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泗水县方言与民俗文化论文_赵秀

济宁泗水县方言与民俗文化论文_赵秀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俗是第一性的,方言是第二性的。先有某种民俗,然后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方言词;民俗是产生方言词的基础,没有民俗就没有方言。然而,民俗的形成和巩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不同的民俗形式在同一地区用不同的方言词表示;同一种民俗现象在不同的地区需要附着在不同的方言词上。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五岳之首泰山以南,孔子故里曲阜东临,隶属济宁市,因泗河发源于境内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下辖13个乡镇(街道),总人口60万人。泗水县以泗河得名,名称由来已久。

关键词:方言;民俗;泗水县

泗水方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泗水文化息息相关的,与此同时,泗水文化又受到儒家主义和运河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方言不断地受到影响,方言的意义也因此发生了很多变化。泗水方言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众所周知,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泗水方言中也有许多独特的和动物相关的方言。在中国文化中迷信文化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可避免地与迷信文化相关的方言就产生了。我们对方言的研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之前学者们十分重视对语音的学习与研究,现在的研究方向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是仍然缺乏对方言与民俗文化全面的多视角的学习。本文主要从婚丧嫁娶,迷信以及与动物相关的方言等民俗方面来研究泗水方言。

一、泗水方言的起源

方言的产生、发展、消亡都不是由个人决定的,它是由生活在某一地区的一群人,在约定成俗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群体性。泗水方言隶属于济宁方言的一部分。地处京杭运河的交通重地,运河文化带给济宁人民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方面,也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方言就是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泗河文化又孕育了一代代的泗水人。

二、齐鲁文化影响下的泗水方言

水浒文化是山东省独有的地方文化,其“热情好客、诚实守信、忠义豪放”的精神也是山东省人的人文内涵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泗水民俗文化和方言文化也受其影响。泗水人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梁山好汉有很大的相似点。在与朋友相聚的时候,泗水人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一点深受水浒文化的影响。“干了”是泗水人在聚会喝酒时常挂嘴边的词语,意思为一口气把一碗酒喝干净。如果一个人酒量很大,但是不愿意喝酒或者很少喝酒,泗水人就会很生气,他会认为你这个人不实诚,不仗义,不愿意跟他做朋友,因此也会慢慢地跟你减少交往。在泗水,人们对亲朋好友聚会时喝酒的座位安排有很大的讲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如果喝酒时座位的排序出现了差错,这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聚会结束后会受到人们的议论和嘲笑。在泗水县,以左为贵,一般都是年纪大的人或者有身份的人坐在左边,泗水人称这为“一把手”。年轻人或者近亲会坐在方便端菜的地方,这在泗水被称为“把席口”。吃饭的时候,如果桌上有鱼,鱼头是要冲向“一把手”的,以显示对其的尊重和尊敬。泗水人对泰山给以很大的崇拜,亲切地把泰山称为“泰山老奶奶”。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人成群结队的去白马寺或者安山寺烧香拜佛,其中就有“泰山老奶奶”,还有一些人会专门从山上将老奶奶请回家,叫做“请神”。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石敢当”供奉在家里。因为在泗水人眼里泰山是拥有神奇的魔力的,他们相信泰山老奶奶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给每个家庭带来祥和和财富。

三、迷信民俗影响下的方言

迷信是文化的产物,并且和文化中的价值观,世界观,哲学和信念有很大的相关性。泗水人相信如果他们因为某个事物或者某个人受了很大的惊吓,他们的魂魄将会离开他们,所以他们就会变得毫无生气,郁郁寡欢。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去向通灵者寻求帮助,让通灵者给他们“叫魂”。通灵者会通过把脉来判断你是否丢魂了,如果确认一个人丢魂了,就会通过叫魂来将你的魂魄召回。叫魂是一种招魂的仪式,在这之前,还有一些列的准备过程,其中就包括需要焚烧的纸、香,还有贡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通灵者重复叫着需要招魂人的名字直到通灵者确定你的魂魄已经成功召回。现在如果有人重复不断的叫另一个人的名字,另一个就会很恼火的反问道:“你在给我叫魂吗?”因此,这一民俗对我们的语言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四、动物文化对泗水方言的影响

众所周知,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动物文化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泗水方言中也有许多独特的和动物相关的方言。在泗水,人们称呼胆小的人为“小鸡”,因为小鸡是一种很胆小的动物,一般很少同同类或者其他动物挑战,因此人们借小鸡来比喻一些胆子小的人。刚出生的小宝宝,人们会说他长得“虎头虎脑”,和“小老虎”一样。老虎是一种很勇猛,强壮的物种,人们称小宝宝为小老虎寓意着人们希望小宝宝可以健康强壮的成长。在泗水有很多和熊相关的方言,“熊样”被人们用来隐藏害羞或者表达愤怒。“熊孩子”当小孩子犯不严重的错误的时候,由于年纪小,是可以被原谅的。“熊孩子”饱含着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或者被用来表达责备,意思是这个孩子太顽皮,淘气了。“憨熊”表示一个人很愚笨。“熊娘们”是男人们经常用来责备女人的词语,但是其中包含幽默成分。“咧熊”意味着不关心,不在乎。“熊”这个本来表示动物的名词,但在泗水方言里是表示责备的动词。所以当责备人的时候,泗水人表达为“熊人”。当房子里一片狼藉,泗水人说“乌狼烟”。“龟孙子”被用来表示一个人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值得别人的信任。

五、婚丧嫁娶影响下的泗水方言

方言和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在某种程度上方言的意义可以展示民俗文化的特征。春节到来前,泗水人会请自己家族的“爷爷奶奶”回家过年,意为“请老”,这里的“爷爷奶奶”指的就是自家的祖辈。泗水人称呼姥姥为“老娘”,看字面意思为“老了的母亲”,实际上是“姥姥”的意思。当新媳妇生完孩子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去看望。亲戚们会带一筐小米,这被叫做“送祝米”,“送祝米”表达了亲朋好友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和喜悦的心情。当亲朋好友回家的时候,婆家会在筐里放一些红色的鸡蛋,这被称为“喜蛋”。这样的做法表达了对彼此最美好的祝愿。如果亲朋好友想看看刚出生的孩子,需要给一些“喜钱”,喜钱经常会带有吉祥的数字6、8等。一个月后,媳妇的娘家人会接女儿和孩子回家这被称为“过满月”。孩子生下来一百天之后还会再次回到姥姥家,这被称为“过百岁”,“过百岁”的时候,姑姑会给孩子买帽子和袜子,帽子是在头上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这代表他们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好人,可以活的脚踏实地,聪明善良。姥姥和姥爷会给孩子买“百岁衣”,给孩子照“百天照”。

方言和民俗是文化传承的一个现象,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地域性。所以当我们在学习方言的民俗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当地文化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方言、民俗文化和文化是一个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习和发展民俗文化和方言的时候,我们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语言和文化是一种共生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方言都会带有它们当地的特征。从语言和民俗文化的角度学习方言是一个好方法。本文主要讲述了齐鲁文化、迷信、动物文化、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民俗文化,因为他们是最具原始性的泗水文化。方言和民俗是文化遗产的缩影,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感,也在情感维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龙.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概况[J].联合日报,2008(2):1-2.

[2]闫德亮.漫谈方言和民俗[J].南都学坛,1992(3).

[3]杨树喆,朱常红.略论民俗与方言的关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2(4).

论文作者:赵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济宁泗水县方言与民俗文化论文_赵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