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探究论文_龙银菊

湖南省新晃县人民医院 湖南新晃 419200

【摘 要】目的 探讨骨伤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60例行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有计划地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分别为93.3%以及73.3%,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3.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尿检测可知:对骨伤患者术后实施有计划地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骨伤;术后;疼痛护理

在欧美等医学科技比较先进的国家,已将疼痛症状与其他生命体征同等对待,也就是说在这些国家医护人员应实时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进行一致的疼痛管理制度,还改善疼痛症状纳入到日常规章制度中作为护理工作监测的评判标准。然而,目前国内对于疼痛症状的概念比较模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对于如何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无法很好地帮助患者解决疼痛状况,有时甚至认为术后出现疼痛感是一种必然。在骨科手术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疼痛现象。例如,肋骨出现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影响,患者无法咳嗽,也无法进行深呼吸。因此这类患者很容易出现肺化脓、肺炎以及其他的一些支气管疾病等。因此术后对骨伤患者术后实施有计划地护理干预措施,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选取我院骨科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60例行骨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骨科患者手术后护理,以便该法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6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0-78岁,之间的平均年龄为55岁,平均身高为161厘米,平均体重为57公斤。以上患者中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12例,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6例,进行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7例,进行其它骨科手术的患者5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8-76岁,之间的平均年龄为54岁,平均身高为162厘米,平均体重为56公斤。以上患者中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11例,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7例,进行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6例,进行其它骨科手术的患者6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将两组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30例术后骨伤患者采取有计划地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还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护理方案.使得护理过程对每个患者都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1)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让其保持正确的休息姿势,还要协助患者改变姿势,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而造成血液循环出现受阻[1]。(2)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避免细菌滋生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督促患者合理膳食不要食用辛辣,多盐的食物,戒烟、戒酒。(3)患者住院期间,要有安全意识,防止跌倒避以及坠床等情况发生。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加强护理管理,药物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药物的品种和剂量,提前告知患者药物的注意的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4)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定期检查和维护,必要时安排专人看护,加强对运转仪器的检测力度。加强运转仪器的管理和应用。(5)医护人员要定期开展培训,增强监护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技能,开展交流沟通会,将强医护人员的交流学习。制定下一步的护理计划和工作。(6)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的治疗,患者处于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都会影响大患者的心理。因此一定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素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如若患者表现出负面情绪,例如焦虑和悲观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时,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不断鼓励患者使其重塑信心,积极配合今后的治疗。让患者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当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时,要及时处理,积极的与患者沟通及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安抚患者情绪,让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7)加强教育宣传,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使患者对疾病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患者对于治疗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2.2对照组

对对照组30例骨伤患者仅进行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常规护理工作。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1.3观察指标

通过VAS法进行评估,从0-10强疼痛划分几个等级,无痛感为0,强烈疼痛为10,患者通过感知对疼痛进行评估。等级划分标准为,0为有无痛感;l-3为有轻微疼痛感;4-7为有中度疼痛感;8-10为有重度疼痛。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四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2.结果

2.1两组骨伤的VAS评分平均值比较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3统计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疼痛症状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普遍存在,疼痛感不仅会使缓着的痛苦加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患者体内内脏发生刺激反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理机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患者神经性功能障碍的发生[2]。因为释放致痛及炎性介质,导致原发性病灶出现更加加重了水肿以及缺血现象,造成患者的酶代谢以及体内激素出现障碍,减慢了蛋白合成速度,并加快了分解速度,延缓了伤口愈合。除此之外,由于长时间的治疗,患者处于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都会影响大患者的心理,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悲观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患者术后机体恢复缓慢,甚至出现恶化。由此可见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感,不仅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重塑信心,积极配合今后的治疗,而且利于患者的康复。此外,减少患者疼痛感,有助于患者开展功能康复锻炼,并有效减低并发症的产生[3]。本研究通过探究骨伤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有计划地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能使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骨伤患者术后实施有计划地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培培,朱宁宁.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现状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1):122—125.

[2]邹颖.无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影响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05(’28):99—102.

[3]张海青,武文翠.骨折围术期疼痛病人的无痛护理干预效果[J]。全科护理,2013,11(2):975—977

论文作者:龙银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探究论文_龙银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