.06g/),用铂做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1.0%时停止电解,此时溶液中符合下列关系的是(见表1)

解析:因为电解NaOH溶液,实际上被电解的物质是作为溶剂的水,随反应的进行,溶剂量越来越少,NaOH的浓度就应该随之增大,所以选项C、D不对。

得:x=171×4/36=19(g);y=171×32/36=152(g)所以选项B正确!

以上解答就是按常规思维方式进行的。但作为一个只有2~3分分值的高考选择题,需要花费如此繁琐的计算求解,即使回答正确,也得不偿失。

显然上述方法是常规的逻辑推理思维方法,如果采用简捷的非逻辑思维的直觉判断法,第(1)问的解答与上相同,因为根据化学式确定C、H比值的方法,运用的就是直觉思维的方法。

所以原料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c∶(b-a)/2或写作2c∶(b-a)。

当然,有些时候的解题不一定单靠直觉思维就能解决问题,它可能还需要应用到其他一些思维方法,用到常规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或运算。因此化学解题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把自己囿于某种单一的思维模式之中。

三、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清晰、准确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之下,属于非逻辑思维形式的直觉思维并未真正引起重视。传统的学科教学过分关注问题的分析和技巧的形式,注重过程的严密和步骤的递进,从而抑制了学生直觉思维的运用和发展。因此,要改变这一状态,在学科教学中必须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1.重视概念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直觉思维。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即使是简单的概念也无法直接感知,也不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而且在化学教学中常应用到各种理想模型,如理想客体、理想过程和理想实验等,这些模型是客观现实根本不存在的,只有依靠直觉和想象才有可能把握它;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虽可用实验测量与数字来表达,但与实物不同,它们本身无法直接感知,也只能借助于巧妙的直觉和想象才可以“透视”;而对于深入到微观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的高速运动,那就更加显示出直觉洞察和顿悟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所有科学理论的教学都是以概念为核心形成的网络体系,概念的掌握必须依靠学生的直觉和想象。因此,直觉思维是概念和理论学习的思想工具。教师应该以概念的教学为重点,精心选择并组织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促成学生认知网络的形成,而以概念为核心的认知网络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促成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

2.重视实验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科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的科学,物质的运动通常需要借助宏观的实验现象去分析和研究,因此化学实验既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观察是一种高度有意识的知觉,按信息论的观点它是一种模式识别,是输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有关信息的匹配,并以此来分析、比较并加以识别,所以实验观察中包含有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多种形式。因此,中学的实验知识教学,教师要站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度,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观察思维和观察技巧,充分发挥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宽阔的知识面、多元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多样化、立体化和创新性,因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3.重视习题训练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习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既要在解题的关键步骤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分析、类比、联想、推理等思维方法,学会大步骤、大跨度地“跳跃”思维。同时又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各类题型,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分类,概括出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形成完整、严谨的知识和方法系统,以便于知识的巩固、记忆和应用。

要重视对问题的整体分析,搭建问题知识的图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智力图像式的思维。在习题训练中,经常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者巧妙变更学科问题条件,改变学科问题类型,或者将具体问题推广成普遍的规律,等等。通过这些整体的、空间的立体思维,培养学生多维度、全方位思维的能力。

4.重视课堂活动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思维的敏捷、灵活和迅速,学生的创造性直觉思维能力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即时、公开、竞争式的讨论、争辩训练,应该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快速决策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课堂组织错解评讲,适时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错例,准确分析产生错解的原因,解决错解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和质疑的愿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测是在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和类比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推测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合情推理,属于综合程度较高的、带有一定直觉性的高级认识过程。它与逻辑推理相辅相成,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测。

布鲁纳早在上个世纪就曾指出,我们的教学对逻辑思维太过强调,而对直觉的训练又太多地被忽视,科学教学不是从直觉水平开始,而是向学生提供高于他们思维水平的“超分析模型”,这不仅不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分析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一种“内隐”的思维,它有赖于学生的直接参与,有赖于感悟和体验,因此“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推崇这一学习方式。

标签:;  ;  ;  ;  

论化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_直觉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