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方式研究论文_陈燕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212001

【摘要】目的 分析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我院收治的2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测定术前及术后1周的营养指标,并对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1周营养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 食道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具有显著成效,加强护理操作,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对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道癌;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307-01

食管癌患者因病情的特殊性易出现营养风险,营养状况不良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及预后[1]。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20例食道癌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式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食道癌手术患者共20例,术前均经组织活检及胃镜检查确诊,并排除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异常患者。其中女性7例,男性13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3.8±7.6)岁;肿瘤位置:食管上段3例,中段12例,下段5例;TNM病理分期:1期4例,2期6例,3期5例,4期5例。所有患者均行食道癌根治切除术,术后早期经鼻肠管予以肠内营养支持。

1.2方法

术前插入鼻肠管前段至胃管头部第二侧孔,以35-45cm深度经一侧鼻孔插入胃中;食管切除后,抽离胃管至吻合口上方,食管-胃吻合后,将胃管及鼻肠管送至胃体下部;鼻肠管经幽门插至空肠上段,与Treitz 韧带相距20-30cm;术后第2日X线检查确定鼻肠管远端位置。术后24h以20mL/h的速度滴注生理盐水250mL,如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反应,滴注混合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肠内营养制剂滴注方案:第一次以50-80mL/h的速度滴注500mL,随后每日增加500mL,第三日以120-150mL/h的速度滴注1500-2000mL/d。维持营养液温度为38-40℃,经肠内营养泵持续泵入,并控制血糖<10mmol/L。

1.3指标观察

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营养指标,对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以及血清蛋白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进行检验,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术后1周的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术前(P<0.05)。见表1。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实施肠内营养期间,患者易出现多种心理不良反应,如部分患者因不适感产生抵触情绪,往往会要求拔管,这就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组2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状况,如担忧、顾虑、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护士通过对患者心理相关信息的了解,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在向患者耐心讲解肠内营养有关注意事项的同时,尽可能的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而使其负面心理及情绪得以消除,有效确保了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3.2鼻肠管及口腔护理

妥善固定鼻肠管,对插入深度、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向患者讲解鼻肠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方式进行活动,避免自行拔管、牵拉管道等情况发生;本组1例患者因耐受不佳自行拔管,后经指导逐渐适应,直至治疗结束前未出现再次拔管现象。另外,肠内营养液易导致管腔阻塞,营养液输注后需要用温开水对管道进行冲洗;药物在碾碎、溶解后注入,注药后及时冲洗管腔,确保管腔畅通;营养液不经口注入,造成唾液分泌减少,应定期对口腔进行护理,协助患者刷牙,预防口腔感染。

3.3滴注时的护理

叮嘱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40°,预防呕吐、呛咳的发生;灌注后维持体位30-60min,以免体位过低引起误吸;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连接营养液和输注管,定期对管道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引起感染;合理控制浓度、速度和温度,预防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节浓度大小和滴速快慢,营养液应进行加温处理,可利用恒温增温器进行增温。

3.4并发症处理

腹泻、腹胀、恶心、呕吐是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腹胀的发生与肠蠕动缓慢、胃肠道功下降、输注量大、滴注速度快等因素有关,同时予以对症处理可有效缓解并发症状;少数患者如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暂停输注;腹泻的发生与营养液配制受污染、营养液温度低、输入递增速度快等因素有关,控制输注速度为20ml/h,采用输液泵恒速泵入,利用增温器维持营养液恒定温度,可有效避免腹泻发生;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多与肠内营养方案的制定有关[2],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调整营养液成分、输注时间、渗透浓度等相关参数,以此借助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本组恶心、呕吐、腹胀患者各1例(5.0%),减慢滴入速度后症状有所缓解;4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遵医嘱予停用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后治愈。

4讨论

食管癌患者因肿瘤代谢及吞咽困难等易造成营养不良,术后1周的禁食、高代谢状态的发生进一步影响营养状态恶化;同时,食管血液供应较差,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往往需要予以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健康恢复,而早期肠内营养则是外科营养治疗方案的首选途径。目前,研究认为[3]术后6h、12h实施肠内营养具有一定效果,但多数报道均以术后24h为时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取得显著效果,故此次研究按照这一时间点实施肠内营养,并取得一定成效。本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周营养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提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另外,本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出现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病例,其中腹泻发生率最高,提示肠内营养可出现消化道相关并发症。临床经验证实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与肠内营养方案的制定有关[4],因此需要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并严密监测腹部体征,及时采取对症措施进行处理,以此有效缓解相关症状。

综上,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加强护理措施,可促使食道癌患者术后健康迅速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曾萍,时玉新.食道癌围术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33):165-166.

[2]刘琼,王显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用于食道癌术后32例[J].中国药业,2015,18(9):68-68,69.

[3]刘晓燕.分析肠内营养在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方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2(4):145-145,151.

[4]王双,雷丹,郑雯雯等.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配合针对性护理的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4(11):117-118.

论文作者:陈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方式研究论文_陈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