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特点评价论文_覃水银

湘西州民族中医院(检验科)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探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特点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结核菌培养和涂片法对患者的痰液中的细菌进行检测,分析痰液中的细菌种类。结果:本实验共检测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57株,占比为66.28%(57/86),革兰阳性菌为20株,占比为22.99%,真菌9例,占比为10.34%。结论: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菌进行检测,能够为患者感染的类型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从而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对患者的日后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对下呼吸道感染者的痰菌进行检测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痰菌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下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若不能够得到有效根治,感染会顺着下呼吸道蔓延至脏器,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并导致患者死亡。由于下呼吸道感染率相对较高,临床中通常会使用大量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使患者产生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影响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检验,能够根据菌种对症治疗,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特点评价,探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实验研究,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涂片法和结核菌培养法,分析患者痰液中的细菌,为对患者的对症治疗提供方向。其中,男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14-68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1.36±3.64)岁,患者的发病天数为7-28天,平均发病天数为(17.65±3.64)天。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13-7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2.42±3.88)岁,患者的发病天数为8-27天,平均发病天数为(17.65±3.64)天。

1.2 方法

取晨间痰液,并在取痰液前应充分清洁患者的口腔,应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清洁,防止口腔中的细菌对标本产生影响,应取深喉痰,并将痰液放置于无菌盒中,随后立即送检,针对无痰液或者痰液过少的患者,应采取雾化吸入法取痰。

涂片检查法:在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以及革血平板中接种收集合格的痰液标本,并将其放置于培养箱中,将其温度调整至36℃,培养的时间应控制在18-24小时之间,将菌落涂片使用革兰染色剂染色,应将菌落挑取后完成上述操作,能够将患者的痰液中的细菌分为两大类,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两大类。随后将纯菌落制成菌液,并根据革兰染色结果将其调制成的菌液分别放置于革兰阳性板或革兰阴性板。耐药性分析,将制成的菌液进行培养,并对其进行孵育,温度同样控制在36℃,并使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检验。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痰液中的细菌种类,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1.4 统计学分析

参与本次实验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50例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例数用n表示,占百分比用%表示。

2结果

2.1 病原菌种类分析情况

本实验共检测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57株,占比为66.28%(57/86),包括大肠埃希菌31例,占比为54.38%,肺炎克雷伯菌15例,占比为26.32%,铜绿假单胞菌8例,占比为14.04%,其他菌3例,占比为5.26%。革兰阳性菌为20株,占比为22.99%,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例,占比为55.00%,金黄色葡萄球菌7,占比为35.00%,肺炎链球菌为2例,占比为10.00%。真菌9例,占比为10.34%。

2.2 格兰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了解到,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等抗生素类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耐药性相对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具体见表1。

表1 主要格兰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n(%)]

3讨论

当患者的呼吸道处于健康状态中时,下呼吸道应是无菌状态,而当呼吸系统遭受细菌破坏时,就能够使下呼吸道发生感染,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等。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下呼吸道感染能够导致患者重要脏器发生感染,使脏器的工鞥呢受到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能够导致患者脏器发生衰竭,最终能够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

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种类众多,不同的致病菌起耐药性表现不同,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从而能够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得到提高。从本文探究中可以了解到,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细胞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感染的种类相对较少,仍然需要引起医学人士的重视。致病菌是导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通过痰液培养能够明确致病菌,并能够根据菌种进行药敏试验,能够针对其进行合理用药[2]。因不同的致病菌均存在不同的耐药性,耐药性相对较高的药物主要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等,且其耐药率均超过40%,主要由于二代、三代头孢抗生素在临床中滥用现象普遍存在所致,因此,其对该类药物能够大面积产生耐药性。另外广谱药物抗生素氧氟沙星,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但实际上该种药物不仅不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同时还能够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如长期服用能够使患者的内分泌系统紊乱,降低患者免疫力,因此,针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先进行痰培养,确定致病菌,从而对病菌展开药敏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针对性用药,能够避免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菌进行检测,能够为患者感染的类型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易桂莲,戴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99.

[2]周伟玲.基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6):46-47.

[3]连玮.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及耐药性变化[J].临床肺科杂志,2013,14(6):807-808.

论文作者:覃水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特点评价论文_覃水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