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论文_何林霜

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论文_何林霜

【摘 要】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呢?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学生 数感能力 数感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2-0047-01

数感来自于数学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就象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要学好、用好数学,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数感"。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感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呢?

一、什么是数感

球员打球要球感,歌手唱歌要乐感,学生学数学要数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迅捷反应,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姗姗作答。这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数学气质。在前一种数学气质中,学生总是自发或自觉地倾向于自接的数学棱镜去认识数学对象和学习内容,进而成为数学气质中的精髓--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二、培养小学生数感能力的重要作用

1.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适应每一个人的需要。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数学素养不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和解释实际问题来考查的。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小学生学习了那么些数学知识,但不能估算学生的操场有多大的面积。不能估计一篇报纸有多少个字,不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这样的数学教育是成功的吗?注重学生的数感的培养,下是针对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这种倾向提出来的。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一定会帮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数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和处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学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估计一个学校500人左右,一个人一天吃3两大米,一天全校吃多少大米?一周呢?一学期呢?

3.数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一种以上策略,不只是简单地用分式解决固定的模式化的问题。要使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数感。如:小东有60元,玩具熊猫10元一个,买3个小熊猫要多少钱?学生就要从条件中选出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就是简单的数感的应用。

三、结合生活,积累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对"1个物体"应多提供学生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材料,如一块饼、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条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1千米、10千米的路程;到储蓄所存款、取款,观看利率表,来感受1%、2%、4%利息的估算;到超市去看看、称称、估估各类蔬菜、肉类的重量;分发作业本感受平均分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四、动手实践,体验数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中,它既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点,又可以集中注意,激发动机。使学生在自己的创造中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理解。动手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战线,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动手实践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实践。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它需要学生的不断体会、感悟和积累。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多思考、多想办法,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国莲. 培养数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05

[2]张如.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新校园.中旬刊》.2014.01

论文作者:何林霜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论文_何林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