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命题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命题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各种地理试卷和地理复习材料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目,这些题目给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对地理命题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做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命题者的注意。
地理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照搬课文,限定不严
[例1]: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____,____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摘录课文中的某一句话,抽掉其中关键的词语做为待填答案是地理填充题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有时必须对题目加以适当的限制,否则,就可能使题目出现多种不同答案并引起争议。例1显然是照搬课文中的原文,原文的叙述并无错误,但做为填充题却是不够严谨的。本题按原文第一个空格应填“气候”,第二个空格应填“光照”。第一个答案无可非议,但第二个答案除“光照”外,如果填“热量”或“水分”也未尝不可,因为热量和水份也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本题的限定是不够严格的,容易引起争议。
二、随意拼凑,选项太散
〔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河流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6位
B、印度洋海区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山岳冰川面积大、冰层厚、呈盾状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取决于雨量的季节变化
类似的题目不胜枚举,这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题干笼统,言之无物;四个选项不是围绕某一知识点,相互间没有直接联系,各个选项往往是随意选用一句话拼凑而成。这种题目虽然并无错误,但严格来讲只是是非题的简单组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题。这种题目如果做为试题,至少存在两个缺点:1、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过多,与分数值不成比例。因为在同一张试卷中,每道选择题的分数值都是一样的;2、无法衡量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按照评分标准,选择题答案必须全对才能得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和C,但假如甲考生选的答案是A,乙考生选的答案是B,他们都不能得分,但实际上甲考生的水平要高于乙考生,因为甲对ABD三个选项的判断是正确的,说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三个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而乙对四个选项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他对本题所涉及的四个知识点都没有掌握。
三、误解教材,立意错误
[例3]:下列各项,属于国土立法的是:
A、环境保护法 B、婚姻法
C、矿产资源法 D、海关法
不少题目的错误是由于命题者误解教材引起的,例3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题目。在本题中,命题者混淆了“立法”与“法规”的区别,把有关国土保护的法规同国土立法等同起来,因此,题目的立意就是错误的。“立法”就是制定法规,“国土立法”指的是制订有关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法规这项工作,而不是指法规本身。应把本题的题干改为:“制订下列哪些法规的工作,属于国土立法。”
四、将错就错,引伸不当
[例4]由快行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A、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天气
B、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C、福建省沿海的暴雨天气
D、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
现行教材中不少提法是不严谨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有的命题者却将错就错,在命题中加以不恰当的引伸,因而造成题目结论的错误。例4在不少复习资料或试卷中均可见到,其答案无一例外都是A和D,选项A无可非议,选项D则值得商榷。课文中:“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就与这种冷锋(指快行冷锋)活动有一定关系”这句话是本题立意的依据。但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我国北方夏季暴雨的成因有多种,除快行冷锋外,气旋过境、台风影响、热力对流等也可产生暴雨,尤其是多是特大暴雨台风造成的。
五、已知不明,条件不充分
[例5]当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将:
A、纵波、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B、纵波、横波的速度都明显下降
C、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D、纵波消失,横波速度下降
选择题的题干中已知不明确或条件不够充分是地理命题中常见的错误,这样的题目是不能推知正确答案的。本题的条件就是不够充分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是以震源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由于震源有深有浅,当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上时,地震波是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传播的,在这种情况下,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是明显增加的;如果震源是在莫霍面以下,地震波就是自下而上经过莫霍面传播的,此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下降。从本题的已知条件中,无法确定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因此,不能断定哪个选项正确。
六、问域不明,题目有歧义
[例6]下面四图,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号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这道题的问域是不够明确的,题目可有两种理解:1、题目要求选择的是反映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的。根据这种理解,正确答案应为A、B;2、题目要求选择的是反映北半球各地在夏至日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的。如果这样理解,正确答案只有B,因为A表示的是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七、图文脱离,名不符实
读图分析题是最能反映地理学科特点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的最主要特点是图文联系紧密,配合恰当,学生必须根据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名不符实的读图分析题,这些题目中的图和文字是相脱节的,学生即使不读图也可以完成题目所提的问题。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的《高中地理读图作业图册》(特别是下册)就有不少这样的题目。这类题目虽然从内容上讲并无错误,但却无法体现读图分析题所应具有的功能,充其量只能说是填充题或简答题的简单组合而已。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举例说明。
标签: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