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_心理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_心理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神经论文,多元智能论文,理论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0)04-0008-04

1 引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关于人类在认知范畴最完整的论述,提出每个人的心智都是由不同程度的智能统合而成,这些经他确立的潜能最少有八种之多,分别为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观察者,它们构成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智能光谱(intelligence spectrum)[1-5]。教育工作者应该采纳“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适性教育方法,理解学童学习型态和各种潜能的局限,尽情在各自独特的文化社会中,开发儿童各项宝贵的智能,不应该随便冠以学童学习障碍标签,而将他们摒弃于课堂之外[6-11]。

2 心灵的三个层面

人类心灵研究源远流长,由于神经心理学在过去半个世纪的长足进展,遂奠定了今日多元智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解释了为何我们各自拥有与众不同的智能光谱。现针对神经中枢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感知、创意与统整三个层面,论述心灵的种种独特面貌:

2.1 感知的心灵 不少著名的教育家都倡议运用具体实物及自然环境进行教学活动(例如Montessori,Pestalozzi和Rousseau),认为有助学童认识世界和建构知识。从神经心理学角度看,我们的大脑cerebrum就是人类发挥心灵的感知功能的重镇[12]。脑部神经细胞,通过12对脑神经负责联系眼、耳、舌、鼻和喉咙,同时利用31对脊神经联络手足和各躯干部位。从这些感知器官传递进来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触觉讯息,经脑部各控制中心的综合处理,人类才表现出记忆、想象、分析、思考和创造能力[13]。大脑最后进化而成的终脑(telencephalon),其皮质(cerebral cortex)与上述高级认知能力最为密切,皮质回旋卷曲形成许多脑回和脑沟,按表面位置可分成额叶(front lobe)、顶叶(parie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枕叶(occipital lobe)四个区域。四个区域分别专司全身体肌肉骨骼活动、身体四肢感觉、听觉分析和视觉讯息处理。另外,在桥脑(pons)背面承接中脑(mesencephalon)之网状促动系统(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与延脑(medulla)的神经通道,是意识的重要源头,此促动系统与警戒、觉醒状态有关,使个体受刺激时随时作出反应。

2.2 创意的心灵 当代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两半球所擅长处理的工作各有不同,左半球比较擅长分析言语讯息和逻辑运算,而右半球可帮助处理含想像直观的空间视觉和感性音乐讯息,有趣的是左右两半球各跟肢体左右半部的神经以左右相反方向方式连接。因此,真正的智者是指那些左右脑都能均衡运作的人,而懂得多用左半部肢体开发右脑直观想像潜能,以配合左脑逻辑运算的人,就是拥有创意心灵的人[14]。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只重视灌输那些只用言语为载体的思想,而忽略及早从小培养儿童利用非言语(如肢体、图象、音乐)媒体表情达意的机会,更不应该在不知不觉中摧毁了右脑创意潜能发展的可能性。

2.3 统整的心灵 有趣的是每位个体大脑皮质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个别特征却是如各个面孔一样而不尽相同;大脑两半球(cerbral hemisphere)互相对应的区域由大脑间织维(intercerebral)构成的胼胝体(corpus callosum)联系,联系的紧密程度受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以及成长环境影响,使大脑成为具有个人独特性格统整的心灵[15-16]。位于脑干(brainstem)顶端、在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间脑(diencephalon)(含丘脑thalamus、上丘脑epithalamus、下丘脑hypothalamus),是联系前脑forebrain(含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和脑干下部的传递站,亦是自律神经的中枢,若果能够结合脑下垂体(pituitary gland)的功能,人的心灵与躯体才能充分发挥功能。位于边缘系统的生物化学组织是众多周知的“旧哺乳动物脑”(old mammalian brain),在进行内省或处理人际关系活动时,可因愉悦快乐等情绪而被激活;其中的海马结构(parahippocampal gyrus)与学习、记忆和空间方向有密切关系。小脑cerebellum位于大脑后面下半部,功能包括身体的平衡和肌肉张力,使熟练的技巧得以顺畅进行。围绕于脑干前端的桥脑,给大脑皮质和小脑提供了主要通道,它和小脑共同参与处理身体姿势和体觉的讯息,协调由大脑传来的神经冲动。延脑(medulla)位于脑干的最下端,是人体的生命中心,主管呼吸、血压、心跳等维生系统,亦掌管反射性动作如恐惧、快乐等基本情绪反应,这部分又称为“爬虫类脑”(reptilian brain),我们利用它享受许多生活方式。

3 多元智能的介定基准

加德纳从正常人和患有各式各样脑病变病人身上得到启发:人类拥有广泛不同的潜能,某人在某智能领域的优势表现不足以预测他在其他领域的表现是否也是如此。事实上,患有某种脑病的病人,当代神经心理学家已经可以比较准确的作出预测他们即将丧失那种特定的能力,以及那些能力并无大碍。在1983年《心灵架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尝试对智能一词作出定义:解决问题和创造物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最少受到一个文化社会所重视。差不多15年后,他在《智能重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多元智能》一书中尝试对多元智能的性质作出说明:多元智能是具有生物心理特性的潜能,能够处理感知器官在特定文化背境中被激活的讯息,作用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受文化重视的物品。加德纳对智能分类所要求的证据,设定了8项客观的基准,这些基准正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赖以发展的基石:[3,5]

3.1 某种特定部位的脑患导致特定能力的丧失 例如在大脑左半球,跟丧失说话能力关系密切的布洛卡(Broca)区和了解语言意义的威尼奇(Wernicle)区,便是语言智能的神经中枢[17]。

3.2 某特定能力的演化历史和演化可能性可供考据 例如我们有理由相信空间智能是各种动物共有的能力,它是在自然旷野环境搜捕猎物的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成。

3.3 各特定智能都是由可分辨的核心讯息运作程序组合而成,可以与其他智能充分协作,对特定环境敏感和产生影响 例如语文智能是由语音、语法、语用和语义四项要素合成,而音乐智能则由音调、韵律、和声、和音色交织而成。

3.4 各特定智能所处理的讯息能够准确的被编码,发展成独具文化特色的符号系统,以利文化传承交流 除了熟悉的语言和数学逻辑符号系统之外,现今也有反映内省智能的图腾文化和梦境解析,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发展出来的身体暗示和肢体语言。

3.5 各特定智能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有公认的达致专家水平的成就指标 在当今社会,学童经过不同学习阶段,为理想的职业作好准备,而这些不同职业都需要不同组合的智能共同协作,才能达致专家级别的水平。例如厨师必须要在自然观察者、空间和肢体动觉智能三个方面同样出色,其厨艺才能够卓尔不群。

3.6 在周遭社会中有偶尔发现的奇才 他们只在某项智能表现卓越,唯在其他智能方面表现平平无奇,甚至非常差劲或形同白痴,这些奇才正是研究特定智能发展规律的案例。

3.7 实验心理学的任务分析是否可以支持各项智能的相对独立特性 分析两项智能在某学习任务的同时应有过程,研究员是可以跟据学习迁移和干扰情况进行推断。例如当我们与人说话时,通常还可以同时进行拼图游戏,但若果同时要求留意歌词内容就相对地显得困难。

3.8 各种智能表现数据得到了心理计量学的支持 各项智能相互之间不同的相关程度,从实证角度检验各项智能建构在概念方面是否介定清晰,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智能”和“智慧”释义

目前华人地区对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词的翻译并不一致,主要有“多元智能”和“多元智慧”二种。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观念和不同时代与国度的“智慧”涵意差异不大,因为多元智能所珍视的能力和素养,都蕴含了许多智慧的本质。但是,智慧不全然只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它涵盖了东西方文化许多生命哲理(如老子的“无为”思想,孙中山的“博爱”精神),有智慧的人承先启后的促进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它除了可以成就自己,也关心照亮别人。从神经心理学分析,人类心灵是感知的、创意的、和统整的;感知的心灵是指通过多元智能可以博学多闻、经世致用;创意的心灵则著重灵活精进、追新求变;智者则将感知和创造的心理通过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提升至统整的最高境界,他们往往无悔终生,在悠悠生命历程中,通过丰富生活体验泰然化危机为契机。可以说,多元智能教育是终生自我教育,终极目标是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2,8]。

标签:;  ;  ;  

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