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贤平

刘贤平

江西省都昌县骨伤二科 332600

摘要:目的:观察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7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技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与术后活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VAS评分(3.28±1.05)分比对照组(8.43±1.68)分低,且伤口的感染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优化手术指标,减轻疼痛,并减少感染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脊柱创伤;微创技术;开放;手术

随着经济发展,因工业建筑、交通意外等造成复杂创伤呈不断增长趋势,脊柱创伤所占比重较大,其为多发性的损伤类疾病,可能伴有脊髓与神经损伤等,严重者出现截瘫甚至死亡[1-2]。为探讨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取的脊柱创伤74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74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19-65岁,平均(31.65±3.02)岁,病发的时间为0.31-5.57h,平均(1.62±1.22)h;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31.67±3.03)岁,病发的时间为0.34-5.58h,平均(1.65±1.24)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麻方式,行仰卧位,并在手术后进行常规处理,与此同时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术治疗:作正中切口,且紧贴骨膜予以旁肌剥离,至小关节的外延,撑开肌肉,在C臂辅助下置入钉棒,对骨折部位撑开进行复位。观察组行微创技术治疗:借助C臂进行定位,在椎弓根的外侧缘稍偏外处作纵向型切口,对最长肌、多裂肌予以分离,待软组织得以逐级扩张之后,对工作通道进行安放,显露尾侧、头侧与峡部乳状突,在开口以后采用椎弓根予以撑开并复位,拧入椎弓根型螺钉,且在经皮塑形之后采用撑开复位的方式复位骨折。

1.3判断标准与观察指标

参照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断,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3]。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与术后活动的时间、VAS评分、伤口的感染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

经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与术后活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脊柱创伤类型多且病情复杂,若未及时予以治疗,将影响患者正常的机体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急性脊柱创伤为临床常见且较严重创伤型疾病,其常伴椎体类损伤,以手术治疗为主,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够取得较好手术效果[4-5]。为探讨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针对收治的脊柱创伤74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与术后活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表明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优化手术指标。可能因为微创技术的手术切口小,且在C臂直视下置入钉棒,可以使手术视野扩大,保证手术中不出现偏移现象,达到较好效果,从而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手术时间缩短;此外,采用微创技术时,采用椎弓根进行撑开并复位,能够取得较好复位效果,其具有较高稳定性,可以使骨髓压迫现象得到有效减少,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以优化手术指标。

同时,通过分析两组VA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3.28±1.05)分比对照组(8.43±1.68)分低,表明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疼痛。可能因为采用微创技术时,借助C臂予以定位,能够取得较好复位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此外,在脊柱创伤手术中行微创技术时,给患者造成较小创伤,仅需作一小切口对肌肉进行剥离,与传统开放术相比,可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减少对临近组织破坏,有利于术后恢复,从而减轻疼痛[6-7]。同时,通过分析两组术后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伤口的感染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表明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感染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因为采用微创技术时,手术切口较小,有利于减少伤口的感染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8]。本研究因受外部环境、样本例数等制约,未分析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综上所述,脊柱创伤手术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优化手术指标,减轻疼痛,并减少感染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祥,张世华,汤建华,等.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02):100-101.

[2]张勇刚,郑举艳,王金凤,等.47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CT检查与诊断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117.

[3]李建军.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应用进展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673.

[4]李爱国,彭兴梅,董玉珍,等.40例急性脊柱创伤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96-97.

[5]陈金勇,陈方明,黄文华.STIR技术全脊柱MRI诊断非相邻椎体损伤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77-80.

[6]韩鹏勃,郝世渊.PCS 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创伤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17):2604-2606.

[7]胡伟华.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效果及可行性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09):65-66.

[8]张俊锋.急性脊柱创伤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6):25-26.

论文作者:刘贤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贤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