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芳治疗月经不调经验总结论文_冉正应

周春芳治疗月经不调经验总结论文_冉正应

冉正应

贵州省清镇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551400

摘要:目的 总结周春芳老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经验。强调引起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为肝郁、肾虚、脾胃失调、血气不畅等。治疗当以疏肝解郁、补肾、健脾和胃、调和气血为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键词:周春芳;月经不调;经验总结

周春芳(1962-),女,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熟谙中医经典著作,临证以脏腑辩证为核心,遣药奇特,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应用调经方剂治疗月经不调疗效尤为突出。

1.病因病机

周老师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生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外,体质因素对月经不调的发生也不可忽视。月经不调中较为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痛经、闭经等[1],给妇女群体带来的很多困扰。主张调经须注重滋补肾水,肾水少则心火大;她还认为妇女月经、怀孕、生产以及哺乳等都会损耗其气血,容易形成肝郁,因此必须疏肝解郁;脾胃在月经不调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脾胃的正常与否,会反映为妇女生理上的变化和病理特点,比如化源不足以至于月经不畅等和水湿不化以致经行泄泻、带下、闭经、不孕等[2]。

2.治疗经验

周老师提出,月经不调的治疗当辨证论治,常分为肝郁型、肾虚型及脾虚型,临证各有侧重。

肝郁型症见月经先期或后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舌质正常,苔薄,脉弦。治以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加减。若经来腹痛者,可加香附,延胡索;瘀血者,加泽兰、益母草;有热者,加丹皮、赤芍;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者去薄荷、煨姜加何首乌、菊花、女贞子;肝郁有热者加丹参、鸡血藤;肾虚者加菟丝子、熟地、续断。

肾虚型症见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治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傅青主女科》定经汤加减。肾阳虚者酌加仙茅、巴戟天、淫羊藿;带下量多者酌加金樱子、沙苑子;腰酸痛者,酌加续断、杜仲。

脾虚型症见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缓。治以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加减。食少腹胀者加麦芽、砂仁、陈皮;月经量多者去当归、生姜,加乌贼骨、茜草、棕榈炭。

3.病案举例

患者,女,36岁,2015年3月26日初诊。主诉:月经紊乱3月。3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月经经期提前1周,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期间曾就医内服中药治疗但疗效不佳,3月10日来月经经仍提前1周,其余症状如前。诊时症见:月经经期提前1周,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行经4天,腰酸腿软,小便频数,乳房、乳房稍胀痛。舌淡,苔薄,脉沉细。辩为月经不调(肾虚型)治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傅青主女科》定经汤加减。处方:柴胡10g 当归12g 白芍10g 熟地20g 茯苓12g 山药12g 菟丝子20g 炒荆芥10g 郁金10g 炙甘草6g 煎水300ml,分早、中、晚3次服。服到下次月经来时停药,下次月经停后复诊。4月15日复诊时自诉本月经期恢复正常,行经期间无不适。门诊随访至2015年10月其经期经量等正常。

参考文献

[1] 魏媛媛,李微微,孙丽英等.生化汤在《傅青主女科》中的运用体会[J].中医药信息,2012,29(4):87-88.

[2] 谭忠乐,雷磊.《傅青主女科》从脾肝肾论治带下病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797.

论文作者:冉正应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周春芳治疗月经不调经验总结论文_冉正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