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老龄化”之路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老龄化”之路

王贵红1,苏 中2

(1.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甘肃兰州730030; 2.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 要: 我国老龄化程度将持续高于全球水平,形势严峻。作为“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 ,“医养结合”模式成为我国目前养老革新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其他一些老龄化的理念也在不断被理解、实践和创新,包括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等。它们应该被视为“健康老龄化”的不同实现形式,是我们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路径。其实,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它们可以统一表述为一个理念——“幸福老龄化”。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健康三维;生活质量;积极心理学;幸福老龄化

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1]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研究团队预估,到204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重为25.62%,[2]持续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如此严峻,引发了研究者的深度关切和积极行动。其中,对“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接受和倡导,标志着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老年人的健康上,开始关心老年人生活质量,关注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把老年人这个群体放在整个社会群体福祉中来考量,从而引发了“医-养结合”(Medical-Nursing Combined Pension)”“体-养融合”等许多新观念、新举措、新探索。实际上,在从“老有所养”到“健康老龄化”再到“积极老龄化”的不断探索中,一个关于“幸福老龄化”的构想逐步呈现。本文从已有研究出发,对“健康老龄化”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解读,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当今流行的四种老龄化理念中蕴含的“积极”(Positive)要素,提出用“幸福老龄化”概念来涵盖这四种老龄化理念的设想,认为“幸福老龄化”是建设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路径。

一、“健康老龄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的提法始于1987年的世界卫生大会,这次大会把“健康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列为老龄研究项目的主要课题,[3]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1990)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老龄化的发展战略,第15届国际老年学学会布达佩斯大会(1993)将“科学要为健康的老龄化服务”作为会议的主题,这均标志着“健康老龄化”理念渐入人心,不断发展。我国首都医学院附属医院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研究中心承担的由联合国援助的“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项目(1990),可看作我国“健康老龄化”实际研究的开端。而在我国最早提倡“健康老龄化”的是邬沧萍先生。今天,随着人们对“健康老龄化”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其实践更呈现出多样化势态。

RDF即为垃圾衍生燃料,其主要来源为生活垃圾,将其中的高热值提取出来之后便可以作为燃料投入使用。处理的过程包括破碎处理、降低垃圾中的水分,通过热解或堆肥使垃圾产生具有燃烧能力的液体、气体或者是液体。文中所说的RDF通常为固体,其热值较高,一般可达2000~4000kcal/kg,其粒度均匀,加入防腐剂可长期储存,适合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但是,制RDF也具有制作工艺程序复杂,不能完全处理废弃物等缺点。

有关国际组织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老年人健康长寿及其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其目的在于从整体上促进老年人的健康,使他们在体力、脑力、精神、情绪、社会和才能等方面平衡发展。[4]

二是网络结构通用化。通用的网络界否是保障现场控制设备与企业管理系统两者之间通讯畅通的关键。通过通用的网络结构,企业管理层能够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管,这也正是当前和未来电气自动化所追求的目标。

林卡等认为四种老龄化理念有本质不同,把健康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纳入生活质量视角下,而将生产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置于社会质量视角下。[23]而有的研究者则认为,成功老龄化包含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后二者只是成功老龄化的实现形式;也有人认为健康老龄化是成功老龄化的一个因素,或者说成功老龄化是健康老龄化的一个要素。更有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将“积极老龄化”定义为:患病率和失能率较低,身体健康,有较高的认知功能以及能够应对压力,有积极的心态,参与生活(Fernández-Ballesteros,2013)。认为“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是在“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生产性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定义能够涵盖其它三个。[24]其实,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四种老龄化理念可以整合为“幸福老龄化”理念,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颐养天年”。这样,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所谓四种路径就殊途同归了。

WHO在其《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Active Aging-A Policy Framework,2002)中首次提出积极老龄化概念并将其作为21世纪应对老龄化战略,其要点表述为:健康、参与和保障,[18]目的在于最大化老年人参与感和幸福感,建立一个人人有价值、人人能参与的社会(Walker,2002);[19]在众多表述中,欧盟(EU)的表述侧重老年人作为社会成员,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在生活上保持独立以及作为公民更多的社会参与,与WHO的表述一致,强调赋予和保障老年人应有的社会权利;经合组织(OECD)则强调了老年人的生产活动,即在社会和经济领域领导生产活动的能力,接近“生产性老龄化”。[20]相对于“健康老龄化”强调老年人对健康的需要和基于此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心,“积极老龄化”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侧重更多出于保障老年人社会权利的赋权、维权立场,把健康视为积极老龄化的前提和保障。[21]

数学结构的发现需要设置层层探索台阶和探索角度,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数学结构模式,所以对于数学结构的巩固非常重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后习题与作业,通过课后对数学模式和数学结构的自我练习、自我内化、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所学所思,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节约时间,高效学习最终快乐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本质目标。

其实,随着医学的发展、心理学的成熟和社会生态学观点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概念不仅应包括生物和遗传因素,还应该包含心理的、社会的、个人行为的等多种成分,由此形成了综合性协调发展的现代健康概念,这就是1946年WHO提出的“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健康还应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后来美国医生G.L.Engel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BPS模式(Engel,1977),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PS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相结合的医学健康模式,它认为健康受到相互联系的广阔系统的影响,这个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由此带来健康标准、医患关系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等诸多改变,特别是开启了健康服务的新范式——整体健康模式。

作为“照料完整的人”这一医学传统的复兴,整体健康模式强调健康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者的完整结合,强调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密切相关,强调了个体有道德、有涵养、能调控自己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个体有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可以看到,“健康老龄化”理念正是在上述广阔背景下提出并被理解和倡导的。

通过DIC技术可计算得到压桩过程中桩-土界面土体位移场信息(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桩体贯入过程中土体变形以竖向位移为主,方向向下,这说明桩-土界面土体在模型桩带动下产生了以向下为主的位移.

二、老年人生活质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生活质量由一个经济学指标而被引入医学领域。有研究者提出,用生活质量来评价健康,符合现代健康概念,应该成为健康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7]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概念表述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其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之事有关的生存状况之体验,并据此编制了“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项”(简称WHOQOL-100量表),包括六个部分: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6]此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遂成为各种老龄化应对策略的目标。例如WHO在2002年提出其“积极老龄化”战略,开宗明义,指出其目的在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WHOQOL-100量表的结构

转摘自朱熊兆等:《健康心理学》.p209

邬沧萍从我国实际出发,把老年生活质量概括为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生命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自身素质、权益权利和生活环境等六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老有所教”。[8]例如,有研究者调查了老年人学习需求及学习动机,发现“老有所学”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加强其主观幸福感。[9]

所谓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其核心内容是为老人群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以及通过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与相关政策来满足老人的福利需求。[11]我国“十三五”规划把医养结合服务作为社会养老革新的主要方向,即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互融合,最大限度进行社会资源整合,医养合一。这种养老模式,特别强调把老人的医疗健康服务置于关键地位,可以说是“健康老龄化”理念的“加强版”或“中国方案”。在具体实践上,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养老服务上应用是此类养老模式创新的特点。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以低疾病率、高体能/智能、积极参与为标志[12],1987年,由美国学者Rowe和Kahn提出。张小兰认为其可以用健康、社会功能以及幸福感来衡量。[13]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健康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虽有重叠之处,但在政策导向和具体实践上各有侧重,有所不同。[14]表现为健康老龄化强调医养结合,看重实际的身体健康;而成功老龄化着眼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增加,偏重老年人自我评测,更强调主观感受。[15]

的表达水平 PBMCs于37℃水浴复苏后,HBSS洗涤,取(1~2)×106个细胞,加入1 mL Trizol,按照说明书提取总RNA。检测RNA纯度及浓度,取1 μg RNA的液体量,配制反转录反应液,37℃ 15 min、85℃ 5 s,逆转录cDNA。取cDNA 1 μL,配制qRT-PCR反应液,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条件:95℃预变性30 s,95℃扩增5s,60℃延伸30 s;共40个循环。以GAPDH作为内参,记录Ct值,计算相对RNA含量。

三、“积极老龄化”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之路径

水肥管理是油茶苗木栽培管理中非常重要一部分,经过施肥,可以对油茶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控制好水肥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油茶更好的生长,避免因为营养不足影响苗木生长。

采用生活质量作为评价指标,使健康测量不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老年人不仅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由此,一些积极的健康指标如主观健康感、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开始得到重视。由此,“健康老龄化”理念开始流露出“积极”老龄化之端倪。

生产性老龄化(Butler & Robert,1982)在强调老年人健康的同时,指出,老年人有能力也应该从事生产性的活动,[16]积极参与到有偿工作、正式或非正式志愿活动以及其他一些有报酬的活动中去。[17]在生产性老龄化(Productive Aging)理念中,老人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资源,拥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人生智慧,应该用好这笔财富。同时,老人不止是依赖者和消费者,他们不仅是需要照料和服务的人,他们还是家庭的支持者和社会的参与者。应该继续发光发热,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顾问、咨询等工作。它强调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积极为老人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搭建平台。它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力图扭转将老年人当做社会负担的看法,而将其作为潜在生产力,从而得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在这里,对于“生产性”(productiveness),或许也还可以按照弗洛姆(Erich Fromm)的意思,将其解读为一种态度,一种生活的反应模式或取向,而不一定非要产生一种真实的结果(真的让老年人从事生产活动)。这样,“生产性”倾向也就是一种健康的人格,生产性的人发挥爱和理性的潜能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创造了自己,从而使自己快乐幸福、健康长寿。

第二,房产税。房产税主要以抵债时公允价值进行计算,而房产抵债后,债权人在持有期间可以行使出租或使用的权利,但是需要缴纳对应的税款,按照抵债房产租金收入的12%申报纳税,如果不出租的,则应按照抵债房产余值的1.2%申报纳税。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长Brundtland女士讲过:健康作为人类的功能状态,是个人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完成全部生活的能力,事关整个社会发展大局。对健康的投资可以看成是对经济发展的具体投入。[6]有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健康资本化”的概念,认为健康也是一种资本,而且是人力资本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有关研究比较了健康老龄化、成功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四种理念,将之视为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四种路径。[10]

关于“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还有一种提法,即“积极老龄化”(positive aging)。[22]显然,此“积极”(positive)非彼“积极”(Active)。WHO提出的“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强调最佳化老年人社会参与机会的获得(such as the elderly empowermen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即在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或参与体力劳动能力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其仍然拥有不断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公民事务权利。而“积极”(positive)一词,是肯定的、正面的意思,代表一种积极取向。这种积极心理学的取向在以上四种老龄化理念中,都明显可以看到“健康老龄化”对一些积极的健康指标如主观健康感、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的重视。“成功老龄化”聚焦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增加。“生产性老龄化”中老人作为宝贵社会资源和潜在生产力,仍然不断对社会有所裨益,特别是我们引入弗洛姆“生产性”概念,老人仍能“生产性地”发挥其爱和理性的潜能,有益于社会,更有益于自己快乐幸福生活。“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之“最大化老年人参与和幸福感”、“人人有价值、人人能参与”的积极构想。

邬沧萍从六个方面对“健康老龄化”概念做出了全面、科学的解读,特别指出,要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同各行各业联系起来,将其看成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关乎整个社会福祉;要认识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不仅在于老人的寿命长度,更在于其寿命质量。[5]

四、“幸福老龄化”: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积极心理学被定义为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25]是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和实践。[26]它关注人的积极特质,如积极情绪、优秀品格、道德美德、幸福组织、创新和卓越、合作互助、同情心、同理心等,开掘人类潜能和优势,以服务于幸福生活。积极(Positive)的意思,代表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对人类生活和世界的正面的、肯定的看法。这是一个值得的视角,非常有用。它与我们看到的人类生活糟糕的一面,一起组成了故事的全部。比如,浙江大学何文炯教授把人口老龄化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7]山东大学宋全成教授将人口老龄化看成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28]这些看法,是我们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的重要方面。

以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乐观能力即“乐商”(Optimistic Intelligence Quotient) 可能比智商和情绪智力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和生活成就。特别是它能从增强免疫力和提高健康意识两方面提升个体健康水平。[30]这与已有的认识是一致的。乐观智力的核心是个体快乐水平或正性情绪总量(积极情绪)。说明积极情绪是健康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源泉,老年人亦不例外。美国密歇根大学Barbarra Fredrickson教授提出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Broaden and bulid theory,2002),解释了为什么积极情绪不仅能够反映个人的幸福,且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把幸福归结为五个要素:正面情绪、身心投入、良好关系、人生意义和生活成就,提出了“全面幸福”或“持续的幸福”的概念以取代“感觉幸福”(主观幸福感)。[29]据此,“幸福老龄化”(Happiness Aging)的要素可以被构想为:身心健康、物质生活条件、积极情绪、沉浸体验(工作、学习、信仰、兴趣等)、良好人际关系、人生意义和生活成就。

从老年人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来看,“乐活”(取其字面意义)对老年人更具特别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发展任务集中体现在对自身生命意义和生活成就进行回顾和总结,“老年心理危机”如解决的顺利,则老人会发展出圆满和希望的心理品质,反之,则会发展出缺憾和失望,乃至绝望。弗兰克尔(Frankl Viktor)则提出“追寻生命的意义”,认为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出于人的内在需求;生命的意义感和人生目的感的缺失是现代人不幸的根源。在与积极心理学合流后,生命意义感的获得被认为是构成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影响老年人成功老化、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3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把人的存在性焦虑称作“烦”(包括“烦忙”和“烦神”),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忧生之嗟”(闲愁)相类似。在他看来,“烦”的本真的、最后的形式是“面对死亡的决断”,只有在“向死而生”的心境中,人才能体验到存在的全部意义。死亡是“此在”(人)本身必须承担的最合适的、最无法牵挂和根本无法超越的存在的可能性。[32]

“幸福老龄化”概念中的这个维度,反映了老人的“归属感”和“生命价值”。在老年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老龄化、如何对待死亡,也就意味着他如何理解生命,如何理解生活,亦即如何“存在”。“忧生之嗟”既构成老年人生活的全部可能性,同时也影响着老年心理危机的顺利解决,影响到其幸福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幸福老龄化”的另一要素,沉浸体验(flow)表现为身心投入全神贯注和忘我,它一般产生于人们从事一项可控且富挑战性任务时,需要一定技能且受内在动机驱使。[33]受内在动机驱使的活动之所以会产生积极、幸福的体验,在于人不受外界目标的诱惑和压迫,身心不为物役,完全自由,完全为了活动本身,就可以充分释放真我、实现自我。这在儿童游戏活动以及人们的审美经验中最为明显。在老龄阶段才真正身心俱闲,如闲云野鹤,任性率意。可以忙世人所闲,而闲世人所忙。为人处世时,功利色彩和目的性淡化了,没有更多利害计较;所以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等方面,会更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跟着感觉走”,从而会有更多的沉浸体验,也会更多感觉到幸福快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弗洛姆(Erich Fromm)就是这样把幸福感看做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的,在他看来,幸福、快乐是一种成就,象征着人找到了人类存在问题的答案,生产性地实现了他的潜能。[34]《论语》中对这一人生进阶有更为具体的描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实际上就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谓“自我实现的人”,也就是实现了潜能的“机能完善的人”的状态,和罗杰斯(C.R.Rogers)所谓“美好人生”理念是互为表里的。

通过测试发现,用户操作软件能够完成自动检测、水下运动和实时监控等功能,软件的操作效率和人机交互水平也得到提高。

五、展 望

1.健康老龄化、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和生产性老龄化均以服务并达成老年人幸福快乐生活为共同旨归,“幸福老龄化”概念实际上可以涵盖上述四种老龄化理念,作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路径和最终目标。这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设计也是一致的。

2.“积极老龄化”(positive aging)是应对老龄化的一种策略和取向,它以“幸福老龄化”为目标和归宿。

3.“幸福老龄化”可具体化如下可测量的方面:身心健康、物质生活条件、积极情绪、沉浸体验(工作、学习、信仰、兴趣等)、良好人际关系、人生意义和生活成就。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考虑对其进一步结构化,以完善“幸福老龄化”概念。

4.“幸福老龄化”的内容可区分为卫生及医疗服务、物质生活保障、积极情绪、社会参与、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生活满意度(人生价值,生活成就)、归属感七个维度。今后可以在有关积极情绪和幸福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并参考生活质量量表,编制“幸福老龄化”问卷及量表,以便对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作量化和实证研究。

5.在坚持邬沧萍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六有”的基础上,建议增加一条“老有所敬”。原因有二:其一,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二,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据此,倡议结合现代老龄化理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孝敬”、“养生”思想研究,特别是儒家思想中诸如“仁”“色难”“孝”“慎终追远”“不知生,焉知死”以及“仁政”“王道”和道家思想之“养生”“卫生”“服食求神仙”等观念。提高对“幸福老龄化”的认识,加快其实践创新,形成以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幸福老龄化”概念和政策框架。

6.“幸福老龄化”是“幸福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梦”为引领,包括“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诚信中国”、“创新中国”等诸多元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人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EB/OL)(2016-10-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9/content-5121344.htm

[2]成洁楠.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的困境及解决路径[D].西安:西北大学,2018.

[3]王洵.“健康老龄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人口研究,1996,(3).

[4][10][11][14][23][27]林卡,吕浩然.四种老龄化理念及其政策蕴意,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5]王金芳.健康老龄化的内涵[ED/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af1df01000bsh.html

[6]李凌,蒋柯.健康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

[7]朱熊兆等.健康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J].人口研究,2002,(5).

[9]徐海生,陈中永.老年人学习需求特征调查研究[C].第21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2018)

[12]Rowe J W, Kahn R L. Human Aging: Usual andSuccessful[J]. Science,1987,237:143-149.

[13]张小兰,骆宏,张欣等. 不同模型下成功老龄化影响因素的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8).

[15]Hank K. How“Successful” Do Older Europeans Age? Findings from SHARE[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11,66(2):230-236.DOI:10.1093/geronb/gbq089.

[16]Gonzales E,Matz-costa C, Morrow-howell N.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oductive Engagement of Older Adults: A Response to Population Aging[ J]. The Gerontologist, 2015, 55(2):252-261.DOI:10.1093/geront/gnu176.

[17]Morrow-howell N, Wang Y. Productive Engagement of Older Adults: Elements of a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genda[J].Ageing International,2013, 38(2):159-170.

[18]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M].中国老龄协会译,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19]Walker A.“A strategy for Active Ageing”[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2002, 55(1):121-139.DOI:10.1111/ 1468-246X.00118.

[20][22]张俊,谢晖等.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分析[J].护理学报,2017,(15).

[21]宋全成,崔瑞宁.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4).

[24]Fernández-ballesteros R, Robine J, Walker A, et al. Active aging: A global Goal[J]. Current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 Research,2013,2013:1-4.DOI:10.1155/2013/298012.

[20][25][33][美]Alan Carr.Positive psychology——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Human Strengths[M].郑雪等译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1][26][29][美]C.R.斯奈德.Positive psychology[J].王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2][30]任俊,彭年强,罗劲.乐商: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心理科学进展[J].2013,(4).

[31]姜娜,尚少梅.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20).

[3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9-126.

[34][德]埃.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184.

The Way of "Happiness Aging "in the View of Positive Psychology

WANG Gui-hong1,SU Zhong2

(1.Gansu Company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Lanzhou 730030,China ;2.College of Education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China )

Abstract :the degree of Aging will be maintained in China Continues to be higher than the global level, The situation is grim. As the "Chinese plan" of "healthy aging",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health care and maintenance"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old-age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other concepts of ageing are constantly being understood, and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s, including successful ageing, active ageing, productive ageing, etc., should be seen as different forms of realization of "healthy ageing". It is an important path for u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old-age friendly" society. In f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y can be expressed as a concept:"happiness aging"

Key words :healthy shealthy aging; three-dimension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positive psychology; happiness aging

收稿日期: 2019- 04- 18

作者简介: 王贵红(1972-),女,汉族,河南太康人,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政工师。研究方向:老年心理学。

苏 中(1968-),男,汉族,青海湟中人,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C91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02-( 2019) 03-0065-06

(责任编辑:赖振寅)

标签:;  ;  ;  ;  ;  ;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老龄化”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