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堤防建设管理模式提升防汛能力的对策建议论文_姚炜

优化堤防建设管理模式提升防汛能力的对策建议论文_姚炜

上海市宝山区堤防水闸管理所 上海 201999

摘要:当前堤防建设管理模式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在新的环境和堤防建设发展中,需要优化建设管理模式,针对不足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面对有利的机遇和挑战,做到适应形式的发展,在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城市新发展的需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本文结合堤防建设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新模式的探索,将体制放管相结合,完善指导考核,进一步提高防汛安全。

关键词:堤防建设管理;防汛能力;建议

引言:

我国的堤防建设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在之前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下进行的管理,在管理上明显出现疏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堤防建设完成后,其之后的维护不及时,费用短缺等问题成为常态。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框架内堤防建设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新环境下不能为城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相关部门需要转变模式,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寻求好的堤防管理模式。

一、优化堤防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思想

堤防建设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城市安全。管理是堤防模式的开端,在优化堤防建设管理模式时,始终要有探索精神。认识主体框架的主导地位,根据相应的要求,清楚地了解堤防工程和施工的性质,在建立运行体制的同时,将已有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不断优化堤防管理模式。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做好积极的调控和把关,为堤防建设管理提供所需要的经费,建立和优化匹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员的竞争能力。

二、优化堤防建设管理,提高防汛能力的建议

(一)管理体制与建设体制相结合

堤防建设需要建设部门来实施,但是在建设经营管理的维护中,管理起了重要作用。过去的传统建设与思想建设已经脱离,其做法和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堤防管理的要求,在进行堤防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堤防的特性,将项目主体进行个人负责化,将工程的建设和指导进行管理和规划。因为堤防工程的项目建设比较多,同时又不能集中,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负责人比较多,那么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这就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如果项目本身规模不是很大,想提高管理水平,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项目负责人需要根据管理规范,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分工管理,并且结合法人负责制的方法,让负责人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负有主要责任。只有进行责任化管理,才能保证施工有效迅速地完成。

(二)、形成专业的管理机制

堤防工程一般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范围广,但是并不集中,这又为堤防建设增加了难度。堤防工程是为了保障防汛安全,保障社会及市民的安全,就目前而言,堤防工程的运作和管理难度增加。但是堤防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管理,而是专门管理或集体管理,彼此并没有什么联系,这种管理模式是非常片面的,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使得堤防管理陷入两难的局面。堤防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管理人员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需要很好地适应事态的发展,才能应对其情况。堤防建设是为了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便利,加强市民的爱堤护堤意识,但是居民只是了解堤防工作,并未树立对堤防管理的监督意识,这是堤防工作人员的疏漏。集体管理现在面临的局面主要是经费的问题,堤防建设管理需要形成专业的管理机制,规范堤防工作建设。

(三)、建立工程补偿体系

堤防的管理部门主要是依靠堤防的经营以及费用的收取作为经济依靠,这就为堤防工程的补偿造成了障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出,要依靠综合经济来补偿公益性的消耗,但事实证明了政策在水利经济上并不适用。水利上的投资远远的超过综合性补偿。国家对此改变了政策,依托公益性的行为进行有偿化补偿,但是结果也是差强人意,其原因主要是综合经营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低下,造成了管理成本的不断扩大,不但工程管理款没有起到补偿的作用,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亏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理单位根据政府要求册行政职责就是维护好堤防的安全的管理工作,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和时效性。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工程的需要,对堤防建设及管理部门进行核准,具体落实到防汛人员的人员编制等等,以真正地建立起工程补偿体系。2014年上半年由市水务局政策法规处、防汛安全监督处和市堤防处负责同志组成调研组成员,先后赴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广州珠江堤防管理处、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管理处调研并多次召开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堤防设施管理单位负责同志座谈会,同年年6月市水务局出台《上海市海塘运行管理规定》《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苏州河堤防设施管理的意见》两部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市、区堤防管理职责。

(四)、完善堤防配套建设

优化堤防管理模式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提高和加大管理模式的宣传,要在管理内部形成一种认知,即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对社会各个行业和不同领域进行多方面的宣传,让社会进一步认识防汛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梳理堤防建设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以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管理单位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在用人制度上进行革新,优化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汲取更多的思想,推出适合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参考其他行业的成功方案之后,完善堤防配套建设。在完善堤防配套建设过程中,需要抓典型,用最具影响力的案例进行优化堤防工作发展,堤防防汛能力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的找出合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堤防管理工作积极的态度,与实际情况多结合,才会有更有效的操作方式。进行管理机制的激励政策,在约束的同时借助政策进一步加强管理,使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创造核心价值,建立规范合理的堤防建设管理模式。

(五)、建议明确市、区的提防管理具体职责

市、区的管理职责不尽相同,譬如以上海为例,在依据新修订的《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对防汛工作的方针进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河道管理原则,明确市、区的管理范围,进行责任细化。原则上除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将省市边界流域性河道堤防工程确定为市直管防汛工程,上海的海塘、黄埔江市区段防汛墙日常管理事权下放,充分调动各区堤防管理部门积极性,同时明确市堤防处统一行使行业管理职责,强化指导服务工作等。

(六)、建议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体制

要改变过去松、乱的管理格局,提防管理部门需要吸收城市网格化管理经验,以信息化网格化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提防养护水平,开始研发统一的海塘提防网格化巡查养护系统,并制定堤防巡查养护、应急抢险、物资管理等相关考核办法,制定一定的规范防护技术。通过法治化的提防日常管理,完善指导检查机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及运行养护技术规定,来完善堤防运行养护政府购买服务操作规则。完善绩效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完善联动机制,加强市区提防管理部门的意识规范等。

结语: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进行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是加强堤防建设管理的基础。要进一步优化堤防建设管理模式,根据每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进行正规化管理:按照政府要求进行堤防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专业的管理机构;按照网络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精细化运作,加强防汛工作能力;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在创造好外部空间的过程中,将堤防管理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将激励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防汛抗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亚.水利堤防险情的成因和抢护措施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9):39-40.

[2]田爱平.优化堤防管理模式提升防汛能力的对策建议[J].上海水务,2016,32(02):1-2.

[3]安宝嘉,于伟臣.探究新环境下堤防管理模式[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8):86.

[4]王芹.江苏省响水县水利绿化管理模式发展与优化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4(06):96-97.

[5]杨宏宇,张志伟,张宁.沙河堤防管理模式探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6):107-108.

[6]田爱平.优化堤防管理模式提升防汛能力的对策建议[J].上海水务,2016,32(02):1-2.

[7]安宝嘉,于伟臣.探究新环境下堤防管理模式[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8):86.

[8]孙继昌.认清思路 明确目标 积极推进堤防管理工作——在全国堤防管理工作现场上的讲话[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30(01):7-13.

[9]赵木林.新时期广西堤防管理模式探讨[J].广西水利水电,2003(01):70-72.

论文作者:姚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优化堤防建设管理模式提升防汛能力的对策建议论文_姚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