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设计几大观念的更新论文_曾晓莹

博物馆建筑设计几大观念的更新论文_曾晓莹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000

摘要:博物馆建筑代表的是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的建筑设计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博物馆建筑的重要性,并概述了博物馆建筑设计要点。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设计;屋顶

引言

博物馆设计是一项社会艺术,建筑形态是对社会关系和多元经历的积极回应。以研究为导向的博物馆设计能推进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使之为我们共同的社会增添意义。

1博物馆建筑的重要性

博物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作用相当重要,应该从四个方面关注博物馆文化对于社会的价值。

第一,文化参与在塑造反思性个体方面的作用,推广他们更了解自我和他们的生活,提高对他人的同情,以及欣赏人类多样的经历和文化。

第二,促进公众参与。在这里,参与艺术和文化活动对个体塑造极为有用,不仅能推广诸如投票选举和志愿活动等公众行为,而且能够帮助口才好的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及推动更广阔的政治想象空间。艺术和文化被恰当地认为对保持民主政治和社会系统的高效性极为重要。

第三,艺术和文化对提高健康和公众福祉做出的贡献。该项目特别关注了对北欧人的纵向研究,证实了参与艺术和文化活动与身体健康两者之间的有效关系。

最后,艺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被着重提及。在该领域中,文化参与能够以重要的方式对认知能力、自信心、动机、问题解决和交流技巧等支持学习的因素产生重要影响。

发展博物馆学习意义重大,其对于把博物馆的发展看作真正的社会资源也至关重要,因为博物馆能够实现这些(上述的)复杂的个人和社会化过程——即笔者所提到的我们的创意生活。

2 博物馆建筑设计要点

力求在和古迹和谐统一的环境中创造自身特色,在城市中具有标志性,与公园互相成景、得景。设计师们一如既往追求传统的建筑理念与现代功能相结合,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传统的造型规律与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手法相结合。

2.1建筑材料

贝先生使用了新材料、新技术对传统材料、技术进行新的解读。如何用现代建材描绘出传统意境?在苏博新馆中,山水庭院中八角凉亭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玻璃屋面取代传统小青瓦屋面,玻璃和混凝土成为绝对的主角,博物馆需要大面积黑空间,混凝土能够满足该要求,且让玻璃配合各种形式的木格栅,可使让光影变得生动。新馆由于采用的是钢结构体系的主体建筑,能够自由组合屋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屋项,可丰富屋顶形象,使之更加变化多样,这对传统园林建筑屋顶而言也是很大的突破和完善。建筑色彩沿袭传统建筑色彩,保持了白色粉刷的墙,但是减掉了灰色的瓦,代之以灰色的花岗岩,勾勒出厅堂的墙面转角、屋顶与檐口。青灰色花岗岩和传统瓦片材质不同却色调、特质相同,日晒而灰,水洗而黑,不仅划分了“间”的单元,而且使整个建筑体量明确在“勾线”的构图中,“线结构”本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写实绘画的特征之一。庭院铺装亦采用花岗石,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模仿。苏博新馆选材上大多低廉朴素,随处可见的天然材料,如土、木、竹、石、草、水等,正是风景园林自然观念的体现。

2.2 引入古典园林新理念

对于每个地方博物馆的设计,应延续传统当地建筑风格,在造景设计上,突破传统造园手法,将博物馆置于院落当中,形成园林移景、取景等特色。比如,苏州园建成的院落,不仅延续了忠王府、拙政园建筑风格,且将古典园林元素渗透其中,全新打造出现代创意山水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空间处理上,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还汲取了古典园林的造园优点,馆中以造山、植树、置桥等设计手法,强调传统建筑特点,向人们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精髓,且借助开放空间,实现对现代建筑的私密空间设计目标。

2.3 利用古典图形元素

我国传统建筑中,常常将“方”“圆”作为基本特征进行设计。因此对于坐落于历史街区的博物馆,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几何图形,采用繁衍、重构等艺术手法,将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几何图形进行整合,应用于博物馆设计当中,以此来规避形式、空间层面上的具象传承。如苏州博物馆屋顶三角形灵感来源于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与横边比值为1:2,且技术层面上,采用了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模数设计。按照这种设计方式形成的几何造型突出了江南传统屋顶建筑特色。不仅如此,生动的几何图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博物馆稳固性,增强建筑物外观美观性。

2.4传承当地文化特色

色彩作为影响视觉冲击力的主要因素,在设计博物馆时,应该将色彩因素考虑在内。历史街区以青白相间的地域色调为主。比如,黑、白、灰是苏州城延续了千年的文化色。因此对博物馆的设计,我们在色彩上,可以继续采用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用色,内外墙体将白色作为主基调,空间转折处可以采用灰色线条进行外形设计,以此来实现对空间结构的划分,进一步丰富建筑层次感。博物馆的墙体主色调,应该较好地与当地历史街区融为一体,既具有较强的和谐性,且能够赋予建筑更好的肌理、坚固性。

2.5 传统结构设计

我国传统屋顶构造方式,在恒温恒湿方面效果并不好。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对博物馆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一问题,采取新工艺、新方法实现对结构的优化设计。如屋顶引入玻璃材料,并结合钢结构,提高建筑采光率,将自然光线引入到博物馆内,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综合整体设计效果来看,屋顶造型看似简单,但其结构非常复杂,表层为石材,并分别设置金属板、木板等材料,实现对博物馆的屋面的良好排水目标,减少对建筑物的侵蚀,更好地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基于此,博物馆自身具有的特殊结构,能够将现代理念与传统意蕴完美融合,从而促进博物馆生态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6 创新新材料与新工艺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对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应积极使用新材料。如屋顶设计延续传统坡顶景观,但是对于材料的选择,采用了内蒙古、山西一带的中国黑花岗石经过切片、烧毛等处理形成的瓦片,此类瓦片具有遇水而黑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建筑色彩层次,给予人们更加深刻的印象。我国传统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在设计中,可以引入开放式钢结构,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稳固性。加之几何形态构成坡顶设计,能够突破传统建筑大屋顶采光的约束,且能够引入更多自然光线,真正意义上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中国画、古典哲学思想实现对苏州博物馆的优化设计,为历史街区改造赋予更多活力。随着未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对于历史街区中博物馆的设计我们还要给予更多关注,创新更多设计理念及方法,不断丰富博物馆外观及内涵,从而促使城市的光彩得到更好地展现。

3结束语

总之,在博物馆这样的公共空间里,人们汇集在一起,并以他们人性的一个侧面互相接触,而非以购物或工作的一面进行交流,在这里人们将他们自己视为公众的一部分,这在对抗商业化以及商业化引起的贬低公众价值和社会礼节的时候极为重要。正如中国的许多同行想做的那样,将博物馆建设成为致力于提供确定的社会需求的学习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设计的作用相当关键,但还只能起部分作用,只能在营造能够实现博物馆及包括博物馆观众在内的利益关系人的社会抱负的空间形态中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哈艺多.浅谈禅宗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艺术科技,2014(2):305.

[2]管宁.文化创意:接续传统与现代——城镇化视野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百家,2014(1):69-75,77.

论文作者:曾晓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博物馆建筑设计几大观念的更新论文_曾晓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