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中毒患者的急救与健康教育论文_董梅华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总结蕈中毒患者的急救与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开展本次关于蕈中毒的临床对比研究,期间总共选取20例患者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救治疗与健康教育。总结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以及毒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通过健康教育后20例患者的知识评分平均为(87.5±5.6)。讨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好多方面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对于重症患者及时提供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再次中毒风险,提高临床干预效益。

【关键词】蕈中毒;急救措施;健康教育

毒蕈也被称为毒蘑菇,蘑菇主要是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当中的真菌。世界上约有200多种毒蕈,其中已知的毒蕈毒素有150多种,毒蕈的毒素大多耐热,其主要是以阿托品样毒素、毒蕈碱以及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为主[1]。并且有研究发现同一种毒蕈可能存在多种毒素表现,并且其中致命毒素较多[2]。因为毒蕈的中毒表现比较复杂,中毒的症状也会因人而异,所以急救的难度也比较高[3]。对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服务水平,本文简要分析蕈中毒患者的急救方法与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开展本次关于蕈中毒的临床对比研究,期间总共选取20例患者作为案例。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年龄平均(41.4±4.9)岁,中毒平均时间(3.5±1.1)h。

入选标准:满足蕈中毒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在18到80岁之间;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临终状态无法逆转;严重脏器损伤或精神异常;无法接受超声检查。

1.2方法

1.2.1急救

入院之后及时实行导泻、洗胃、催吐,提供地西泮、糖皮质激素、阿托品等药物,并提供并大量输液促使毒素排泄,维护脏器安全。先刺激咽喉部位引发呕吐之后,采用200ml水加入碘酒进行稀释并洗胃。先吸尽胃内容物后及时进行灌洗,每次灌洗量需要与吸出量相同,压力不能过高、液量不一过多。洗胃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脸色、神志以及基础生命体征。采用甘露醇、速尿促使毒素排泄,实行常规颈静脉、股静脉穿刺并检查中心静脉压,留置导管观察尿量、尿色,注重呼吸、脉搏以及血压等基础指标。另外,针对症状严重患者提供序贯血液净化治疗,采用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构建血管通道,采用血液滤过机、爱尔碳肾实行序贯治疗,血流量调控为150到200ml/min范围,治疗时间为3小时,血液灌流完成之后及时接受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滤过器为AN69膜,置换液的体积为3500ml/h,血流量200到250ml/min,治疗期间提供肝素抗凝,治疗完成之前的半小时停止使用肝素。

1.2.2健康教育

由专科护士制作相应的宣传材料,制定野生蕈菌中毒防治手册,内容涉及到蕈菌的形态示意图、中毒分型、典型案例以及容易混淆的毒蕈、可食用蕈菌的具体差异。针对患者对于毒蕈的认知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提供毒蕈识别误区教育以及中毒自救的措施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部分形态学特征、典型案例以及急救措施的讲座指导,尽可能预防毒蕈误食现象,提高误食后的自我急救能力。

1.3观察指标

总结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以及毒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知识掌握情况以自制问卷量表进行统计分析,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于毒蕈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实行数据对比分析,在数据资料录入之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分组记录,并应用连续性或离散型的变量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定性的数据不需要分类变量。数据检验期间所有均数采用T值进行检验,百分制数据采用X2值进行检验,在数据对比差异中P值<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通过健康教育后20例患者的知识评分平均为(87.5±5.6)。

3.讨论

度蕈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在临床中需要提高宣传教育重视度,促使群众可以准确识别毒蕈规避采食风险,同时强化患者对于蕈中毒后的急救措施掌握情况,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借助导泻、洗胃、催吐、药物治疗、提供大量输液促使毒素排泄等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急救效益,并针对重症患者提供序贯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另一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后20例患者的知识评分平均为(87.5±5.6)。这一结果证明借助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对毒蕈的认知,规避再次中毒风险。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好多方面的急救促使非常重要,对于重症患者及时提供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再次中毒风险,提高临床干预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洁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与单纯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毒蕈中毒疗效比较[D],2017.

[2]文莉,吴蔚桦,李丽,etal.21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1):72-77.

[3]马丽琼,沈俊,徐路琼,etal.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毒蕈中毒肝损伤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输血杂志,2017,23(6):241-245.

[4]郭秀彩,张紫萍,邓英光,etal.4种水飞蓟素单体对鹅膏毒蕈中毒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今日药学,2017,15(01):13-16.

论文作者:董梅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蕈中毒患者的急救与健康教育论文_董梅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