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思想--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_清洁生产论文

清洁生产思想--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_清洁生产论文

清洁生产思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洁生产论文,思维论文,评价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70年代开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广度、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行,也收到了明显效果。随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一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也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1993年我国制订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在确定国家可持续发展优先项目中,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列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重大行动计划。作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一项重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相应地也需要作一些转变和调整。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如何贯彻清洁生产思想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供同行参考、批评和讨论。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1979年5月,国家计委、建委和原国务院领导小组转发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同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六五”期间,大中型项目环评编报率达76%,“七五”期间,大中型项目环评编报率达到了100%。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实践,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对控制和减少开发建设活动的新污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环评制度的不少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环评制度的执行,从而减弱了其对新污染源的控制和制约作用。

2.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从环评的实践可看到,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滞后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六五”期间,仅有39.3%的环评工作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的,而60.7%是在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设计、施工结束后才完成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资企业迅速增加,由于缺乏与之配套而又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致使环评滞后现象更加突出,环评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参与也随之更少,相当一部分环评报告实际上成为对既成事实的说明或对环境污染的解释,环评工作失去了其应该具有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管理因素外,环境影响评价周期较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现阶段环评报告的重点实际上在现状评价和模式预测上,这些工作相对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花费时间也较多;二是环评质量差,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分析深度不够,污染物排放数据准确度差,从而影响了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评价内容针对性不强,现状描述太多,环保对策泛泛而谈,论证肤浅;

(3)缺乏较细致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因而提不出有说服力的建议;

(4)重点不明确,在模式预测和结果分析上花费精力过大,缺乏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评报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除加强管理环节外,从技术角度出发,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改进也相当重要。

二、清洁生产的方法和思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清洁生产主要在现有企业中推行,对于新、改、扩建项目,虽然也提出要进行清洁生产,但是还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针对新、改、扩建项目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旨在使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防患于未然。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清洁生产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与清洁生产相关的要求,将使投产后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目前环评报告中对企业环境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工程分析、污染控制对策、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等部分往往流于形式,使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为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应在这些环节中引入清洁生产的方法和思路,并提出清洁生产的有关要求,这样将会增加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下面是清洁生产的思维在环评报告相关部分中的具体应用。

1.工程分析。

(1)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工程分析应利用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以及类比分析、物料平衡计算、查阅参考资料所得到的数据,对建设项目的工艺过程、原料、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厂地的开发利用以及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主要根据《导则》的规定进行,由于大多数环评中的工程分析主要根据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以及从参考资料中查得的数据,或对同类企业进行类比分析得到的排污系数,对污染严重的重点生产环节缺乏污染物排放的实测数据,这使工程分析中污染物排放和物耗、能耗数据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使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不能被发现,直接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实施。另外,工程分析着重分析工艺过程中的物耗、能耗、污染物排放,对原材料选取和产品设计本身存在的潜在环境污染因素缺乏分析。

(2)清洁生产审计的方法及其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

清洁生产审计也叫污染预防审计或污染预防评价,是对企业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进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是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审计包括:筹划和组织、预评估、备选方案的研制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等步骤。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遵循由粗到细,由面到点的工作思路。

为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今后工程分析中将引入清洁生产审计的一些方法和思路,具体作法如下:

①初步分析。环评报告是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批复和日后管理的一个依据,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个把关的过程,因此在工程分析阶段有必要对项目建议书中所述工艺路线进行初步评定,初步确定是否属清洁工艺,然后进行下阶段分析。

②全过程分析。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主要针对生产工艺过程,这样原材料选取和产品设计本身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往往被忽略掉。因此,今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应借鉴清洁生产审计的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原材料(水、能源)、生产工艺、产品的全过程分析。

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分析,将其中物耗、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生产环节以及原材料选取或产品设计中的潜在环境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③重点分析。对全过程分析得出的重点生产环节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废物产生原因,提出相应污染控制对策。

A.在收集工艺资料、原材料、产品资料、管理资料和现场调查(旨在补充和验证已有数据)的基础上,编制重点生产环节的工艺流程图以及重点生产环节所包括的各单元操作的工艺流程图;

B.确定重点生产环节各单元操作的输入与输出,利用类比法,实测与建设项目相类似的企业对应生产环节的输入、输出物流,以获得较为准确的输入、输出物流数据;

C.对重点生产环节建立物料平衡,反复推敲输入、输出物流,进行预平衡测算,建立物料平衡图和水平衡图;

D.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重点生产环节的物料平衡图,进行废物产生原因分析,寻找主要的、关键性的废物流产生环节和部位,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

2.污染控制对策评述。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这部分内容主要根据影响评价结果,评述拟采用的环保措施,同时还应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从现行环评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污染控制对策仍从是否达标这个角度进行评述的,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仍是为了达到“浓度控制”的标准,这是长期以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浓度控制造成的后果,为了配合工业污染控制政策和管理制度的“三大转变”,在此部分内容中引入“清洁生产”的概念也十分必要。过去末端治理的弊病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经济效益小,企业负担重,缺乏积极性。

(2)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变成“三废”处理掉或排入环境,造成浪费和污染。

(3)忽视全过程控制,使工业企业中环境保护与生产出现两层皮的状况,不能有效地结合,其后果是污染控制对策缺乏可操作性。而清洁生产强调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它通过源削减和环境安全的回收与利用,使污染物产生最小化或消失于生产过程中。因此在今后环评的污染控制措施评述中,应该贯彻清洁生产的思想,不仅要评述可行的末端治理技术,更重要的是针对工程分析中提出的各种可能的产污或对产污有影响的环节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具体措施是建立闭合生产圈,探讨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可能性,分析采用少废、无废清洁生产技术、物料循环利用技术的可行性,根据我国现行的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剖析薄弱环节,研究并提出从管理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措施,从而为建设单位提供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依据。

3.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计划。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主要是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等级、污染程度,提出环境管理和监测的机构、人员、设备配置的建议,并提出投产后终端污染的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案,同时为企业拟定初步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随着清洁生产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推广和运用,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中加入清洁生产的相关内容,是势在必行的。

(1)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彻到未来企业环境管理的全过程中。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清洁生产是一场工业革命,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和管理,制订一整套与清洁生产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将这套环境管理制度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全过程,落实到企业各层次,分解到企业各个环节,关联到产品和消费过程的各个方面。

与清洁生产紧密配合的环境管理措施包括加强设备维修、建立有环境考核指标的产品质量管理、原材料合理贮存、改进清洗方法、节约用水等方面。

(2)建议企业设立长期性的清洁生产审计组织。

清洁生产具有相对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是个渐进的过程。另外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技术、生产等各个方面。

鉴于清洁生产的相对性和系统性,在企业中建立一个长期性的清洁生产审计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它是企业实行持续清洁生产的重要保证。该组织设组长1名,一般由企业主要领导人(厂长或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兼任,成员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职环保人员、基层生产单位的管理干部、工人以及从外部聘请的咨询专家。该组织旨在定期组织清洁生产审计。审计期间,监测部门业务上受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指导。

(3)环境监测应为清洁生产服务。

随着清洁生产在企业中的不断推广,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量将大大增加,不但要进行例行监测,而且还要服务于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为审计中的预评估和评估提供大量的实测数据,因此,今后的环境监测计划中监测设备、仪器和监测方案应该与生产全过程分析相配套。环境监测部门应及时为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提供当前生产情况下的输入、输出物流和污染物排放状况,还应对清洁生产方案进展情况和实施的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价。

(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目前环评中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着眼于末端污染控制措施的投入产出分析,除少数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外,一般来说其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则不少环评报告中的这一部分做得很粗,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由于清洁生产考虑的是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因此,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应是一个全过程的投入产出分析。

将清洁生产思想引入污染控制对策中后,相应的投入产出分析也将具有新的内容。从经济效益而言,原材料的节省、能耗的降低、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等本身即可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外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不断控制必将带来末端污染控制难度和费用的降低。考虑上述因素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不仅比过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结果和结论也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这一新的思路和作法也将有利于将生产和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改变长期以来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两层皮的状况,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清洁生产思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意义

1.缩短环评周期。

将清洁生产思维引入环评后,环评工作的重点势必将由现在的现状监测和模式预测向实用可行的工程分析和污染控制对策分析转移,相应地总耗时将减少,这为减少长期存在而又正在发展的“环评滞后”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2.加强环评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参与。

环评的目的实质上是从环保角度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环评的结果的结论理应在工程设计中得到体现,因此在环评中考虑清洁生产,势必从原材料、工艺路线、产品设计等方面给环评单位创造了一个可以广泛利用的天地,这使得环评单位从过去的被动和形式上的参与转向主动参与,未来的污染控制对策或措施在工程设计中可真正得以实现,从而真正实现了环评的目的。

3.提高环评报告的可操作性

环评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对策的依据,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环评滞后、环评质量不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评报告应该具有的对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环评报告可操作性也打了相当的折扣,从清洁生产角度出发,提出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后,这一问题可初步得到解决。

4.提高环评队伍素质和环评质量。

清洁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将清洁生产思维贯彻在环评中,环评人员不仅要懂工艺,而且要懂管理,具有整体思维,这在许多方面对环评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环评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必将促进环评质量的提高。

标签:;  ;  ;  ;  ;  ;  ;  ;  ;  ;  ;  ;  ;  ;  

清洁生产思想--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_清洁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