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上半年物价形势及全年物价走势预测--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政策协调司_经济论文

1998年上半年物价形势及全年物价走势预测--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政策协调司_经济论文

1998年上半年价格形势及全年价格走势预测——国家计委经济政策协调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计委论文,价格论文,经济政策论文,上半年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承接上年市场物价涨幅持续回落的下滑惯性,1998年以来,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物价指数持续低位下行。到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3%和3%。上半年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3%和2.1%。

一、上半年市场物价变动的基本情况

1、价格总水平指数基本上呈逐月走低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各月同比涨幅继续以负值出现,除3月份鲜菜价格因南方等地受“倒春寒”异常气候影响,同比涨幅比上月大幅增高从而带动价格总水平降幅比上月缩小0.7个百分点外,其余各月商品零售价格同比降幅基本上呈逐月扩大之势,从去年12月份下降1.2%逐步扩大到今年6月份下降3%,降幅月均扩大0.3个百分点。伴随着今年各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幅度的不断扩大,如果排除3月份异常气候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月同比也呈现出如下变化:涨幅逐步缩小—开始出现负增长—降幅不断扩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从去年12月份的同比上涨0.4%,逐步降到今年6月份的同比下降1.3%,同比指数月均下降约0.3个百分点,与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指数的变动趋势幅度基本一致。

2、从价格变动的构成因素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类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仍是导致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食品类价格各月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3月份降幅最小,为0.8%;6月份降幅最大,为4.2%;1~6月份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2.8%,分别拉动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约1.36和1.06个百分点。分品种看:

粮食价格:上半年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8.8%,是食品类价格中同比降幅最大的品种。从年初到4月份,粮食价格继续呈小幅回落的态势,价格持续下滑,到4月份价格已比去年12月份又下降3.3%。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由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积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推行顺价销售,使粮价持续下跌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粮食价格从5月份开始出现小幅回升,回升幅度为0.4%。到6月份,粮价的回升势头更加强劲,当月比上月价格上涨6.3%。6月份粮价的大幅弹升使目前粮价的实际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去年底的水平。统计资料显示,6月份粮食价格比去年12月份上涨3.2%。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半年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7.6%。由于去年养猪经济效益较高,不少农民盲目大量补栏,导致今年育肥猪数量大量增加,致使生猪出场价格一路下跌。3月份以后,在生猪存栏严重过剩及季节性消费量相对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猪肉市场价格也开始大幅下跌,据对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3~6月份,鲜猪肉月环比价格分别下跌4.3%、5.2%、5.1%和3.4%。猪肉价格的大幅下跌带动了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总水平的大幅回落,与去年12月份相比,6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了10.6%。

蛋价:上半年累计比虽去年同期下降8.4%,但今年以来蛋价除2、3月份比上月略有回落外,其余各月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到6月份,蛋价已比去年12月份上涨9.7%,是食品类中今年实际价格上涨最多的品种。

鲜菜价格:走势基本体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价格先涨后落。但受南方2、3月份“倒春寒”异常气候及入夏以来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的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鲜菜价格上涨了7.8%。

第二,工业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购销稳中偏淡,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稳中有降。今年上半年,在列入商品零售价格统计的13大类工业消费品中,除服装鞋帽、化妆品价格比去年同期略有上涨,中西药品、书报杂志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较多外,其余九大类商品价格比去年同期都有程度不同的下跌,其中,家用电器、首饰、机电产品价格下跌最多,跌幅分别达6.4%、7.4%和7.5%。今年上半年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变动情况,是对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供求状况呈现买方市场特征的直接反映。据内贸部门对今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调查统计,在435种工业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298种,占调查工业品的68.5%;供过于求的商品137种,占调查工业品的31.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第三,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拉上因素。今年1~6月份累计,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3.2%和10.3%,两项合计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1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部分地区上调医疗收费、学杂费、托幼费和公交票价影响,服务项目价格继续逐月上涨,平均每月上涨0.6%。居住价格的走势却不尽相同,尽管年初以来部分地区陆续上调了房租、水、电价格,但从3月份开始居住价格在建筑材料和部分燃料价格下跌的影响下由前两个月的小幅攀升转为持续下降,到6月份,居住价格已比去年12月份下降1.7%。

3、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不尽相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指数城乡同步下降,且下降幅度保持基本一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呈现比较明显的城市高、乡村低特征。1~6月份累计,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略涨0.1%,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却比去年同期下降0.7%。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居住价格涨幅相差较大。尽管今年以来城市居住价格总体水平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受去年下半年各地城市相继较大幅度上调房租、水、电价格的翘尾影响,居住类同比价格有较大的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1~6月份城市居住价格累计上涨7.1%,而农村却下降0.2%。

4、地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差异相对较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低差别较大。今年上半年,除青海省商品零售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全国其余各省(区、市)商品零售价格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重庆下降最多,降幅达5.5%。由于各地政策性调价出台情况不同,今年上半年,各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差异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有14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个省持平,14个省(区、市)下降,涨幅最大的北京(3.5%)与降幅最大的重庆(-4.7%)之间的价格总水平指数差距高达8.2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物价涨幅持续走低的原因分析及全年价格走势预测

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根据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物价涨幅持续走低的原因是:

第一,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近两年多物价形势明显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降,由前几年物价上涨的“领头羊”变为物价回落的主导因素。1997年食品类价格比上年累计下降0.2%,今年1~6月累计又比上年同期下降2.8%。近几年,各级政府努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增强。在前两年农业丰收的基础上,1997年我国农业继续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49250万吨,虽比上年减产1200万吨,但仍是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其它主要农作物也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农业连年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充裕,以及各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投入,为物价总水平的稳步回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主要工业消费品供求状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整体上已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近年来,国家在努力增加商品供给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规范市场秩序,改进流通体制,促使商品尤其是工业消费品整体步入买方市场。目前,工业消费品市场上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很少有或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今年以来,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工业消费品市场买方市场的气氛更加浓郁,价格降多升少。不少商品尽管价格一降再降,但仍少有人问津,致使产成品积压和资金占压严重。目前国内工业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放慢,市场有效需求不旺:一是今年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及下岗人员的增加,使一些居民的实际收入或预期收入下降;二是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方面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对居民即期消费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抑制作用;三是面对货源充裕、销价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品市场,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也在不断走低,“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的消费,反过来又带动了价格的进一步下滑。

第三,生产资料市场受近几年投资增长放慢影响,供过于求比较明显。由于前几年中央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全社会的投资规模进行总量和结构上的控制,1995、1996、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7.5%、18.2%和10.1%,投资增长幅度比前几年有了较大的回落,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更为明显,到199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4%。受投资需求增幅回落的影响,生产资料市场销售稳中偏淡,使物资市场呈现资源相对过剩的局面,绝大多数商品物资货源充足,不少品种库存积压相当严重,价格持续下滑。1997年全国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2.3%。今年以来,资源相对过剩的局面并未改观,生产资料价格下滑的势头进一步发展,1~5月份累计,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同期又下降3.8%。

第四,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等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相继发生金融危机,导致其货币纷纷大幅贬值,造成人民币相对升值从而使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应抬高。由于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的种类和结构大体相似,这就大大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大幅放慢,商品出口大大受阻,一些出口商品不得不转为内销,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亚洲这些国家货币的贬值使其出口商品成本大幅下降,我国市场上来自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对国产商品竞争能力大大增强,逼迫不少国产商品也只好降低价格应战,外来的压力也使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不得不低位运行。

第五,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面收到成效还需要一个过程,反映到物价指标上也有一定的滞后期。今年以来,为了抑制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已从解决经济过热转向解决经济偏冷,以确保全年经济增长达到8%。伴随着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现象的消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侧重点转向鼓励扩大内需和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国家的投资政策由全面压缩投资转为增加投资规模,重点加大了对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经济实用住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财政、货币政策也由适度从紧转到了适时适度放宽,扩大了出口退税和进口减免税范围,连续两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改革准备金制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对能增加有效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的产业和产品进行重点信贷支持。这些措施对扩大国内需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将到积极作用。经过几个月来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取得初步效果,到5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略有提高,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止跌回升。从市场反映上看,以扩大投资需求,特别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为主,促进和保证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已在价格方面开始有所反映。在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及施工旺季到来的带动下,目前主要建材品种价格明显回升。但由于市场约束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之价格总指数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刺激国内需求增长的各项调控措施反映到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的止跌企稳上尚需一段时间。

对1998年全年价格走势的预测:尽管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由于价格总指数指标的滞后性以及国内各主要商品市场资源供给充裕,买方市场特征在年内难以扭转,预计今年下半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仍将保持下降的态势。初步测算,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将比去年同期下降2%左右。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也许会随着中央和地方一些调价项目的陆续出台而有所反弹,但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可能低于1%。

标签:;  ;  ;  ;  ;  

1998年上半年物价形势及全年物价走势预测--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政策协调司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