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琏新设穴浅析及临床应用论文_林文

朱琏新设穴浅析及临床应用论文_林文

林文(广西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南宁市针灸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0)摘要:从穴名、解剖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朱琏新设穴进行分析阐述,并将其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证实了朱琏老师的经典针灸理论:针灸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由于激发和调整机体内部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关键词:朱琏针灸;新设穴;临床应用新设穴,经外奇穴名,出自现代针灸大师朱琏先生《新针灸学》。别名新识、下风池。位于第四颈椎旁开3.3厘米处。在第四颈椎横突端,有颈横动脉分支项部,分布有第三、四、五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颈项强痛,后头痛和枕神经痛,项肌痉挛及扭伤,肩胛部疼痛,咳嗦,气喘等;还用于角弓反张,咽喉肿痛,颈项淋巴腺肿大等。针1.5~3.3厘米,艾条灸5~20分钟。1 定位与解剖1.1 定位:《新针灸学》述:位于第四颈椎旁开3.3厘米处。在第四颈椎横突端。1.2 解剖:新设穴第4颈椎横突尖。颈三四颈椎体小,椎弓板自上而下变窄薄;椎孔大。棘突短而分叉。横突孔有椎动脉、椎静脉和交感神经之通道。每个突起处有脊神经通过的深沟。第34椎外有斜方肌,深处有颈横动脉分支和第3、4颈神经后支,罚旁边有椎动脉和迷走神经通过。C3-C8颈神经后支出椎间孔后,穿过横突基部,过关节突和关节囊外侧,神经后支发出关节支,穿过项部肌肉间;发出肌支,支配项部肌群。皮支支配颈项及背部皮肤。如果项部肌肉痉挛或脊椎关节结构素乱,可使颈神经后支受到卡压或刺激而产生疼痛综合症。另外由于前中斜角肌腱性纤维起于C2~C3横突及关节突关节小斜角肌起于C6、C7横突,上述起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和颈椎横突的颈部肌群的痉挛或纤维化可使颈神经后支以及颈丛、臂丛的部分或全部受到卡压。C3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为皮支分布于项部,在斜方肌深侧发出第3枕神经,分布于项部及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第3枕神经行走于枕大神经内侧有交通支和枕大神经相连。在头半棘肌下方形成颈后神经丛。膈神经是C3、C4、C5颈神经前支组成。沿前斜角肌前面向下内斜行,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进入胸腔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腹膜和胆囊。1.3 刺法:根据朱琏先生《新针灸学》所述:新设穴位于第4颈椎旁开3.3厘米处,针刺深度为1.5~3.3厘米。南宁市针灸研究所陈永斌,潘小霞等采用ct成像精确解剖定位测量针刺安全深度为瘦人≤30mm、适中人≤35mm、≤胖人40mm。2 临症验治2.1 颈源性头痛 (CEH) :按照照国际CEH研究组的诊断标准为依据:(1)单侧头痛伴头颈部活动受限制;(2)颈部非常规体位时疼痛加重;(3)负重后疼痛加重;(3)疼痛发生在同一侧肩臂部,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取穴新设穴、天牖穴、风池穴。运用朱琏针灸抑制二型手法。并加以艾灸大椎30分钟。经治27例,治愈23例,好转3例,无效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2 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参考王希等学者经验并结合临床如下定诊断标准是: (1)颈项部僵痛酸痛,可伴肩及肩胛牵涉痛; (2)头部疼痛位枕部,颞部,前额部,通常有一侧比较严重(3)颈椎活动受限,活动时症状加剧; (4)病变局部有明显压痛,部分可触及条索样结节; (5)颈椎X光片显示颈椎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或或生理弯曲消失。取穴新设穴、肩髃、后溪、臂臑穴。运用朱琏针灸抑制二型手法。并加以艾灸大椎30分钟。经治38例,治愈29例,好转7例,无效2例。3 临床报道3.1吴志刚,左天伟等用复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对朱琏新设穴进行穴位注射。通过治疗组(穴位注射组)60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组)40例,以十次为疗程的对比治疗观察。结果: 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高于针刺组(P<0.01)。其中治疗组治愈率为70%,而对照组治愈率只有27.5%。结论:新设穴为主药物注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起数快,疗数可靠,方法简便,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推广。3.2孙培举针刺新设穴为主治疗颈椎病310例。以针刺新设、风池、大椎、肩井、合谷等。在310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最少5天,最多30多天。治愈显效率高达82.6%,好转率3.9%,无效率3.5%。针刺新设穴后在脑血流图上发现脑血流改善明显,所以对颈椎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3.3刑建伟,潘春梅。针刺新设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治疗方法:用1.5寸针刺入新设穴大约0.5寸左右。行针至该穴局部出现酸麻重胀等针感,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说明针刺新设穴对顽固性呃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4潘小霞,岳进。朱琏新设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以新设穴主穴。根据临床表现配伍颈肩部相关穴位(风门、肩井、曲垣、天宗、肩贞、曲池等),其中显效18例,有效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6%。4总结新设穴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朱琏同志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确定19个新穴位之一。据朱琏编写的《新针灸学》专著记载,新设穴位置在风池穴直下,第四颈椎旁开约3.3cm,斜方肌外侧凹陷处(局部解剖在第四颈椎横突的尖端);防治病症有偏头痛、前额部头痛、枕部痛、颈和肩背部痛、项肌痉挛和扭伤、机能性斜颈、膈肌痉挛等。提示新设穴可用于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其安全针刺安全深度为瘦人≤30mm、适中人≤35mm、≤胖人40mm。根据颈椎局部解剖特点。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H) 、 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颈椎病、顽固性呃逆都有很好的效果。从而证实了朱琏老师的经典针灸理论:针灸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由于激发和调整机体内部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 。参考文献:[1] 朱琏. 《新针灸学》[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8:112 [2]王金武,陈德松等 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杂志,2001,19 (2):104-107[3] 朱琏. 《新针灸学》[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8:13作者简介:林文 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 南宁市针灸研究所)治未病科主任,广西针灸学会常务会员,朱琏针灸第四代传承弟子。

论文作者:林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朱琏新设穴浅析及临床应用论文_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