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肾论治桥本氏病20例临床观察论文_刘博飞

从肝肾论治桥本氏病20例临床观察论文_刘博飞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18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肝肾论治桥本氏病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桥本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应用疏肝温胆汤(柴胡疏肝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对照组接受右旋甲状腺素钠(L~T4),每日150ug(起始每日50ug,渐加终量每日150ug)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60%),好转6例(30%),未愈2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9例(45%),好转5例(25%),未愈6例(30%),总有效率70%。治愈率与有效率两组有显著差异(治愈率P<0.05,有效P<0.05)。结论:中药有抑制甲状腺结缔组织增生,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修复甲状腺结缔组织的作用。中医中药为桥本氏病开辟了一条新路,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桥本氏病;从肝肾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15-01

2008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随师从肝肾论治桥本氏病20例,并与西药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40~55岁,平均49岁;病程1~4年,平均2.2年。对照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39~58岁,平均48岁;病程1~4年,平均2.1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两组病例均经甲状腺穿刺病理为桥本氏(甲状腺组织滤泡破坏,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疏肝温胆汤(柴胡疏肝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柴胡6g,芍药10g,陈皮6g,川芎6g,枳壳6g,炙甘草3g,熟地黄10g,泽泻10g,熟附子6g,肉桂3g。脾阳不足加仙灵脾10g,菟丝子10g,仙茅10g,白术10g;肾阳不足加龟板胶6g,鹿角胶6g,何首乌10g,肉苁蓉10g;肝郁痰滞加制南星10g,厚朴10g,僵蚕10g,浙贝母10g。随证加减,不要拘泥。

2.2 对照组

右旋甲状腺素钠(L~T4),每日150ug(起始每日50ug,渐加终量每日150ug)。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肉瘿标准。痊愈:局部肿块及全身症状消失;好转:局部肿块缩小,全身症状减轻;未愈:局部肿块无缩小,全身症状无改善。并给合理化指标。痊愈: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2~10um/ml),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正常1.7~2.3nmol/L),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正常65~156nmol/L),甲状腺吸碘131率(正常3h10~20%,24h25~50%),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正常阴性)及微颗抗体(TMAb正常阴性)均恢复正常;好转:上述指标部分恢复正常;未愈:上述指标均未恢复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2例(60%),好转6例(30%),未愈2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9例(45%),好转5例(25%),未愈6例(30%),总有效率70%。治愈率与有效率两组有显著差异(治愈率P<0.05,有效P<0.05)。

4.典型病例

例1:王某,女,44岁,胸闷喉阻1年,面色少华,神形迟钝,纳呆腹胀,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病理报告为桥本氏病。TSH1um/nl,T31nmol/L,T452nmol/L,甲状腺吸碘3h5%,24h15%,TGAb及TMAb阳性,乃肾脾阳损,治以温肾益脾,疏肝益气汤加仙灵脾10g,菟丝子10g,白术10g,仙茅10g,姜半夏10g,厚朴10g,枸杞10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3月后(制膏方)复查,诸症全消,各项理化指标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例2:樊某某,女,58岁,因桥本氏病用L~T4治疗半年未见效,刻下:周身微胖,面色晄白,皮肤干冷,表情淡漠。理化检查:丙氨酸基转氨酶(ALT)200U,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250U,血清尿素氮(BUN)12nmol/L,血清肌酐(Cr)184umol/L,TGAb及TMAb均阳性,舌嫩红,苔薄白,脉细迟,乃命门火衰,治以阴阳双补,疏肝益气汤加龟板胶6g,鹿角胶6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五味子10g,黄芪10g,鹿衔草15g,益智仁10g,天竺黄10g(颗粒剂),服3月后症状体征消失,各项理化指标正常,跟踪观察2年,正常上班工作。

5.讨论

中医根据桥本氏病甲状腺肿,质较硬等临床特点,归属“瘿瘤”范畴。《济生方?瘿瘤论治》:“夫瘿瘤者,多因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症焉。”[1-3]该病患者均有长期精神郁抑,烦躁恼怒,思虑重重病史,与《济生方?瘿瘤论治》病因是一致的。其病因导致肝气失疏,气机阻滞,津聚为痰,痰阻瘿囊,结聚成瘤(肉瘿),肉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气滞痰阻,痰瘀互结,痰瘀火化,火盛伤气,则“壮火食气”,气阴两伤,肝肾双损,由实转虚发生临床虚证。治疗则宗“结者散之”,选用柴胡疏肝汤,疏肝理气,化瘀散结;宗“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择方六味地黄丸温补劳损,阴阳双治,两方配合,珠联璧合,再行辩证用药,临证加减之治,纲目并收,疗效更佳[4],显现中医整体治疗之优势。

现代医学认为,桥本氏系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性疾病,开始血清及甲状腺内产生抗体,随后其抗体使甲状腺细胞损坏,萎缩,纤维化,最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50年来西医沿用甲状腺激素为主治疗,非但不能解决免疫失调,还可引发肝、肾、心损伤及骨质破坏。伍氏[5]对中药治疗桥本氏病的研究认为,中药有抑制甲状腺结缔组织增生,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修复甲状腺结缔组织的作用。中医中药为桥本氏病开辟了一条新路,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俞璐余江毅.中西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416-1417.

[2]陈雁华.扶正平瘿汤治疗桥本氏病35例临床观察[J].健康之路,2015,12:221.

[3]陶冬青,杨家耀.浅谈桥本氏病发生发展与中医肝肾的关系[J].江苏中医药,2005,26(6):5-6.

[4]郑传铭,李清林,骆虹.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6,17:136-138.

[5]伍锐敏.甲状腺病的中医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6-48.

论文作者:刘博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从肝肾论治桥本氏病20例临床观察论文_刘博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