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研究_过程能力论文

知识型国企民营化过程中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过程中论文,知识型论文,模型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50-2004(03)-0005-0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2002年,顺应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民营化作为解决国有资产退出的方式再掀高潮。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以及市场运作机制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国企在民营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国企的转让价格偏低、存在融资风险、信息不对称、从事转制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等等。其中,尤其是知识型国企的转让定价偏低已经成为民营化过程中最敏感的瓶颈问题。2003年11月30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聘请具备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评估”、“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底价的确定主要依据资产评估的结果,同时要考虑产权交易市场的供求状况、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职工安置、引进先进技术等因素”等等,对国企转让定价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意见》强调了国企转让定价的定价原则和基础,并重申了国企转让应考虑以往被忽略的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三公”原则,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国企改制,有利于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然而,自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出现以来,企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不在于拥有多少厂房、设备、甚至产品,而在于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的合作能力、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先进的管理模式、电讯基础结构、员工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等。公司最大的资产,是继资本、劳动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知识资本,这是企业经过多年的长期投资才获得的,甚至经历了几代人。因此,确定国企的转让定价仅考虑少数能满足会计的基本假设而被纳入会计系统的无形资产项目(如《意见》中提及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并不妥当,尤其是知识型国企。笔者认为,在确定知识型国企的转让价格时,还应考虑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本文拟以知识型国企——设计院所为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分析与知识型国企产权转让定价相关的知识资本构成要素,借鉴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以群层次分析法为工具,构建与设计院所转让定价相关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以供企业定价参考。

二、西方企业知识资本计量理论分析

西方国家对企业知识资本计量的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知识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作用突现,世界各国的知识资本学者及实践者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量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领军人物有Karl-Erik Sveiby、Kaplan和Norton、Edvinsson和Malone、Baruch Lev等,代表成果有"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Balanced Score-cards"、"The Skandia Navigator"、"The Value Chain Scoreboard"等。

悉尼大学Macquarie管理研究学院Karl-Erik Sveiby教授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是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所致,并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部分。雇员能力是指人在各种情况下处理事情的能力,它包括技能、教育程度、经验、价值观以及社交技巧。内部结构由大量的专利、观念、模型、管理系统、非正式组织、内部网络,组织文化等组成,所有这些或是由雇员创造的,或是从别处被获得,通常为组织所“拥有”,并依附于组织。外部结构由客户,供应者,品牌名称、商标,名誉或“形象”等组成。这些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司如何很好地去解决其客户的问题,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Sveiby创建了“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用以计量企业的无形资产。

Kaplan和Norton认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能力的获得将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即财务因素(盈利性、流动性、销售市场价值等)、顾客因素(顾客满意度、中间商和分销商、营销与销售送货时间等)、企业内部过程(产品质量、生产率、灵活性、设备准备、安全性等)、学习与创新(创新、新产品开发时间、技能发展、雇员士气、竞争力等)。这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中,顾客、企业内部过程、学习与创新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本,并与企业的财务资本一起,共同披露企业的价值。Kaplan和Norton创建了“Balanced Scorecards”,并用于计量企业的知识资本。

1995年5月,世界著名的金融服务机构,瑞典Skandia的知识资本经理Leif Edvinsson依据“The Invisible Balance Sheet”,并结合了“The Balanced Score-Card”,创立了知识资本计量及报告模式——“The Skandia Navigator”,在Skandia当年的企业年度报告中,作为财务报告的补充报告,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知识资本报告。“The Skandia Navigator”将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基本价值、关系价值、潜在价值)和结构资本,又将结构资本进一步分为顾客资本(基本客户、客户关系、潜在客户)和组织资本,又将组织资本分为过程资本、创新资本,每一部分又设有若干关键指标,并与财务指标结合,全面报告企业的知识资本。

纽约大学Stem管理学院教授Baruch Lev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的David Teece合作,提出了“The Value Chain Scoreboard”。这是一个约由30个指标构成的非财务指标的矩阵,该指标体系被分为:发明/学习(内部创新、获得能力、网络联盟)、工具(知识产权、技术可能性、因特网)、商业化(消费者、绩效、增值前景)三大类,用于披露创新的基本经济过程。

基于上述基本理论,并结合设计院所的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国企改制的特殊背景,我们认为确定国有设计院所转让定价应考虑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的存量,并可将其分为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外部结构资本三部分,分别从企业发展、效率和稳定性三个侧面来计量其知识资本。

三、国有设计院所民营化过程中企业知识资本计量模型的构建

模型的构建基于实证的基础。首先运用德尔非法进行三次专家调查,构建与国有设计院所民营化过程中企业定价相关的知识资本存量计量模型的指标体系。其次,由专家对计量指标体系运用5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验证指标体系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最后,由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予以评估,并运用群层次法(GAHP)取得企业知识资本计量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本文研究范围以江苏省设计院所(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上)为主。专家组由15人组成,包括设计院所企业具备相当实务经验的管理层(7人),政府政策规划人员(3人),学术界具有知识管理相关学术著作的研究者及担任知识管理相关课程的教授(5人)。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基于西方企业知识资本理论,并结合设计院所的特点以及国企业改革的特殊性,我们将设计院所的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外部结构资本三部分,并分企业发展、效率和稳定性三个侧面予以考虑。

1.人力资本

企业的人力资本是指专业人员在各种情况下创造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能力。计量专业人员能力首先应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分类,以便区分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也称支持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会计、人事等部门人员。人力资本的计量指标如下:

(1)企业发展

①专业人员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年数:用企业内全部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总年数衡量专业人员的总体技能和经验水平。

②专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专业人员人均受教育的年数。

③年培训和教育投入:以企业销售额的百分比或人均培训天数计算。

(2)效率

①专业人员比例:用专业人员总数除以员工总数,反映专业人员对企业的重要程度。

②专业人员人均利润额:这是对专业人员盈利能力的度量,可用净利润除以专业人员数。

(3)稳定性

①专业人员平均年龄:专业人员的技能和经验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一般而言,企业中专业人员平均年龄高,说明企业较为稳定,但动力不足。

②相对工资水平:这是衡量企业相对成本水平的信息指标,亦可间接反映专业人员对工资的满意程度。

③专业人员周转率:即专业人员调离本企业的比例。此值低,说明企业较稳定,但相对缺乏动力;此值高,说明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对现状不满意,企业不稳定。

2.内部结构资本

企业内部结构资本包括专利、观念、模型、计算机系统和行政管理体系等,是由员工创造而为企业所拥有。此外,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亦属内部结构能力。内部结构资本的计量指标如下:

(1)企业发展

①对内部结构的投资:包括投资设立新部门、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投资等,以销售额的百分比计算。

②对信息处理系统的投资:以销售额百分比计算,也可以绝对值表示。此外,还可统计人均拥有计算机数。

③对R&D的投资:以销售额百分比计算,也可以绝对值表示。

④资质证书:不同等级的资质给予不同的分值。

⑤研究成果:如著作,论文等的数量。

⑥知识产权:如专利权等数量。

(2)效率

①组织架构能顺应外在环境变动而迅速调整:这是一个定性指标,可用5分制对其进行模糊计量。5级评分标准如下:

表1 定性指标的评价值

指标定性值好较好 一般较差差

评价值 10.80.60.4 0.2

②企业内部技术的标准化程度:可用5分制对其进行模糊计量。

③员工间会彼此分享创意和想法:可用5分制对其进行模糊计量。

④省部级以上成果获奖:可用获奖的绝对数计量。

(3)稳定性

企业经营年数:一般而言,企业历史越长越稳定。

3.外部结构资本

企业的外部结构资本是指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商品名称、商标和企业声誉或形象等。

(1)企业成长

①客户盈利率:传统上,一般只计算产品或市场盈利率,此处强调企业外部结构中客户的重要性。

②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企业第j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值等于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同行业该种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之比;n为企业的产品数;k为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修正系数,k=(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年末定额流动资金的平均值)/(行业固定资产原值+行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的平均值)。

③市场拓展能力:本期广告宣传费用占本期收入的比例。

④国际化销售密度:出口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⑤与客户、供应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合作程度:可用5分制对其进行模糊计量。

(2)效率

①满意客户数:即满意客户占总客户的比例。

②企业社会形象:定性指标,可用5分制对其进行模糊计量。

(3)稳定性

①重要客户比例:如果企业只对几家客户的依赖度过大,说明该企业的外部结构不够坚固。该指标可用两种方法计量,一是前五位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二是按从大到小排列,当销售额达50%时的客户数量。

②客户平均年数:指与之建立关系客户的平均时间长短,时间越长,关系越好。

③重复订单的频率:此值表示客户的满意度大小。

上述指标都为正向指标,见表2:

表2 知识资本计量指标体系

(二)计量指标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

采用Cronbach α系数检验各计量指标的内部一致性。公式如下:

其中:α表示估计的信度,n表示指标数,表示各指标得分的方差,表示测量总分的方差。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Cronbach α系数均大于或等于0.7043,指标体系具有内部一致性。

2.效度分析——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运用效标关联效度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为些,我们请一位知识管理界资深学者及一位某设计院从事知识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对上述指标进行打分,并以其几何平均值作为效标,求其与各专家打分的几何平均值的积差相关系数,所得积差相关系数达0.8132,表明此计量模型具有相当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三)运用GAHP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

由于该计量模型的影响因素较多,各因素对不同类型的设计院所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仅靠一位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难以得到客观的计量结果,需多个专家的参与,在此采用群层次分析法(GAHP)。基本思路是:先求出每个专家的排序向量,再将各排序向量相应分量进行算术平均得出综合排序向量,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两两相比的专家判断矩阵。相对上一层某个元素,将下一层与之相关的元素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程度评定等级,构建两两相比的专家判断矩阵。记为i元素对j元素的重要性等级(表3列出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按两两比较的结果构成矩阵A=[]。

表3 1~9尺度的含义

尺度 重要性等级

1 i,j元素同样重要

3 i元素比j元素稍重要

5 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

7 i元素比j元素强烈重要

9 i元素比j元素极端重要

2、4、6、8分别为上述相临判断的中间值

依据GAHP构建的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外部结构资本(第二层指标)两两相比的专家判断矩阵。

得到权重系数,见表4:

表4 权重系数表

4.专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模型修正。在计算系统评价的各元素的权重向量时,应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是否符合一致性要求。

第一,计算下式:

通过一致性检验可知,上述专家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知识资本计量的第二层指标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合理,由此我们得到模型1:

模型1:企业知识资本

即人力资本的权重为0.0725,内部结构资本的权重为0.2620,外部结构资本权重为0.6655。其中,人力资本权重较低是因为企业只拥有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并不拥有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在企业产权转让时,较好的发展机遇能留住企业原有的人才,但并不一定能留住人才。

同理,并根据权系数合成原理,得到第四层指标对最高层的总模型,即:

(四)确定设计院所知识资本均值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得到了以设计院所为例的知识型国企在确定改制转让价格时对其知识资本予以计量的参照系,继而可对我国的国有设计院所进行在样本的随机抽样,经由上述计量模型取得样本的均值,并将该均值作为标准,以供定价参考。

四、结论

由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确定知识型国企的改制定价仅考虑现行的资产负债表表内无形资产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应在些基本上考虑计量企业长期所积累的知识资本存量;第二,本文基于国际最前沿的企业知识资本计量理论与实务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以江苏国有设计院所为切入点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外部结构资本”为主成分的由29个分量指标组成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本模型可作为制定国有设计院所改制转让定价时计量企业知识资本存量参考;第三,本模型的运用范围可拓展到其他类型的知识型企业。

[收稿日期]2004-04-26

标签:;  ;  ;  ;  ;  ;  

知识型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研究_过程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