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研究_信息不对称理论论文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研究_信息不对称理论论文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不对称论文,图书馆论文,策略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的概念源自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1970年提出的信息非对称论。1970年8月,乔治·阿克洛夫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一文中,通过对美国一个二手车市场交易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交易者利益受损并最终导致二手车市场交易的萎靡。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可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也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三位经济学家运用信息理论,经过30多年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分析研究,共同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并因此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经济学上,“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参与交易的双方在掌握信息上处于不对称状态,从而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交易双方所处地位的不同及条件的差异,使双方掌握的信息量总有一些差距,这就使“信息不对称”成为一种长期的、普遍的经济现象。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将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扩大到诸如传统农产品市场、现代金融市场等领域,并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范围非常广泛,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也不例外。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但会降低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质量,浪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欲望和情绪,招来读者的怨气和偏见,从而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久而久之,这种情况就会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图书馆的工作本质与特点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信息流动整体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信息在其间储存、交换、流动。图书馆是信息进出的物质性媒介,信息分布、交流的不对称性特点在它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图书馆处于高位信息与低位信息对峙的界面上,它既是一个信息流动的闸口,这个闸口放入、放出相关的信息,还屏蔽了某些信息,同时它又是一个信息的过滤器,其主动性、能动性的地位与作用在信息整合的工作中则显得非常突出。因此,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图书馆界并加以研究分析,在剖析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探索其防范措施,在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综观图书馆活动,作为收集、整理、储存、传播信息的场所,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图书馆总是比读者掌握更多的馆藏信息,读者总是比图书馆掌握更多的需求信息。馆员对馆藏信息和用户信息的占有量形成了一个信息集合。同样,用户对馆藏信息和馆员信息的占有量也形成了一个信息集合,理想的状态是在服务过程中这两个集合能够完全重叠,从而达到完美的服务结果。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信息集合有交叉,不会完全重叠,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当然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同于经济领域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它的危害不是在金钱利益驱动下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是形成一定的信息鸿沟,造成信息过载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使读者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对图书馆失去信心和兴趣,最终阻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持续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馆藏纸本文献的借阅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本文将针对这三大核心服务内容,探讨各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相关问题的新思路。

2.1 馆藏纸本文献借阅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馆藏纸本文献借阅服务属于图书馆的传统信息服务,即使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仍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图书馆借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包括:(1)由于读者不熟悉OPAC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能根据对文献的需求构造合理的检索表达式,从而导致不能在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纸质文献的机读目录中,准确、全面地检索出所需文献;(2)读者不了解图书馆各类文献的分类知识和排架规则,导致在检索机或OPAC上检索到文献,但却不能在图书馆书库中快速获得;(3)由于读者不熟悉图书馆借阅规则导致借阅行动失效;(4)在借阅服务过程中,由于馆员不了解读者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如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情况、吸收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读者检索习惯等,导致馆员不能够针对每一位读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按需服务。

在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图书馆拥有馆藏及服务方面的完全信息,处于“卖方”的地位,读者处于“买方”的地位,两者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读者借阅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满足,取决于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程度。在多数情况下,馆员占有主导和导向作用,馆员的服务行为常常影响读者的借阅行为,这里就存在着道德意识问题。在信息服务过程中馆员的主要不良表现为:服务态度冷漠、服务水平低下、解答读者检索提问敷衍了事、当一种检索途径无效时,拒绝提供更多检索途径等。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中的逆向选择行为,严重制约了读者的借阅需求,同时也影响图书馆发挥其应有的信息服务功能。发生在借阅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读者的借阅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对图书馆失去阅读信心和阅读兴趣,馆员的服务行为得不到认可,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逐步削弱,从而使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受到置疑。因此,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阻碍作用,应引起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

2.2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包括:(1)读者由于检索知识的缺乏,不能有效利用文献传递服务网络中的联合目录以及其他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到自己所需文献的基本信息,从而影响其利用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方式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源;(2)由于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与其他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相比,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特性,读者由于受到学科差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使得读者很难对该项服务具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因此,在收取服务费用时,很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和不信任的想法,错误地认为此项服务是图书馆为了变项收费而故弄玄虚,从而影响读者对该项服务的有效利用;(3)对于参加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图书馆来说,在服务现状、服务发展动态和服务费用等方面与中心馆及其他用户馆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影响其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质量;(4)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普遍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没有对读者群各个层面进行科学、系统、长期的调查与分析,缺乏对读者阅读心理、需求方向、专业特长、检索利用文献信息的水平和阅读习惯等信息了解,从而加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之成为制约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持续发展的瓶颈。

2.3 信息咨询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咨询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表现为:(1)多数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还处在传统认识上,总是认为图书馆只是借书还书的地方,对于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知识导航为主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如网络信息咨询等服务方式不甚了解,因而更谈不上能够有效利用;(2)由于读者不能高度重视各种检索知识与检索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针对图书馆开展的相关培训讲座,多数读者持有一种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信息咨询等深层次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不能更好地被读者认知和利用,从而造成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读者与图书馆的信息不对称,影响服务的开展效果;(3)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读者类别和层次多种多样,而形形色色的读者群又分别存在不同的文献需求特点,因此,对于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人员来说,对读者需求差异性的了解也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种不对称现象,以提高服务的质量;(4)在信息咨询服务过程中,咨询员不仅要解决读者咨询的相对简单的问题,而且遇到专家学者时,还要具备引导资深专业人员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信息咨询员来说,由于其专业知识有限,在面对各种可能的复杂咨询问题时,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3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信息不对称现象

图书馆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它将长期伴随图书馆。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文献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使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严重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抑制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目前文献研究现状看,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是提高馆员业务能力,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和完善馆员激励与约束机制[2];三是加强读者群信息素质教育,建立与读者沟通、互动的有效机制[3];四是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抑制信息不对称[4]。由此可见,目前,规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只是停留在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素质培养等层次的相关研究中,未能引入有效的技术手段,主动研究读者行为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达到最大限度地缩小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1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馆藏纸本文献借阅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众所周知,在图书馆巨大的馆藏中,每位读者感兴趣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动化集成系统,针对读者纸本文献的借阅信息等各类数据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找出读者与借阅图书的关联,分析不同类型的读者喜欢哪类书籍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而建立提供图书推荐服务的模型。然后根据读者需求,主动推送其所需的各类纸本文献信息,从而在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为读者节省宝贵的时间,并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好感与依赖,从根本上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看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水平,发挥现代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职责。例如,图书馆通过对读者借阅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分析出不同类型读者所借书目的集合。当读者再次入馆借阅文献的时候,系统就可以自动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从而指导读者借阅服务,有效地抵制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3.2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只依靠读者被动地提出对外馆文献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应根据读者对馆外文献的各种需求,进行随时跟踪和统计分析,以掌握读者文献需求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为读者免费推送外馆文献需求目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索取馆外文献,规避读者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由于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影响读者对文献的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获取。

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根据读者以前文献传递请求资料,以及经常访问的网页进行分析、挖掘,从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确定个性化服务的内容,主动为读者搜寻符合其需求的文献传递目录,并将相关资料目录主动推送到读者手中。例如:图书馆文献传递员能够应用关联挖掘技术,定期统计与分析文献传递用户数据库中的读者数据,全面挖掘本馆读者对外馆文献的需求规律与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为本馆从事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课题的读者,定期检索文献传递服务网络或外馆网站,以获取读者所需相关目录信息,为读者通过文献传递方式获取外馆文献提供引导。由此可见,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将使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有效地克服图书馆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因读者与图书馆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3.3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信息咨询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咨询服务水平,促使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手段及服务对象上的改变,具体表现在:(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可有效处理用户提出的各种复杂咨询问题,可实现在多媒体、电子文件等多种形式的、大量无序信息资源中检索、分析、优化出用户满意的决策支持结果;(2)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其分析查询的高效率和交互式图形接口能够高质量、迅速地满足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

由此可见,数据挖掘为分析和挖掘信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据环境,利用数据挖掘工具,一方面可使信息咨询员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规律信息,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深层次信息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咨询记录,分析出用户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所在,实现主动的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从而有效地抑制信息咨询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收稿日期:2010-04-06

标签:;  ;  ;  ;  ;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研究_信息不对称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