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论文_王铮,沈根海

(江苏省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摘要】 目的:对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A组采用了经胆囊管胆总管探察术(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LC)的微创治疗方法;B组,采用了内径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与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技术。通过对两组微创治疗方式的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等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可以发现,LCBDE+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在临床医学中可以得到推广。

【关键词】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察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内径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124-02

胆管结石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是现阶段临床中医疗人员较为关注的病症之一。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有一部分患者患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症状,对于该种病症在治疗中技术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通过对微创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手术的整体效率,满足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需求。通过对现阶段临床治疗技术分析中,发现了在现阶段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存在着LTCBDE+LC以及ERCP/EST+LC两种治疗形式,但是,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现象仍然有待考量。因此,文章在研究中,选择了本院患者,对其治疗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现统计入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2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3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2.9)岁,B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1±1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标准:对于术前合并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予以排除。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四孔法,主要是在静脉注射的同时,将气管插管到脐上缘,建立CO2气腹,其中的压力需要维持在12~14mmHg的范围内,及时观察患者的腹腔变化。然后在剑突下、右侧肋缘下以及右腋前进行穿刺,辨析其存在的三角关系。在进行分离出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处理中,需要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叶,在胆总管暴露之后,需要进行胆总管的打开,通常状况下,需要将切口控制在1cm左右,如果结石过大,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进行切口的延伸[1]。

B组采用静脉麻醉法,患者需要左侧卧位,其中的经口需要插入十二指肠镜,当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时,进行造影,医护人员需在在这种环境下观察胆管结构以及数量、大小等。然后选择乳头11点~1点钟的方向,进行乳头扩机的切开。取石结束后,需要预留鼻胆管引流,当患者在术后3~4天,有腹部症状缓解时,拔出鼻胆管。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统计学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等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比较

3.结论

在微创技术创新发展的背景下,LC逐渐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基本方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在现阶段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其基本的治疗方式主要有LCBDE+LC以及ERCP/EST+LC两种治疗方式。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ERCP/EST+LC治疗中,其虽然临床的安全性以及效果良好,但是,在手术中患者需要经历两次麻醉,这种现象也就对患者造成了安全隐患。而LCBDE+LC只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全身麻醉就可以实现对胆囊联合胆总管的治疗,而且,在该种治疗方式运用中,其并发症相对较低,而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相对较低[2]。

因此,在现阶段胆囊联合胆总管病症治疗中,虽然LCBDE+LC与ERCP/EST+LC的治疗都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但是,LCBDE+LC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相对可靠,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效率,而且,在该种治疗方式运用中,对医院的设备以及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可以在临床医疗中得到推广,提升胆囊联合胆总管治疗的整体效率,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3]。

【参考文献】

[1]菅志远,沈先锋,黄林生,等.三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02):275-279.

[2]马继贤,贾宗良,马玉霞.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6,(06):942-944.

[3]王博,程洁,袁志林,等两种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05):379-381.

论文作者:王铮,沈根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  ;  ;  ;  ;  ;  ;  ;  

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论文_王铮,沈根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