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论文_袁国柱

新媒介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论文_袁国柱

油田文化集团有线电视中心文艺部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2

摘要:在科技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介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取代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势。基于此,本文就新媒介生态环境对于电视节目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节目传播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以期为电视节目在新媒介生态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介技术;电视节目;运用

引言

电视媒体在新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受众对新媒体的追求,对传统电视媒体的认可度发生了变化。据相关机构调查,电视媒体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而网络媒体增长迅猛,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到网络媒体当中。为此,电视节目要积极适应新环境,挖掘受众需求,转变电视节目创作思路,找准定位,推动电视媒介可持续发展。

1新媒介环境下受众对电视节目创作的新需求

受众需求是电视媒介节目创作的目标,而新媒介环境下,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认知度发生了变化。如果电视节目难以满足受众的偏好,则可能导致电视媒介更加被动。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传播的限制,电视节目编辑创作必须通过改革来顺应变化。(1)受众心理变化从微博、微信、移动终端收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当下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基于网络APP的应用,对各类电视节目的整合,使电视媒介收视率日渐走低。面对受众观看心理的变化,电视节目编辑在创作电视内容与形式上,更应该考虑受众的新需求,从优化电视节目制作、增强电视节目可看性,激发受众情感共鸣上来提升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忠诚度。(2)受众与节目交互需求迫切事实上,在传统电视节目传播中,受众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其自身思想无法表达,更无法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新媒介环境下,特别是网络媒体让越来越多的受众能够参与到节目中,甚至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新主角。人人参与的电视节目创作将成为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新趋势。因此,电视编辑要拓宽传统电视与受众的互动渠道,打破创作局限,引入新媒体技术手段,整合电视节目创作优势,关注受众与节目的互动需求,增添电视节目新意。(3)受众观看习惯的变化事实上,当前媒介环境下受众的观看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固定播放时间的电视节目越来越难以适应受众需求;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节目更能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而且可以按需点播节目。电视节目编辑创作应该重视这些新变化,并根据受众的观看习惯创新电视编辑技术。

2新媒介环境下受众对电视节目的新需求

2.1立足大众传播,贴近受众认知需求

电视节目编辑创作要适应新变化,特别是要满足受众需求,要贴近受众观看实际,立足电视媒介优势,化解难点,放大特色。事实上,大众传播的目标在于满足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作为单向传播的电视媒体,要借鉴和吸收网络媒体多向互动的优点,最大限度地融入新媒体技术,加强受众与电视节目的互动。电视编辑在确定节目选题和方向时,要打破固定区域、固定受众年龄阶层的限制,广泛吸收受众,如《中国好声音》《欢乐喜剧人》等,再如《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的主题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节目都获得了好评,在网络平台点击率也很高。说明对电视节目而言,要打造电视节目特色,就要做好节目定位,立足大众需求,关心受众的生活。

2.2平衡各方言论

新媒介生态下,移动网络终端的广泛普及,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可以从更加便捷的渠道接收信息、传递观点并表达诉求,网络平台成为各种观点相互对撞的战场,普通受众很容易受到影响。新媒介的传播不乏一些“猎奇”“特殊个案”得到少部分受众的追捧,此时电视新闻节目就要发挥其权威性与专业性的巨大优势,对各方评论加以平衡,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巨大公信力与权威性,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媒介平台中的观点对冲,很多时候都较为单一、片面而偏激,比如是否应该“抵制日货”等话题,吸引了很多受众的关注,并且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争论,甚至成为网络暴力及实质暴力的导火索,为此电视新闻节目要积极引入具备专业眼光与权威性的评论员与学者,凭借其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与深厚的知识储备,透过“抵制日货”的表象,看清双方争论的本质,进而加以深入解读,从而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爱国主义,引导关注明确当前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趋势,以此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电视节目应当明确自身的权威性,并善于利用自身公信力,以更加和谐、公正、客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广东新闻联播》栏目最新一项改革,在栏目中增加了新闻评论的数量和频率,请省内专家对新闻大事件深入剖析,引发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以传播正能量。

2.3突出双向传播与互动

电视媒体本身具有单向性,电视节目在创作过程中要借用新媒体,融入互动元素,满足受众的需求,抓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偏好,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实现节目与受众的多向交流。比如,《开心词典》节目与受众的现场互动,《中国好声音》采用受众参与投票的方式,《新闻深一度》中引入公众评论员,还有利用3G连线、热线电话、场外特约评论员、网络互动平台等,来全方位展现电视节目报道模式,使电视节目更加新颖。

2.4多平台、全媒介

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应当对当前的媒体环境有所了解,并积极主动地融合电视媒体之外的其他媒体形式,如期刊、报纸、广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节目APP等,借由更多的传播媒介吸引受众关注,并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半径。电视新闻节目对于新媒体的有效应用,可以拓宽节目的传播渠道,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同时利用新媒介生态下的马太效应,凭借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与更多的媒介渠道达成合作,以此提高收视率、订阅量、点击量与评论数。实现新旧媒体之间从“相加”到“相融”带来的新变化。电视新闻媒体还可以利用新媒介提前发布节目预告,为节目的传播进行预热,比如在网络上抛出一个热点话题,引导受众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评论,收集受众观点与意见,并与电视新闻信息加以整合,对这些观点及意见加以分析与评论,发挥节目的观点的深度,从而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并提升节目影响力的效果。

2.5电视节目要提升制作水平

电视媒介的创新转变,不仅是某一个电视台,而是整个行业。电视节目编辑在挖掘电视传播优势的过程中,要关注行业的变化,特别是在新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要从人才、技术、设备、理念等方面整合优势,提升节目编辑创作水平。

结语

在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需要以各种信息媒介为依托,拓展新闻素材的渠道来源,以更加具备深度与广度的节目内容来树立节目品牌,平衡各方言论,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节目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姜丽杰.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受众变化及编辑创作研究[J].记者摇篮,2017(05):46-47.

[2]徐蓓蓓.电视节目如何借助新媒体开启新航程[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79.

[3]赵媛.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5.

[4]王芸.新媒介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形态流变[D].内蒙古大学,2013.

[5]谭雨,李芸.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转型探微――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每日新闻报》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4,4(8):107-110.

[6]于笑梅.新媒介下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5).

论文作者:袁国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新媒介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论文_袁国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