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论文_成磊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论文_成磊

江苏省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 2100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有如下表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领悟、欣赏、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谓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形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过去感知得来并通过记忆保持下来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也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教和学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随年级的增高不断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一些感想。

案例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九寨沟》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言优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阅读中受到美感的熏陶。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从对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即九寨沟。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去过九寨沟,为了拉近九寨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欣赏到九寨沟的美景,我搜集了一些关于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假如你现在就是九寨沟风景区的一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这里的自然风光呢?可以根据所观看的图片进行合理的想象。课堂上,孩子们对当导游来介绍九寨沟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孩子是这样说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地的导游小王,很高兴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带着大家欣赏这里的美景,祝大家旅游愉快!九寨沟最美的就是这个‘五花海’、‘五彩池’,人们之所以称它为‘五花海’、‘五彩池’是因为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看起来非常美,而且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等都倒映在湖水中,也是五颜六色,非常美丽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对于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往往是有所感触的,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情感,图文结合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在《九寨沟》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真正到过九寨沟的人很少,让学生只是从文本中去体会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略显单薄,学生的体会不够深刻,所以我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对九寨沟有更深入的了解,更直观地领略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设计让学生当导游来介绍九寨沟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图片、文本,还有自己对九寨沟的了解以及自己合理的想象,向人们来介绍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但上完这节课以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进行合理的想象,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方面的考虑还不够周全,还需要自己不断地钻研教材,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其他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在阅读教学中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肤浅;表象准确,想象就合理;表象错误,想象也就荒诞。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在教学《九色鹿》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的内容,我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朗读时注意人物的语言,说话的口吻,表演时更要注意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等。用故事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古诗《江雪》的教学中同样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描写的那个情境,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柳宗元,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当时看到的情景。古人云“诗中有画”,正是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江雪》所描绘的画面。

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还应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小学儿童的幻想正处在由远离现实的幻想向现实的幻想过渡阶段。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幻想,是富有现实性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天地分开前,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不太理解,而且对于盘古为什么正好在这个大鸡蛋中产生了幻想。这种幻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怎样把消极的幻想转变为积极的幻想呢?我在课堂上拿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鸡蛋,让学生观察,让他们明白,天地分开之前的宇宙就是这个样子的。宇宙包罗万象,所有的事物都在其中,包括盘古。盘古开天辟地后,身躯又化成了万物。盘古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化成了什么事物,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想象时与现实有所联系,并非完全脱离现实的胡乱猜想。比如说,“盘古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血液是能够流淌的,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江河流淌奔腾不息有着相类似的特点。

阅读教学重视丰富的积累。而在阅读教学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更需要生活的积累。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年段的阶段性目标中,我们也应该留意这些文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且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因此,丰富的积累也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的想象需要借助于他原有的知识经验,而并非凭空猜想。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多看多说多思考,丰富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阅读这片蓝天下翱翔。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往往具有创造精神,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孩子需要一份想象,一份创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孩子展开想象、发明创造的摇篮。

论文作者:成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论文_成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