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的措施论文_欧彦彰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的措施论文_欧彦彰

身份证号码:44532119840414****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成效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面对质量通病屡治不效、安全隐患与违章屡改不彰的现实,本文剖析了其中的原因,探讨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成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千家万户安危相连,施工安全与广大施工人员生命健康相系[1]。人们不会忘记,半年以前即2015年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1幢建筑发生火灾,38名老人不幸命丧大火[2]。根据国家安监局公布的事故调查结果认定是由于电气线路接触不良发热而引燃周围可燃材料造成的火灾。这件事情深刻地说明建筑质量与人民群众安危的关系有多么紧密。同时建筑行业又是高危行业,每年因施工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千,表明施工安全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关联。当前,治理渗漏等质量隐患成效极微,处理违章与安全隐患也效果不彰,因此探讨和研究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不显的主要原因

1.1 企业质量管理缺位,安全管理意识不足

建筑施工企业大都缺乏长远目标,看重短期效益就是“以包代管”。很多企业极少过问和指导项目部的质量、安全管理。企业内部很少设置质量安全职能科室,即使配置了这样的科室,人员也不是企业的骨干,而是作为老弱病残的安置点。这样设置必然不会产生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成效。加上企业把经济利益摆在首位,只看重工程进度,安全管理意识自然而然地弱化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多半成了摆设,以应付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而施工队伍和人员培训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安全事故频发也就见怪不怪了。

1.2 政府行业监管不利,项目承包人只顾赶工

目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项目实际承包人并非项目经理的现象。政府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实行计分制,但它对项目实际承包人影响很小。由于建筑市场竞争白热化,施工企业利润微薄,项目承包人也面临很大的风险,停工所带来的损失无法承受,为了利润而漠视质量安全。政府方面对安全事故的处罚往往不够严厉,不“伤筋动骨”则对项目承包人没有很大的约束力。还有一个现象是不少地方监督机构热衷于突击式的检查,缺乏常态化监管机制的建设。总之,政府与行业监管不利、效率不高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频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成效。不少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开支,质量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和图纸审核也免了。再加上检测机构对工程检测、验收不规范,其中不乏缺乏自律和见利忘义的检测人员,罔顾职业道德,使不达标材料进入工地,不合格工程蒙混过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则使安全施工无法得到保障。

1.4 施工人员技能水平低,流动性太强难于管理

目前,建筑施工人员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直接造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量的农民工既非建筑技术工人,也不是真正的农民。他们不光技能水平低,而且缺乏主动改进的积极性。在工地农民工按自己的方式工作,对于整改通知往往采取敷衍、消极的态度,过于严厉的要求会导致他们怠工甚至罢工。而农民工问题涉及工程建设地政府、劳动力就业管理部门、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和施工企业,也关系劳动力输出政府,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持久性的协调和培训机制,才有可能持续提升农民工的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的措施与对策

2.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由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政府行业的监管体系组成。首先,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质量有效可靠,预防和减少质量通病和质量隐患。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质量监督工作,保障施工质量。政府部门须加大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加强设计单位和施工现场质量的监管。安全生产责任必须分层落实,建设单位必须承担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勘察设计单位要对设计安全负责,同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安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予以明确。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也应按照相应规定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

2.2 健全安全管理法规,严格责任操守要求

法律法规既是规范相关单位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权威性文件,也是相关单位和个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建筑工程质量相关部门应针对当前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查原因,找对策,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同时,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要求,深刻吸取质量安全事故教训,严格履行职责和义务,并强化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建设,不能让项目实际承包人游离于质量安全责任体系之外。

2.3 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推行风险控制模式

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管理,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成效,例如精细化管理用于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用于安全管理等,下面介绍风险控制模式用于安全管理的方法。建筑工程作业多为高空、露天和野外,建设周期长,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较其他行业多,所以适合应用风险控制模式,在施工过程应用风险控制模式的流程为确定及辨别风险范围、彻底排查潜在风险、评价风险等级、采取控制风险方法与措施、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最终评审等[3]。

2.4 注重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成效的核心因素,人员素质是决定施工质量和安全效果的重要条件,所以必须把教育培训列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施工人员准入机制,即在施工现场的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没有上岗证的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取得上岗证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这样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才会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另外,施工企业在招聘施工人员时应优先录用有建筑施工经验且专业素质较好的人员,这样可以调动施工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施工队伍整体的素质。

2.5 改进工程监管模式,建立长效约束机制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采取的监督方法是抽查方式,由于监督人员数量与在建工程数量相比,人员编制严重不足,要实现无差别监督根本顾不过来,所以应改变现有的全面排查模式,采取上下联动、重点出击、长效警示的方法。相关部门应积极转变职能,分工协作。首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敦促企业健全质量安全管理职能机构,加强对项目部的约束和管理,引导企业通过激励机制促进项目部重视质量安全工作。其次,规范监理单位现场监督行为和设立举报查处制度,发挥多层次监督作用。

3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不仅反映了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且与成千上万建筑业主和施工人员紧密相关,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的诚信。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施工人员平安工作,全社会都应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这样才助于创建和谐的社会,促进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勇胜,陈贤国.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根源性问题剖析[J].建筑安全,2014(1):63-65.

[2] 刘景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5(13):132-133.

[3] 尹志平.风险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3(4):129-130.

论文作者:欧彦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的措施论文_欧彦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