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

王 斌

(长沙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219)

摘 要: 习近平根据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深入思考劳动及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的,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其“五育并举”赋予“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特殊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赋予劳动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赋予劳动教育明确化的目标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赋予劳动教育科学之方。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围绕劳动和劳动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价值、目标和方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上的创新,赋予了“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崇高地位,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 地位特殊化:“五育并举”赋予“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特殊地位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这要求我们汇聚十三亿多劳动人民的磅礴力量持续奋斗。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全体中华儿女辛勤劳动的过程。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五育并举”赋予“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特殊地位。

首先,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2〕。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明确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3〕恩格斯同样强调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4〕。人类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同样在劳动中体味幸福。因此,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劳动也最光荣。幸福既在于享受劳动的成果,更在于体味劳动的过程。劳动是财富的创造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只有人们相信奋斗与劳动,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一个社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世界上既没有抽象的美好生活,也没有凭空产生的美好生活,一切幸福终归靠劳动来创造。

其次,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既然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也是创造一切幸福的途径,中国梦的实现必然要以劳动来托起。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不仅创造世界,也改变世界,不仅社会物质生活是劳动创造的,精神生活也是劳动的结果。劳动既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中国梦是凝聚着亿万劳动人民的梦,其实现也必须通过亿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5〕。习近平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6〕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国梦是创造的梦,是奋斗的梦,是实干的梦,只有脚踏实地劳动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7〕。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提出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以劳动托起中国梦〔8〕

再次,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劳动来托起,就必须实现“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一直都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习近平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9〕。而青年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的提升就要“五育并举”,广大青年要担负起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必须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劳动教育曾经有弱化的倾向,青年一代的劳动观念出现过偏差,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曾占据了一部分青年人的心灵。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资本、知识、技术的力量凸显,人们对劳动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力量,需要广大青年为之奋斗,付出辛勤的劳动。因此必须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0〕。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梦方可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努力中变为现实。“五育并举”才能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当成为人生第一教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二、 价值人本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赋予劳动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首先,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劳动价值体现社会价值,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劳模精神集中体现了劳动价值观,是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体现的是劳动者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包含着热爱劳动、追求知识、渴望成才、努力创造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是劳动价值的集中彰显,体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境界,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其精神实质。劳模精神也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提出,要搞好劳动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就是要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2013年他在全国劳模大会上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24〕。2015年他在全国劳模大会上再次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25〕。2018年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26〕,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首先,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劳动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为了劳动人民。中国梦的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也要依托劳动人民。因此,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就成为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14〕。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15〕。而且,他深刻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16〕,必须教育劳动者认识劳动的价值,认同劳动的崇高,“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17〕

土的超固结比OCR定义为历史上土层受到的最大有效固结应力与当前有效应力之比。Lunne(1997)推荐采用CPTU测试参数直接估计黏性土OCR的方法:

再次,教育青年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梦的实现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体人民弘扬劳动精神,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要让青年一代懂得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通过劳动干出来的。教育引导青年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认清劳动的本质,懂得劳动的价值。辛勤劳动是我们每个人对劳动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要求,是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和基础。诚实劳动是辛勤劳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创造性劳动的道德要求。创造性劳动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发展,也是劳动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23〕

首先,教育引导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劳动成果既让人踏实,更让人幸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崇尚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享受到劳动的美好,才是完整的人生。从古至今,劳动总是被推崇为最高尚的事业,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神农氏教民稼穑,均被后世所尊重和敬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到新时代“要等待灵感的垂青,就先得不停地学习、实践和劳动”的袁隆平、“是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是教师,我就要为学生负责”的李保国,他们忘我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生活中的你,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富有学识和修养,给人以文质彬彬的印象。你是一个蛮有抱负的人,对未来的生活有追求,为此你会做好规划,按部就班地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去努力。在和别人共事的过程中,你时常有许多不错的创意和想法,因为你的存在,一些已经停滞不前的工作可以继续推进,得以顺利完成。但有的时候,你也会显得比较固执,坚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会让你周围的人觉得和你不太好相处和沟通,除非你能够自己想通,别人几乎无法改变你的想法。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目标明确。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认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我们培养的人进入社会后要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

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赋予劳动教育以明确化的目标指向

第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19〕,这就要求我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切实解决劳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发展为了劳动人民为根本宗旨,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加劳动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一系列要求和举措,都坚持一切为了劳动人民的总方针,想劳动人民之所想,急劳动人民之所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其次,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小康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人民始终是建设大军的主体。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形成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利益主体、权力主体、价值主体的统一体。习近平始终坚持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反复强调“要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要求“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焕发劳动者的无穷创造活力,要求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劳动群众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汇聚成磅礴力量〔18〕

其次,让全社会认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们认可的道理。劳动教育注重实践经验,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习近平指出,要“通过教育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21〕;要推动全社会提升对劳动的本质的认识,欣赏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的快乐,亲身参与劳动、热爱劳动,并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成为一种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22〕。责任所在,要培养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同,培育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观,让劳动成为一种自觉和幸福。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更好地展现语言表达的魅力。作为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与习惯,从而切入学生理解能力中展开类比思维的运用,最终提升教学的实质效果。

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赋予劳动教育实施的科学之方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劳动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了科学方法和途径。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视劳动的价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发展依靠劳动人民,发展为了劳动人民,始终坚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11〕,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人为本”的鲜明特征;“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12〕赋予了劳动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其次,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木有所养,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灌溉之利溥。劳动者素质是一个国家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与劳动者的素质直接相关,劳动者素质越高,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国民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得先机的条件。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劳动教育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奠基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劳动者的素质成为关键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提高劳动者素质成为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高瞻远瞩,指出劳动教育“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7〕,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南。

再次,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马克思非常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儿童教育要坚持“生产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的原则,因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8〕。恩格斯同样指出:“生产劳动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体力和脑力的能力与机会。”〔29〕我国1958年颁发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并通过劳动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0〕。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指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31〕。社会主义教育应当努力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健全体力和脑力的新型劳动者、不断提升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辛勤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价值共识。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32〕,并用自己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让人受益匪浅”来说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33〕。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所有制等。[6]在所调查的黑龙江省高校中,办学层次为本科及本科以上视为1,其余为0;办学性质为公办的视为1,其他性质的视为0;办学年龄10年及以上的视为1,其他视为0。

新的时代,习近平突出劳动教育的地位,强调劳动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科学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深化了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南,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新的伟大贡献。

基础设施层包括了认证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国土云是一种面向网络的应用体系架构,所以国土云安全层中最根本、最底层的就是这两个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能够给内部工作环境给予全面、多层的安全保护,其范围包含:终端、网络设施、外设等。认证基础设施可以提供环境中基本的认证服务,能够实现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2〕〔13〕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1.

〔5〕〔12〕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 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 2014-05-01(01).

〔6〕〔19〕〔23〕〔24〕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01).

〔7〕〔8〕〔11〕〔15〕〔17〕〔18〕〔25〕〔27〕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02).

〔9〕〔32〕〔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77,56.

〔10〕〔20〕〔26〕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01).

〔14〕〔29〕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9,12.

〔16〕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2).

〔21〕〔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6,46.

〔28〕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0.

〔30〕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781.

〔3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1.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07-0005-05

作者简介: 王斌( 1974-) ,湖南洞口人,长沙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资助课题“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研究”(编号: XJK18BGD009);长沙医学院“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项目。

(责任编辑:王际兵)

标签:;  ;  ;  ;  ;  ;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