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率分析论文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率分析论文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率分析

付 澳 张梓梁 张伊文 蔡 红

(北京联合大学)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高,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创新性不强,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工程安全隐患较大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本文从装配式建筑本身入手,向外逐步拓展,逐步分析装配式建筑在工期、劳动力、资源消耗、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各项指标,并采用对比分析法与传统现浇式做对比,直观的分析研究装配式建筑在当前中国国情下的发展情况。

结果(图1B)表明:208例ICC患者中,消瘦组、体质量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的5年OS分别为13.3%、19.7%、19.6%;由于消瘦组及超重肥胖组患者未能随访至术后10年或中途失访,仅得出体质量正常组的10年OS,为2.3%。消瘦组ICC患者5年OS低于其他两组(P<0.05);体质量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文以金域华府全装配工业化住宅为例,并基于高层装配式建筑与高层传统建筑之间技术及效益的对比,对以后的高层建筑施工以及建造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关键词: 装配式;成本;效率

0 引言

当今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目前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建筑产业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在工厂完成建筑构件的规模生产,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直接进行构建的拼接与组装,其中大大缩短了在施工现场的施工时间,使施工周期大大缩短。同时在施工现场只需要构件的连接与拼装,不需要大型构件的制作,降低了对施工环境的影响。

很多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装配式比率可以达到60%,我们国家认识到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新建装配式建筑超过新建建筑的80%。

当前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发展前景良好,是建筑工业化的契机,但依然面临着技术不够成熟,构件工厂不足等问题。

1 理论基础与现状

1.1 装配式的概念与发展

预制装配式建筑即集成房屋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房屋。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1]

1.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1.1.2 对建筑工业化的理解

(3)加快发展装配式装修。

考点“古希腊和古罗马”由三大知识点构成:一是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二是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三是古罗马的法律。在备课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课外信息,可以通过学术期刊、网络、书籍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补充相关知识。

1.1.3 装配式的历史及现状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正式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这个探索阶段,由于当时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并不发达,而且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发展起来异常困难,导致没有大规模发展。而到了8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迅速腾飞,装配式建筑也伴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进一步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时至今日,我国装配式建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发展成熟还有很长路要走。

1.1.4 装配式的未来发展与目标

(1)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吊装班组六人、灌浆班组四人、测量班组三人、钢筋班组七人、模板班组六人、混凝土班组八人。

我们根据联合国定义的有关工业化的六条标准:“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科研生产的一体化。”可以从中看出,装配式建筑无一例外的契合这六条标准的。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明显发现装配式建筑在工期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装配式还面临着预制构件厂房不足,导致预制构件供不应求,仅有的预制构件厂房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4)全面提高质量和性能。[2]

2 装配式建筑在工期与用工上与传统现浇式的对比

2.1 案例说明:金域华府全装配工业化高层住宅工程

项目概况:

金域华府全装配工业化高层住宅工程项目,为27层,总高约80m,是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建成的最高的全装配式住宅。此工程地下两层、地上二十七层,总建筑面积 11838m2,总高度 79.85m,单层面积 395.05m2,层高2.9m,两梯四户,楼梯形式为剪刀梯。以下内容将以该项目为例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具体分析:

为实现浮选尾矿熔炼合金中贱金属与贵金属的分离,需考察不同组分间饱和蒸汽压的差别。由图6可知,相同温度下,Au、Cu的饱和蒸汽压低于Ag,故仅需分析Ag的饱和蒸汽压和其他组元的饱和蒸汽压之间的差别。由文献[2]可查出:当温度在773~1 473 K时,Te、Sb、Bi、Pb与Ag的饱和蒸汽压值相差104~1013倍,温度低时相差倍数大。控制适当的蒸馏温度可使Te、Sb、Bi、Pb在蒸馏过程中优先于Ag挥发进入气相,Au、Cu的饱和蒸汽压值则比Ag的要小,其挥发性低于Ag,将与Ag一起残留在液相之中。

(1)工期方面:我们还是以上述金域华府项目为例。首先,住宅工业化前期策划除了使用阶段策划,还有前期准备阶段策划,而由施工单位需要负责的内容包括:吊塔选型、构件存放、钢筋定位、工具设计、支撑体系、构建按安装工艺,已保证后期施工顺利。

准备阶段:预留预埋20d、深化设计10d、模具生产10d、构件生产7d。

使用阶段:构件进场、培训、吊装安装、调整总结(构件进场之后初期磨合期大概在7-15d左右)。

政治动员是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无法实现正规程序的流程,需要党中央和政府进行现场指挥,发布特殊情况政策,引导社会组织与成员高度重视,高效率调动社会公共资源,号召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因此,需要以下动员方式和内容:一是组织动员,行政动员的具体实行过程,依托于政府的各级组织进行上传下达的动员,已达到被动员人对灾难的认知,从而能及时的参与救援中。二是社区动员,社区动员从属于组织动员的一部分,是借助于基层的行政组织,如居委会。三是媒介动员,大众传媒一直以来都是宣传者使用的方法,这种方式具有时效性,能快速的将信息发布,得到相关人员的支持,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信息沟通带来了便利。

今后解决掉预制构件的供应问题,整体来说,装配式建筑在工期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大量构件都是前期预制的,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当前装配式住宅楼单层用工人数约为28人左右,相同面积的传统现浇式住宅楼用工数则达到42人左右,这样看来,装配式建筑用工大约减少1/3,用工的减少同时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也使施工更加简单。

金域华府项目的施工班组:

(2)创建一批试点示范省(区、市)、示范项目和基地企业。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这一句中的“bendingdown”一词是弯下身子的意思,在这个句子里译为“俯下身”或者将其直译为“弯下身子”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这句中的“bending down”译为“佝偻”则就不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了,因为“bending”是不及物动词,“bendingdown”表示的是一个动作,而不是一种状态,“佝偻”用在这里显然是误译。

(2)劳动力指标:

显而易见,装配式建筑施工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大大降低了的,但同时另一方面对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例如,PC技术总工需要对PC施工技术的各个阶段环节都足够熟悉,负责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的预订设计,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问题的的处理。

案例总结:

我们通过对金域华府项目工程的工期、成本、劳动力等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具体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效益。

技术经济分析:

《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Herzensergießungen eineskunstliebenden Klosterbruders)》在这本书刚刚出版的那个年代是一个令人感到陌生甚至怪癖的标题。修道院(Kloster)和内心倾诉(Herzensergießungen)两个词语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事实上,瓦肯罗德的确将艺术提升到了与宗教并列的高度,在他看来,世上有两种最崇高的语言——自然和艺术。自然是上帝的语言,而艺术则是受上帝青睐的人的语言。音乐和造型艺术都是以有限的形式来表达无限的方式。

①金域华府项目采用整体穿插的方法,通过整体工序穿插的有序组织安排,并将初装修和精装修提前插入,可以达到结构施工一层,装修提升一层的效果,实现结构施工至二三层,二层达到交用标准,项目本身结构较特殊,而通过立体穿插这一方法可以达到缩短工期的作用。

②金域华府项目因采用装配式在劳动力使用上具有巨大优势,我们通过经验计算若相同面积的现浇式住宅楼需要的人工数:钢筋工15人、混凝土工12人、模板工12人,很明显,金域华府项目所投入的劳动力有明显的优势。各个工种降低率在30%~60%不等。

2.2 成本效率及安全问题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使建筑行业的建筑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虽然装配式建筑在工期、劳动力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我国PC建筑的成本目前高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第一个原因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正在开始阶段,有一段高成本期;第二个原因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提升质量和改善功能所增加的费用;第三个原因是我国建筑结构形式与习惯转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还需要一个过程;第四个原因是我国目前的劳动力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便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降低的劳动力成本不明显。[3]

(2)装配式建筑职工在项目施工上经常与BIM技术相结合,BIM技术可以很好的融入装配式建筑,提前进行BIM模型的建立,可以更早的直观的看到预期效果,也可以进行例如综合管线的设计,进行管线碰撞,通过提前建立三维模型,提前发现问题,提前改正,可以极大的减少实际施工中的返工次数与施工失误,但目前来讲,利用BIM技术成本较大,在大量民用住宅建筑中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初次之外,相对于传统现浇式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消耗,避免没必要的浪费。

(3)装配式建筑形式相较于传统建筑形式,能够精准控制进度,有效缩短工期,通过提前预制构件的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传统建筑施工中砌筑、抹灰以及保温等流程可以提前动工,分流现场的施工任务,也是装配式建筑无可替代的优势。包括前期预制构件的生产产生的规模效益,都是装配式建筑产生经济效益的来源。这种装配式施工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

柔性垂直防渗技术充分利用了原有场区地下相对不透水层地质,在垂直防渗技术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开槽挖土作业,需掌握场地详细地层条件与物理力学参数,查明场地相对不透水层地层的深度、厚度及特性,依据相对不透水层得出柔性垂直防渗设计深度,依据地层条件与物理力学参数指导柔性垂直防渗技术的实施。

(4)不仅是对于施工安全还是环境安全,装配式建筑都是具有极大优势的。对于传统建筑施工来说,普遍都为常见的室外作业,因此受到很多恶劣天去的影响,同时,冬季雨季施工停工期也很长,整体施工环境相对恶劣。同时现场人工进行大型构件的制作与运输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采用装配式建筑则可以更好的保证施工效率与施工安全。

作为一种非竞争性的NMDA受体拮抗剂,有效剂量的氯胺酮可以抑制NMDA受体活性,对电针刺激不反应的Nep模型进行逆转,并联合脊髓电针对疼痛治疗,可以进一步将疗效增强。最新研究也显示[4],将低于1 mg/kg的氯胺酮应用在缺血性疼痛与癌痛治疗中,容易取得较为明显的疗效,可以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药,从而将不良反应减少,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其他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包括美金刚、去甲右美沙芬等灯光,这些对于NeP患者也可以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

3 结论

(1)由于发展推进过快,也面临着装配式构件工厂的生产供应不足,构件短缺,仅有的几家装配式构件厂远远达不到供需平衡。

与亲密关系丧失不同的是,死亡凸显还会额外导致高自尊者职业情感的降低,这一效应可能是由死亡凸显所引发的无意义感所导致,而亲密关系丧失不具备这一心理效应。 人是活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中,但死亡却否定一切意义,凸显了我们作为自然界中一个普通生物体的存在,给个体带来了恐惧、虚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也许正是这些消极情绪的蔓延削弱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情感。

(2)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问题,装配式建筑除了在施工效率以及精密化之外,能够带来切实可见的经济效益也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我国装配式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劳动力的价格也相对便宜,相关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目前装配式建筑所表现出的经济效益远不及人们所期望。

(3)建筑装配式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缺乏,现在建筑工业化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施工素质有待提升,装配式建筑的验收也应该制定更为完备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建筑工业化的规范不断的完善,为装配式建筑的稳着陆提供坚实的保障。

(4)虽然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其在技术成熟之后各项指标上所具有的优势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建筑工业化必定是中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则是目前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也希望中国建筑行业现代化能尽早实现。

同步发电机直接输出正弦波形,无需滤波等环节,在全频段和全电压范围内都可以保持供电,且品质更好一些。使用静止变频电源要获得正弦供电波形需要使用输出滤波环节,滤波器设计上常常无法兼顾全输出频率范围,会出现在某个特定工况范围内可以达到,而其余工况点上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总体来说,装配式建筑的效率较现浇式有明显的提高,成本问题还有待解决。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也是国家工程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从2013-2019年,全国超过30个省市地区颁布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政策,全国十大设计院先后成立了建筑工业化部门,装配式建筑在近年来快速发展。

做法:鸡蛋打散+细砂糖搅拌均匀,加入牛奶搅拌均匀。低筋面粉+玉米淀粉+泡打粉混合过筛一次后,再次过筛,筛到上一步中,用打蛋器搅拌至顺滑。倒入融化的黄油搅拌均匀,面糊倒入量杯里,方便浇在华夫饼模具上。华夫饼模具在使用之前,两面都要均匀地涂抹一层融化的黄油,缝隙也要涂到,将华夫饼模具放在煤气灶上,中小火,两边都要预热 1分钟后倒入面糊,几乎覆盖住整片华夫饼内部,然后盖上盖子,先加热约 1分钟,然后翻转加热1-2分钟,再翻过来 1分钟,等到看不到蒸汽了表示差不多熟了,可以打开盖子看看,如果欠火候,就稍微再热一下,但是注意别糊了,记得用小火。另外,为了华夫饼上色均匀,请尽量移动一下模具的受热位置。

参考文献

[1]刘占省.装配式建筑BIM技术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江 韩,陈丽华,吕佐超,等.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案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3]郭学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与施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38(2019)31-0173-02

收稿日期: 2019-09-09

基金项目: 2019年“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分析”(201911417030)。

标签:;  ;  ;  ;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率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